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身边的魔法女孩
2020-09-16钱雪娇
钱雪娇
刘静,国家二级演员 、中国杂协会员 、四川省杂协会员 、成都市杂协理事 ,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员 。曾获得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银奖 、四川省首届魔术比赛金奖 、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六次全国魔术比赛获中国古典魔术传承奖、上海第九届国际魔术比赛银奖、四川省文联2017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艺术家。
今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面对火热的天,我却没有一颗焦躁的心,甚至比平时更加兴奋与激动,这源于即将与我们今天的采访主角魔术师刘静碰面。对于魔术师这个神秘的职业,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充满好奇,和刘静早早便约好了采访时间,没想到采访当日刘静比我这个好奇宝宝还要积极,提前到达约定地点,待我到时,一眼便看见刘静端庄优雅地坐在咖啡厅的一角,浑身散发出一种知性气质,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画卷,定格在这个夏天的午后。
巧入“魔法”世界
如今,在魔术领域绽放异彩的刘静,其实是实打实的杂技演员出身。因为父母喜欢文艺的原因,刘静在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省舞蹈学校学习舞蹈。到了十二岁,刘静舞蹈学校的一位在杂技团工作的老师,让刘静的父母带她去杂技团参加一次招生面试。当时的小刘静,在对于什么是杂技都懵懂不知的情况下,便去了。在几千人报考杂技团,但只招收40位学员的情况下,凭着一定舞蹈基础,小刘静很幸运地成为了这40人中的其中之一,开启了在杂技团学习的生涯。后来因为体制改革,包括刘静在内的这批学员被安排到艺校,成为了艺校的第一批学生。过着白天在杂技团练习基本功,晚上学习文化课,偶尔跟随杂技团出去演出的生活。时间一晃,刘静的整个少女时代便在这种规律且平淡的日子中过去了。
曾经有人问她,作为杂技演员苦不苦,其实挺苦的,但让她说出杂技到底怎么个苦法,她却有些无从表述。杂技的苦在于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出路就是多动脑子的刻苦训练。毫不夸张地说,通常一个动作要练成千上万次,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练出来。俗语讲道,“黄荆条下出好人,严师手下出高徒”。与其他门类不同,杂技的基本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有时也许仅仅因为一个动作速度慢了一丁点,老师的鞭子便挥了下来,而刘静为了不被老师处罚,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即使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但仍会咬牙坚持。进入杂技团的第一年,40位学员中有的人因为达不到要求遭到淘汰,也有人因为吃不了杂技的苦,选择做了“逃兵”。
出生在70、80年代的人,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对于职业的定义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刘静亦是如此。她认为既然从小练杂技自己已经吃了那么多苦,即使再累也应该咬牙坚持下去。可实际情况却是,杂技这一行对于每一位从事者都是以青春相博的事业,对身体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及反应能力要求都很高,随着刘静年纪的增长,加上这些年在平常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过骨折、韧带拉伤、肌肉磨损等身体问题,日积月累,很多杂技动作表演起来就变得愈发吃力。这时的刘静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在做出决定以前,首先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喜不喜欢舞台?热不热爱这份职业?最后得到的答案是,我喜欢登台表演所带来的满足感”。刘静在寻找到心中的答案后,她发现杂技团有着魔术表演这一门类,而魔术在她心中又是如此的神奇与特别,那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学习魔术呢?于是,寻找一位合适的魔术老师,成为了刘静当时最紧迫的需求。
论“魔法师”的诞生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来源于西洋,在中国古代俗称“变戏法”。在国内的魔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了解魔术行业的人都知道,因为其自身的神秘性,这一行有老师和没有老师带领的区别非常大。有老师,可能他的一句话你就知道魔术该怎么做,但没有老师呢?也许你去翻一本书,从头翻到尾,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又好比在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一天就可以学会一个小动作、小技巧,如果没有老师你可能会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把动作要领摸索出来。由此可见,想要学好魔术,找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四川,一位名叫王智忠的魔术表演老戏骨,无论是西方的魔术,还是中国古典的戏法,他都驾轻就熟。经过刘静的打听,最终找到了王智忠,向他传达了自己对于魔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想拜师于他门下学习魔術的愿望。要知道,魔术和杂技在挑选演员时有着不同的要求,相比于杂技演员,魔术演员无论从身高、形象、手的大小以及身体的灵活性方面,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还得要求表演者的品行端正。刘静的自身条件进入这一行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品行品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也得到了王智忠的认可。于是,她便成为了王智忠唯一的一位学生。采访中,刘静也一再表示,“我真觉得自己很幸运,从踏进杂技团的那一刻起,每到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魔术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的完美呈现是魔术表演者准确操纵现场以及掌控人们心理的结果,但这个前提是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虽说当时刘静很幸运地进入了魔术领域,但如今回首过往,想到学习魔术的过程,刘静还是很心酸。当时因为白天在杂技团上班,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魔术训练中,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抓紧练功,偶尔遇到出差演出,还得需要平衡两边。加之魔术的神秘感,不像杂技、舞蹈这种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练习,它不能展现给任何人看,必须得按照老师说的要领和技巧来训练,虽然有老师的细心指导,但在刘静看来,这中途自己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而学习魔术和杂技的苦在刘静心中也有所不同,杂技即使练得再苦,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探讨,彼此加油鼓劲;但魔术却没有,它是孤独的,没有人会和刘静交流,那时镜子就是她唯一的朋友。即便如此,刘静也没有想过放弃魔术,在她看来,如果现在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那对不起的人就太多了。
五年,1825天,109500个小时,6570000个分钟,394200000秒,在一个人的漫漫人生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刘静就在这些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魔术登台表演前的试炼,开始正式走向舞台。在和我的谈话中,刘静有说不完的每一次魔术表演的经历。这么多年以来,魔术表演对刘静而言如同吃饭一样变得如影随行,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她,早已忘记了初次登台的紧张。然而,2014年四川省首届魔术比赛却把刘静推向一个她并不熟悉的境地。当时的刘静已经成为专业的魔术演员,多以表演小型魔术居多。而赛制却是整场八分钟只进行一个独立的魔术表演,无论从编排还是表演形式来说,都和刘静之前所表演的魔术类型大相径庭。刘静自认在魔术这一块自己天分并不算高,而她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在平时会更加努力刻苦的练习,以此来达到魔术表演的要求。在准备这次魔术比赛之前,王智忠集训了刘静几个月的时间,但比赛的专业性加上自己觉得不能辜负老师期望,无形间还是给了自己不小的压力,于是,比赛前一晚,刘静紧张地失眠了......
正式比赛当天,还没出场的刘静早已在后台坐立不安,一会去看看道具是否准备妥当,一会又去检查自己的服装是否OK。“那时,大家看我焦虑不安的样子便安慰我,让我放平心态,同时也告诉我,毕竟我已经在舞台上历练了那么多年,不要把得失心看的太重,只要能把比赛顺利完成,那也算成功。”刘静急躁不安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当她听到召唤她开始表演的音乐一响,整个人就来了精神,迅速便进入了状态,整场表演也在她沉着冷静之下顺利完成。对于这次的表演,不仅刘静本人很满意,同时也得到了评委的肯定,最后实至名归一举拿下“舞台金奖”。
生活充满魔力
得奖之后,作为老师的王智忠既高兴又激动,对他来说,能在自己70多岁的年纪看到自己的学生获奖,让他感到很欣慰。彼时的刘静,却仿佛有些懈怠,对于更高的目标少了一份期许。察觉到刘静如此状态的徐玉秋(刘静的另外一位老师)这时赶紧朝她泼了一盆冷水,警醒她“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刘静突然意识到,自己早已故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因为年龄摆在那里,如果不继续努力向前走,那能够站在舞台上的时间已然不多了。为了不当井底之蛙,幡然醒悟的刘静随后根据老师所指的方向,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杂技团也特意留出一个单独的练功房让她练习。俗话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全国的魔术表演比赛开赛了,那个时候总共有70多个节目报名参赛,经过组委会重重审核、考察,最终选出了20几个节目进入决赛,而刘静所报名的节目再一次幸运入选。去比赛的间隙,刘静会去听世界各大魔术大师的讲座和表演,眼界在被打开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间得到了大幅提升。比赛结束后,刘静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自己在过往那段没有停下脚步,用汗水继续向前努力的岁月。
無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刘静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充每一天,用热情和仪式感,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就是魔术。我们都知道艺术是相通的,魔术作为一个“另类”的存在,它结合了所有艺术门类的技巧,它既能像舞蹈、杂技通过肢体表现,又可以以相声的形式出现,更能借鉴戏剧、话剧等表演形式。魔术能够产生美是必然的,但它最大的惊喜是能让人感受神奇,感觉美好,这就是魔术存在的意义以及魅力。我们不要以为魔术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生活和魔术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之中方方面面的美都可以为魔术表演汲取灵感。当然,这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刘静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病”,她笑言现在只要一看到美好的事物,就会不自觉地思考是否将它运用到魔术当中。对于能够站上舞台表演,是刘静一直以来的目标,她希望能够通过魔术表演的方式给大家带来欢乐,这也是她的目的。而放眼未来,刘静的魔术之旅还在继续......她也始终相信真正的绝招,不会有太多华丽的招式,兴趣和爱好才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能脚踏实地勤练习,干好本质工作,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会一万种腿法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