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昱:从懵懂迷茫到熠熠生辉
2020-09-16观珩
观珩
杨立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建学院2015级建筑学专业学生。他秉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生信条,踏实刻苦、自律坚持,获得各类奖学金,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设计竞赛,设计作品屡获佳绩。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到考研进入浙江大学,从懵懂迷茫到熠熠生辉,他用尽全力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篇章。
在逆境中学会拼搏
初入大学时,杨立昱没有任何美术基础,连一幅完整的钢笔画都画不好,对专业充满了困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梦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让生活更加美好;但也和很多大一新生一样,他迷茫、疑虑,设计究竟是什么?而自己又究竟喜欢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为了寻找答案,杨立昱把“家”安在了图书馆,一有空闲时间就去蹭其它专业的课程,抓住老师就请教问题;他背起画板,提起画具,一头扎入专业课教室……在不断精益求精的学习中,他终于明白了建筑学是什么——是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吗?”阴差阳错,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日用常行,凡事彻底”,这是杨立昱大一时的收获——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其实是因为你还浮于表面;当你踌躇满志却又困惑该从何做起,就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不要怕走弯路,不要认为自己无用,也不要怕差距太大、路途艰难;只管静下心、沉下意,去弥补自己的弱项,其他无需多想,因为在努力寻找的过程中,热爱定会向你奔来。
在实践中深耕专业
建筑学从最初简单的搭建活动发展到今天复杂的大型建筑项目,虽然历史悠久,但对于一座建筑的评判标准却从未改变:建筑为人而建,以人为本是常识。杨立昱认为,一座好的建筑应当在设计时与未来的使用者“对话”,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都要努力让这个世界被理解,而非变得更让人困惑。他梦想将建筑作为城市与人的衔接,用设计去改善城市、改变生活,做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建筑师。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的理性主义思考,必定是从常识开始,而非空喊口号。杨立昱深知唯有知识才会让人进步,他更认真努力地读书与学习,勤勤恳恳,拼搏上进,一丝不苟地钻研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构造。
努力的人终究不会被辜负,2018年5月31日,在为期2个多月的“健康住宅挑战杯”比赛中,杨立昱和队友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硕士团队中,突出重围、完成逆袭,以上海赛区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在1周激烈的比拼后,他设计的地景式建筑“畅想远洋五百年”因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草原环境,完美实现科技与自然的融合,收获华东区亚军。他设计的作品“层叠矩阵”着力于城市更新和环境和谐,改造废旧厂房为亲水景观。设计融合了厂房、码头、芦苇荡,通过设置休憩、垂钓、漫步、交友等个性化场所,为当地居民营造了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该作品获得了全国美育成果展演大赛的学生组全国一等奖。
同年的口袋公园更新设计国际竞赛,杨立昱的设计作品“Whisper in the Wood”(林间细语)抱着“滨水激活、老城厢激活、街巷激活”的目的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丰富活动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种植、雨水收集等节能因素,构建城市生态网,表达了对绿色节能的理解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杨立昱最终以大三在校生的身份,在近千组参赛作品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提名奖。
从“畅想远洋五百年”到“林间细语”,这些设计作品无一不始于改善城市、改变生活的出发点,他在设计中探索城市中的砖瓦与马路、研究未来人居的建筑环境、协调静谧清幽的草地、森林、海滩之间的对立、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杨立昱借助着同学、老师和学校的力量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在热情中体验生活
大二开始,杨立昱加入学生会和志愿者队,上海图书馆、奉贤图书馆、养老院都留下他帮助他人的欢乐身影。在海湾三校“联合洁净奉贤海滩”的志愿活动中,他看到有如此多的人笑着流汗,笑着捡起身边的垃圾,深受触动,也更坚定了要用设计让周围环境变得更好的信念。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杨立昱努力让每一个同学不掉队,在党团活动室、图书馆自习室,他抽出课余时间给全专业20多名高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开设了8次高数辅导班,把整本《高等数学》的要点从头到尾给大家补习了一遍;他还开设了《建筑力学》习题班,为专业的同学单独“开小灶”做练习。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他学会了分享,更学会了担起更大的责任。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杨立昱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拓展兴趣——他热爱旅行,用足迹丈量祖国大地。大学期间,他独自前往数十座城市,参观当地建筑,体验风土人情,一次次的经历铸就了他对设计的独特感受;他学习摄影,记录生活,在一张张快门闪过的照片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体验;他热爱运动,坚持长跑,曾代表学院并多次取得运动会各类奖项……
他开始明白,生活是公平的,付出几分,便回报几分。如若你在逆境中向上而生,满怀激情,那么生活也将以相同的惊喜回应你!
在孤独中踏实奋进
对知识的渴望和专业上的实践,让杨立昱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坚定了创造生活,改变环境的梦想。他决定考研深造,更深入地做研究,用自己的想法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和改变。
备考的一年,对于他来说是最孤独的一年。整整一个学期,杨立昱未踏出校园半步,每天都过着“闹钟”般的生活—— 5点半起床、6点出门、晚上12点回寝室睡觉。从自习室到食堂3分钟的路程,可以听185个单词;吃饭要15分钟,可以看一节两倍速的建筑史网课;早上占到自习室的位子后要先规划好一天的任务;晚上回寝室的路上要复习一天的知识框架……他用高度的专注和多于他人数倍的努力磨砺自己的品性,在孤独中学会了给予自己无所畏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终于,在收到浙江大学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一切付出都得到回报;也是在那一刻,他真正地读懂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回望大学里那些熠熠生辉的日子,从懵懂迷茫到目标明确、规划清晰,从盲目追求成绩到懂得分享、学会担责,这些经历造就了杨立昱的坚韧与自律。他说,在追梦的道路上,“会记得想要变得更优秀的初心,也会记得这条路上教会自己坚持的人和事,希望每一个下次遇见都会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编辑 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