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6于嘉欣
于嘉欣
幼教事業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保障,而游戏由于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使其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愉悦幼儿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运用现状
(一)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以往幼儿园游戏教学模式没有将游戏与教学的知识点衔接起来,偏重于游戏的娱乐性,达不到幼儿在玩中有学的目的,也没有注重对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游戏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忽视知识点与游戏结合
从当前游戏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组织游戏时只是为了活跃教学气氛,没有注重游戏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没有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有的教师则过分注重游戏过程中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游戏教学变得很被动,也很难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一)领会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需要充分体现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游戏化教学通过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组织多样性的活动,需要幼儿多感官参与,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营造游戏氛围
教师通过营造游戏氛围,提高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进行游戏化教学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布置游戏场地,将教学的内容渗透到教室环境的设计中,让幼儿从环境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通过营造轻松、和谐、充满童趣的游戏氛围,提高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另外,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各种新颖、益智的游戏器材,游戏器材也是陪伴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因此,好的游戏氛围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合理设计游戏时长\\\
通常来说,在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3~5分钟;但是在游戏条件下,2~3岁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可以集中20分钟。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游戏时间,在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开展游戏教学,控制好游戏的时长,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
(四)尊重幼儿心理需求
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是开展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同时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另外,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并让幼儿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游戏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促进游戏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手指游戏,这种游戏包含了语言、数学、常识、音乐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小班教学中,为了帮助幼儿认识五官,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开展“小手拍拍”的游戏。而在中班教学中,为强化幼儿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儿歌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比如儿歌中播放到“一只小狗汪汪叫”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大拇指竖起来,将其作为小狗的耳朵;“两只小兔跳跳跳”,就可以引导幼儿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做小兔子的耳朵……在创编手指游戏时,教师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也要从语言和动作上彰显趣味性,提升内容的知识性。
(二)注重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游戏教学大多是教师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然后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往往缺乏互动性,使得幼儿被动地玩游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特点对游戏进行创编,尽可能地促进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户外游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要确保活动场地达标,保障幼儿安全。
例如在“蚂蚁搬家”的游戏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用动画演示蚂蚁搬家的全过程,要求幼儿认真观看游戏的动画演示并掌握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在师生相互探究的前提下得出的,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游戏。教师只需提醒幼儿在“搬家”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搬重物,避免砸到脚,也不能踩到他人。这样的游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幼儿游戏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比如画影子的游戏能很好地拓展幼儿思维。画影子游戏只需要粉笔,而且只要求画影子,不拘泥于只画人的影子,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游戏的创编并非无要求,改编的游戏需要具备趣味性,同时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且游戏规则要有一定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三)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游戏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潜能,这对教师在游戏选取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选择的游戏除了要具备趣味性和教育性外,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教师要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做好游戏的设计,使游戏与幼儿目前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且与教学目标方面的新经验之间存在关联,使得游戏贴合幼儿生活,促进幼儿思维与经验的发展。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创新和发展。
比如在“摘桃子”的游戏中,教师要将桃子置于一定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需要幼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者办法才能拿到桃子。此时,有的幼儿采取跳一跳的方式,有的采取垫凳子的方式,最终达到了摘桃子的目的,激发了幼儿的信心。幼儿想办法摘桃子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幼儿潜能进行挖掘的过程。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属于参与者和主导者,而教师则要把控好游戏节奏,确保整个游戏朝着科学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幼儿对游戏丧失兴趣。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幼儿容易丧失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这一特点,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在探索发展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幼儿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运用广泛,但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幼教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勇当幼儿人生启蒙征程的领路人。而游戏作为启发幼儿的主要载体,对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践中要注重游戏教学实施经验的总结、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