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大班幼儿争抢玩具
2020-09-16朱正娜
朱正娜
游戏是大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一项主要活动,它有利于促进大班幼儿的智力发展。但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常常出现大班幼儿争抢游戏玩具的现象,这不利于大班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量减少或避免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象的发生,帮助大班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观察、访谈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总结了大班幼儿争抢玩具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故事熏陶或发挥榜样力量,提供足够大班幼儿玩耍且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加强家园合作共育以及加强对大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等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于幼儿而言,用正确的方式解决争抢玩具问题有利于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提高其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在交往中消除矛盾,同时让幼儿懂得谦让,学会分享。对于教师而言,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正确掌握解决幼儿矛盾的方法,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状
(一)发生率比较高
在大班幼儿活动中,游戏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幼儿接触玩具的机会较多,因而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象的发生率较高。但是这种争抢行为不会持续很久。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每个时间段都会发生类似争抢玩具的现象,比如早餐、课间活动、离园等时间段。
例如,周四早上班里进行区域活动。教师按照幼儿的意愿将他们分配到了各自喜欢的游戏区域中,然后在旁边看他们玩。可是没过一会儿,就出现了好几起争抢事件。
故事一:娃娃家里的笑笑和佳佳因为给“宝宝”穿衣服的事出现了分歧,并吵了起来。笑笑想给宝宝穿一套可爱的粉色裙子,但是佳佳却觉得粉色裙子一点也不好看,她想给宝宝穿一身运动衣。就这样,两人因为给宝宝穿衣服的事争吵起来,彼此都不退让,没办法,教师只好过去帮忙调解。
故事二:图书区的浩浩和琪琪正在抢一本书,原來他俩都想看《芭比公主》,但这本书只有一本,两人便抢夺起来,浩浩还动手打了琪琪。见此状况教师立马上前制止并先安慰了琪琪,之后又让浩浩给琪琪道歉。最后在教师的耐心调解下,两人终于和好,并且同意一起看书。
(二)教育难度大
在幼儿园活动中,有些大班幼儿不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在拿到玩具后将其占为己有,对其他孩子想要分享该玩具的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即使教师干预,这类孩子也不情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分享自己拿到的玩具。这种行为无论是对于他自身还是班里其他幼儿都是不利的,家长以及幼儿园应予以重视,加强学生的分享意识教育。
家豪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他的东西一般不会轻易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次区域活动,他分到了建构区。游戏开始没多久,他便和一个叫小雨的小朋友因为一个半圆形积木争吵起来。“老师,小雨抢我积木!”家豪生气地说。“老师,家豪已经有四个这样的积木了,可是我一个也没有,所以我才想问他要一个,但是他不给我。”小雨委屈地对教师说。“可是这四个半圆形的积木是我先拿到的,它们是属于我的,你没有就只能怪你自己了。”家豪理直气壮地说道。
听完他俩的描述后,教师先对家豪说:“积木区的每种积木是有限的,如果你一个人拿了那么多,其他小朋友就没有了,教师经常教育你们玩具要轮流着玩或大家一块玩,你现在分小雨两个半圆形积木好不好?”家豪听完教师说的话后,很不情愿地给了小雨两个半圆形积木,但是他把剩下的积木看得更紧了,生怕别人再和他抢。
(三)教师不够重视
大班幼儿经常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可是面对此类问题时,教师有时候由于比较忙或者其他原因,只想快点了事,于是草草解决大班幼儿之间的争抢事件,没有考虑争抢事件后面的深层次原因。
如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因为争抢一块拼图而争吵起来,她们互不相让,手里都抓着那块拼图不放手。这时,教师闻讯赶了过来,询问了事件发生的原因,了解后,她就让那两个小女孩都松手,然后把她俩手里的那片拼图拿过来和剩下的没有拼好的拼图放在一起平分给这两个小女孩,最后让她俩继续合作玩拼图去了。
面对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没有考虑这一行为后面的深层次原因,也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幼儿学习合作与分享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大班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采取正确的方法,客观看待孩子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了事,要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这对于大班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大班幼儿争抢玩具问题的原因
(一)对于新玩具的好奇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争抢玩具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如有一次娃娃家里增添了一些毛绒玩具,几个小朋友突然起了争执,他们都在抢刚投放的几个新玩具,都不愿意玩旧的玩具。于是,教师就赶紧过去调解,教师对他们说:“这里还有许多毛绒玩具,你们为什么不玩呢?”这时,他们当中一个叫依帆的小女孩对教师说:“老师,那些玩具我都玩过了,我想玩这些新玩具,这些玩具我没有见过,也没有玩过。”听了她的话,教师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对新玩具感兴趣,且充满好奇心。之后在教师的调解下,他们终于答应轮流玩新玩具。
其实他们发生争抢的原因是之前投放在娃娃家里的毛绒玩具都玩腻了,而新投放进来的毛绒玩具又是他们没有见过和玩过的,所以他们对这些新的毛绒玩具都很好奇,特别感兴趣。但是,新投放进去的毛绒玩具的数量不是很多,所以就发生了争抢事件。可见,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对于争抢玩具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二)材料投放不足
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象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提供的玩具数量不足。一旦出现人多玩具少的状况,没有拿到玩具的幼儿就会通过哭或者直接抢的方式获取玩具,从而引发争抢玩具的现象。如一天户外活动时,佳琪和月月两个人因为一根跳绳起了争执。教师立刻过去,发现原来是提供的跳绳数量不够,而她俩又都想跳绳,所以就为了一根跳绳起了争执。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教师应时常提醒自己为幼儿准备充足的玩具或其他活动器械,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因为教师的疏忽而使幼儿发生不愉快的争抢事件。
(三)缺乏分享教育
部分家长会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对孩子非常溺爱,有时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批评他们,更不愿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或伤害,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分享教育,这就导致了大班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享受家人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缺乏分享意识。
例如有一次上彩泥课,教师在每个桌子都放了一些不同颜色的彩泥,让幼儿自己分着用,但是第一小组的轩轩却一个人直接拿了一大半彩泥,导致他们小组的其他小朋友没有彩泥。教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耐心劝说,最后他才终于答应给别的小朋友分一点彩泥。轩轩是独生子,平时在家里父母不舍得让他受一点委屈,会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致使轩轩不愿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家长应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要多带孩子与别的小朋友接触,逐渐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四)缺乏交往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一味地注重发展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忽略了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有些大班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往过程中缺乏适当的交往方式,引发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是局限于知识的教育,还应注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大班幼儿争抢玩具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故事熏陶,发挥榜样力量
1.多给幼儿讲一些待人友好、乐于谦让以及分享的故事。幼儿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或者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如教师或者家长可以给幼儿讲述一些类似于《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或《全都是我的》之类的幼儿绘本故事,让幼儿通过聆听理解分享的含义,并在故事的熏陶下逐渐养成友好、谦让以及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2.教师要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和表扬在游戲活动中主动谦让同伴的幼儿。大班幼儿具有模仿意识,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表扬一些良好的行为,激励其他幼儿相互模仿。如在一次美术课时,教师让幼儿在自己的美术本上画画,可是有一个叫妞妞的幼儿忘了带自己的美术本,于是她急得哭了。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雨辰一边安慰她一边递给她一个美术本,把自己多带的本子给了妞妞。拿到美术本的妞妞立马不哭了,而且她还很有礼貌地和雨辰说了声谢谢。看到这一幕,教师就利用这个机会给小朋友们进行一次助人为乐的榜样教育。教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了雨辰,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后来,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们也都特别喜欢去帮助他人。
(二)提供数量充足的玩具
大班幼儿经常因为人多玩具少引发争抢玩具现象,教师要对症下药,提供足够大班幼儿玩耍且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提供足够的玩具意味着大班幼儿的选择余地较大,可以有效避免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投放的玩具种类不要过多,避免资源浪费,可以按小组投放,保证每组成员拥有的玩具种类与数量相同。教师也可以提供一物多玩的玩具,让幼儿利用一种玩具进行多种游戏,避免幼儿频繁更换玩具,以此减少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
(三)加强家园合作共育
幼儿园应争取大班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帮助大班幼儿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
1.家长要改变对幼儿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家长要对幼儿负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从小注重对幼儿道德的培养,教育幼儿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带幼儿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玩耍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幼儿之间的交流问题,这时,家长要抓住教育幼儿的良好时机,对幼儿展开分享教育,提高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2.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家园合作、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保证幼儿协调发展。
(四)加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
有些幼儿教师一味地注重给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忽视了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健康发展指的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大班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从而减少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象的发生。
1.多给大班幼儿创设一些同伴交往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墙饰与主题活动的紧密配合创造交往环境,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学着相互交往,并抓住一切机会开展随机教育,让幼儿的分享与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形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强带弱的形式促进幼儿交往合作。例如教师可以把性格内向的孩子和一些比较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块,让性格活泼的孩子带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参与活动,一块玩耍。这样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2.教给大班幼儿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一些幼儿渴望求助于他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幼儿强化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会交往语言。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时引导幼儿说,“我可以玩一下吗?”“咱俩换着玩一下玩具可以吗?”做错了事情是要主动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我好吗?”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这些语句的使用语境。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特点教授幼儿合作与交往的技能,例如在积木区让幼儿合作搭建他们喜欢的物品,或在美工区让他们合作创作一幅他们想画的画,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并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