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过处,青山忠魂
2020-09-16曾言雨林诗卉
曾言雨 林诗卉
2020年7月24日至25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赴浙江温州瑞安市红色寻访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瑞安西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瑞安市烈士陵园、瑞安国旗教育馆、瑞安话桑楼和知青纪念馆,瞻仰先人遗迹,感知知青岁月,重温革命历史。
青山处处埋忠骨,永把英烈刻心间
瑞安地处浙南丘陵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瑞安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初,经过1982年和1991年两次重建,建筑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长期以来,瑞安市烈士陵园都是瑞安人民缅怀先烈业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的队员先后参观了园内的烈士墓、烈士纪念碑与烈士碑廊。陵园内建筑采用古典庭院风格,庄严而秀美,梯形的烈士墓中安放着96位烈士忠骨,长城状的墙垛表明革命烈士用鲜血铸成的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墓的靠山墙刻有毛泽东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队员们纷纷在烈士纪念碑前停驻仰望,碑体上刻着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题写的“瑞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北首的烈士碑廊上用黑色花岗岩镌刻着碑记和英烈名单,青山埋忠魂,一行行清晰的名字依序排列,时刻警醒着人们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陵园东侧的陈列馆中,队员们沿着四段革命时期,感受到了漫长的瑞安人民革命史与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随后,队员们来到陵园管理所所长钱谨先生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采访。这次采访使队员们对陵园现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解读。钱先生表示,烈士陵园传达历史教育的途径有三种:第一,通过引入3D放映机器,重现1930年瑞安陶山起义;第二,邀请老革命前辈来纪念堂给学生上课,面对面传递革命精神;第三,放映室中时常会放革命烈士战斗的影像,是感染力很强的一种教育形式。归根结底,种种途径,都是为传承革命烈士传统,促进爱国之心。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7月24日下午,队员们步行至位于西山之巅的国旗教育馆。瑞安作为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的故乡,于2019年创办建立了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场馆总面积2600多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以“天圆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华、红旗飘扬”为设计主题。
从正门进入国旗教育馆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映天安门广场上动态国旗画面的大屏幕,灯光伴着国歌,在周围环形国歌墙镌刻的歌词上依次亮起,国歌与国旗珠辉玉映,相得益彰。展馆共有4层,在馆内讲解员地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国旗诞生厅、国旗知识厅、国旗荣耀厅和瑞安发展厅。在这些展厅中,收藏着曾联松先生设计的国旗图案手稿原稿、推荐理由文稿、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复制品等资料。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展品是國旗馆的镇馆之宝——国旗知识厅编号为2019-0046的国旗。这面国旗曾于2019年5月10日至12日在天安门国旗杆悬挂,恰逢2019年5月10日是瑞安解放70周年,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向瑞安国旗教育馆赠送这面国旗,既是对开馆的祝贺,也寓意着70年来瑞安的巨变。
队员们还体验了展馆内沉浸式爱国教育影院、国旗知识问答、“我与国旗和个影”、3D成像等富有科技感的环节,并对馆内游客进行了采访。一个8岁的小男孩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从容地回答着队员们提出的与国旗相关的问题。小男孩的妈妈说道:“我觉得学习的本质第一是要爱国,所以带孩子过来,感受国旗设计的整个过程,让他对国家的感情更深厚一些。”而在另一位带着孩子来国旗馆参观的黄女士眼中,国旗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向国际展示中华儿女的红色决心。
飞云前绕,把酒话桑忆年华
7月25日上午,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瑞安话桑楼。瑞安话桑楼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名取孟浩然“把酒话桑麻”句意,因登其楼可远眺飞云江景,又名“飞云阁”。隆山傍倚,飞云前绕,风光秀丽的话桑楼在建立之初被作为士人玩赏观景、飞殇歌咏之所。但到了抗战时期,这里逐渐成为普通百姓活动之地。“中山主义研究会”和“瑞安民社”等进步组织在此秘密聚集,中共瑞安党组织也在此成立。
实践队所参观的话桑楼已几经修缮重建,一楼作为主要展厅对外开放,沿壁展示着瑞安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与几大社会进步团体的发展。楼外的檐廊下,几位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话桑楼的变迁史:话桑楼原名“七老寺”,“七老”指的就是瑞安县第一任县支部书记林去病所领导的七位老先生。为了纪念他们在瑞安革命中的丰功伟绩,人们将楼命名为“七老寺”,并在楼中郑重摆放林去病的铜像。在工作人员的眼中,话桑楼纪念的是瑞安市诞生的第一个革命组织地。她认为这栋楼的意义,除了纪念林去病先生以外,更重要的是能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共产党一路走过来的轨迹。
知青岁月,家难国业任担当
7月25日下午,参观话桑楼后,队员们抵达高大典雅的展馆——瑞安知青纪念馆。据馆长姚涤生介绍,这是浙南唯一一所知青纪念馆,因此在瑞安乃至温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占有独特地位。
纪念馆共三层,二楼主展厅围绕“时代召唤、广阔天地、返城奋斗、夕阳熣灿、知青故事”五个部分,向队员们展示了瑞安2400多名知青在这段历史中的有关照片、文字、器具与励志故事等,让队员们对知青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三楼的多功能厅,姚馆长与实践队围坐在会议桌前,给每位队员分发自制报纸、宣传册等材料,接受队员们关于知青馆建设历史与未来发展的提问。在和姚馆长的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馆内工作人员都是老一代知青,他们是自愿来做义工的。馆内藏品也是来自知青们的无偿捐赠,他们通过瑞安知青协会的宣传,踊跃参与,为知青文化建设出物出力。
回忆起过往插队的日子,馆长和其他老知青们纷纷感慨,而对于知青文化断代这一现实问题,姚馆长没有感到烦恼。他认为:第一,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二维码,游客只要扫描一下就可以浏览知青馆的介绍、资料等;第二,将这些解说内容交给年轻人,让他们录成视频,以影像的形式在知青馆进行播放;第三,社会公益组织的一些年轻人很热心于此,这样就能将知青馆继承下去,也能将知青精神传承下来。
两天的实践活动很快就过去了,从馆中出来,全体实践队成员站在知青纪念馆门前,就好像站在时代的分界线,眼前是道路宽阔楼房高耸的现代城市,身后是沉甸甸的历史岁月。无论是参观烈士陵园、国旗纪念馆,还是回望话桑楼的革命历史以及知青纪念馆的往昔时光,队员们知道,它们都是属于自己无法亲历的过去。但吾辈青年有责任通过参观学习,了解这段特殊历史的文化内涵,牢记前辈们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追求,继承和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编辑 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