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20-09-16张丹丹
张丹丹
“立德树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师需要坚持“儿童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对症下药”促进习惯养成;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愉快的游戏中促进习惯养成;要不断丰富德育形式,为幼儿提供体验的平台,在亲历中促进习惯养成。
坚持儿童本位,“对症下药”
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中,坚持“儿童本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指引着幼儿教师摒弃单纯进行德育知识传递的做法,转变为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其中因材施教就是“儿童本位”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儿童差异的体现,有的孩子孤僻,就要想办法帮助他融入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调皮不守规矩,就要想办法让他认识到玩闹过度产生的不良后果。而不是“一刀切”式进行德育知识的“宣灌”。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有一个孩子总是大呼小叫,别的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教师便找他来询问情况,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并不是要捣乱,而是想跟小伙伴说:“快跑,快抓住你了!”“看,我跑得最快,我躲过了‘老鹰!”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教师不再批评、训斥,而是跟孩子说:“原来你是想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与游戏中的快乐呀!那你可以小点声音,不然会影响小伙伴玩游戏。还有,咱们有一个游戏分享环节,到时候你可以大胆地分享,好吗?”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分享习惯,不但没有伤害到幼儿自尊心,还提高了德育的实际效果。
坚持寓教于乐,遵守游戏规则
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教育中,有的教师设计了规则类游戏,寓教于乐,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户外体育游戏“两人结冰”中,教师要求孩子们听到“两人结冰”的口令就和身边的小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表示“冻住了”,说到“冰化了”时,再自由做跑、跳等动作,谁违反了游戏规则,就暂停游戏一次。在参与游戏时,孩子们都乐于遵守游戏规则,对于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离园活动中,孩子们自觉遵守排队的规则,一个挨一个玩拉小火车的游戏,排队到操场上等家长来接。有一个小朋友看到操作上有好玩的玩具,就离开队伍跑去摆弄玩具,结果被小伙伴喊回来,并被告知离园时要遵守“排队、不乱跑”的游戏规则,小伙伴听后也意识到自己违反了规则,于是主动返回了队伍。由此可见,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丰富德育形式,增强幼儿亲历
传统的幼儿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脱离实践活动,使“知行”分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幼儿园开展了大量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此拓宽幼儿德育形式,优化德育效果。如在“关爱他人”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幼儿园结合母亲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母亲节,孩子们为妈妈制作精美的贺卡表达节日的祝福,为妈妈采一朵最美的野花,和妈妈一起制作美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们表达对妈妈的爱,感谢妈妈对自己的爱;重阳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社区敬老院,给老人梳头,为老人表演节目等,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促进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这样也可以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该从生活、学习、交往等细微处入手,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幼儿德育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儿童本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珍视游戏的价值”,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拓宽德育教育形式,讓幼儿可以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进而促进他们“知行”统一。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家园合作,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举止,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得到培养,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