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视角下高职院校孵化式产教融合模式探讨

2020-09-16邱莉霞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众创产教双创

邱莉霞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国家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1]。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推进,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实践和商业形态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产教融合要求相适应。产教融合体现了高职院校利用市场资源提升育人质量,是适应新形势下跨界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创业者依托高校与产业联合的众创空间平台获取自身创业所需的创新成果并加以转化利用,使其服务于产品创新。

1 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指出:将产教融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形成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2]。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教融合面临诸多难点,主要表现为:(1)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企业方合作积极性不高。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要求,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设置较少。高职院校教师对最新与最前沿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教育+创新+实践+孵化”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创业实训实践与孵化体系方面亟待完善。(2) 难以寻求稳定的合作平衡点,合作持续性较差。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未能有效建立起创业教育、科研转化、对接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体系。学生缺乏真正意义的创业实战锻炼和将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3) 产教融合严重滞后于产业、企业发展转型。由于审批和建设周期较长,很多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建成后已跟不上产业、企业的技术革新速度,导致设备大量闲置。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加强师资培养,在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和转化方面多下功夫,与产业联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场景,加强实践教学。企业方可通过与校方合作获得稳固的劳动力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孵化式产教融合模式,以产教融合和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作用结合,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提升合作质量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产教融合的生态系统,为各要素高度融合提供保障,从而促进跨专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2 构建孵化式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2.1 加强生态建设

充分发挥校内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校外创客交流平台的作用,在众创空间平台建设中,确保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定位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特色优势,借助行业头部企业创新成果培育孵化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建立从创业苗圃—创业工作室—创业园三维一体的创业孵化模式,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团队提供服务、交流和融资平台。开展青年创客互动项目,开设不同主题的专业互动课程。开展以“互联网革新”为主题的跨界讨论活动和项目展示。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集内部企业管理、科技成果信息与转化管理、企业需求管理等的一站式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创业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落地,为创业团队获得投融资、入驻大学科技园及各类创业园区提供支持。

2.2 优化孵化模式

通过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筛选出市场空间大、核心能力强、外部资源优、应用场景广的金种子项目,不断打磨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直至项目成熟落地。组建一支懂专业会思考、重实干的优秀团队,在实践中形成适合自身解决问题的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间的合作质量,共同开发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优质项目。学生要以项目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在做中学、学中做,与项目共同成长,减少企业用工成本,缩短企业培训周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项目,可考虑专门辅导并引入风险资本与其对接,加速项目的孵化成效。

2.3 拓展应用转化

高职院校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契机,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实际,找准产学研用结合的切入点,着力推动创业创新成果在本土企业应用转化,努力成为产业迭代升级的创新源泉,更好地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成果转化中心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师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双创升级版,不断完善园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为入园创新创业团队、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双创模块化服务的同时,更加强化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功能。重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精准锁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各领域创新成果落地。进一步扩大双创资源利用范围,加强交流互动、拓展对接维度、深化务实合作,努力结出更多双创成果。利用现代技术升级、商业模式迭代,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搭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是产教融合生态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载体上需要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为价值链上更多环节提供辅助服务,从而形成平台生态圈,可以从创业实践和课程融入以及资源互通三方面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增强平台自身粘性。

3.1 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数字信息化的引领,以构建全方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为路径,构建校企协作平台,形成共赢互利的产教融合生态圈。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平台、服务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双创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提出要以培养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孵化式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学校要通过优化创新思维、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校企结合资源等几个方面,打造校园创业文化品牌,持续健康地发展这种校园商业实践模式,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新平台。结合主题众创空间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产教新思路,发挥学生的创意主观能动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平台。探索教育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的新思路, 通过实战训练有效推广原创产品,使大学生逐步掌握创业的核心技能,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课程融入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在专业教育课中融入双创项目与方法并进行实务训练,在顶岗实习中融入双创实践与成果孵化。建设方向包括创业认知实践、创业基础实践、专业融合管理、创业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在创业认知实践阶段结合创新能力评估、职业性格评估、职业兴趣评估,在创新创业课堂进行讲解;在创业基础实践阶段融入创业计划、领导力训练、创业团队管理、商业机会筛选、商业模式构建、企业开办流程课程;在专业融合管理阶段加入财务基础模拟,营销基础模拟,人力资源基础模拟、税务基础模拟、电商基础模拟、连锁基础模拟、物流基础模拟等课程训练;在创业综合管理阶段融入消费群体模拟、市场机会模拟、设计研发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控制管理以及竞争对抗模拟训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平台。

3.3 资源互通

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量身绘制职业画像,在课程设置、实验实训、创业实践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培养。新一代技术革命对应用领域提出了全新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教师对现有技术的应用创新还远不够,能结合专业知识做出前沿项目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校企共建云实训室还原的是全真的企业环境,把互动式、数字化的学习体验引入高校课堂,让新技术和全新应用场景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可将企业工程项目的产品设计理念注入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运用,以便更快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和产业转型,为学生开启创业实践打牢基础。对中小企业来说和高校合作研发项目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可完善对产品的整体布局。将具备专业知识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职院校创业团队作为企业示范基地的人才储备,共同搭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共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4 众创空间下高职院校孵化式产教融合的应用

高职院校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理念,注重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但受到地区差异、学校发展、学科专长等因素的影响和高校本身缺乏顶层设计、考评机制等的叠加效应,现实中产教融合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内的初创企业在经营管理、科研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表现较弱,亟需借助产业、行业、企业的力量来促进高职院校创业团队的高质量孵化。

4.1 双创服务及成果转化

4.1.1“硬件支持+软件服务” 将在校师生和优秀毕业生纳入创新创业生态网,为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供智力保障。具体做法为:入驻学生企业享受一年免场地费、物业费和水电费;免费享受基本办公设备,包括办公桌椅电脑和大学生创业补贴,免费享受入驻学生企业团队成员的人才测评和管理诊断;免费参与园区组织的产品众筹、项目路演等活动;还可享受诸如专业讲座、融资对接、市场资源对接、知识产权、技术对接、导师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服务,建立以培养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根据学校特色,加强与行、产、企的深度融合,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提供技术研发、科技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提高高校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重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由政府牵头提供资金支持,在高校创业人才供给方面提供便利,确保优秀创业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化。

4.1.2模式转变带动成果转化 转变创业模式为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工作,推进产教融合项目的落地生根。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通过创客咖啡、创客部落、创业集市、路演中心等载体,搭建了一个聚敛人气、生成创意、分享项目、成果转化的全新载体。现行的创业模式已经从“钓鱼”模式变为“养鱼”模式,从“吸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闭环。“养鱼”模式是基于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立足区位优势建立凸显专业特色的产业学院,增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实效,将产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为具体项目,以模式转变促进成果转化,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与“吸血式”创业仅停留在以项目价值发现为核心,以创业投资、联合办公等形式为主的创业服务不同的是,“造血式”创业以项目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以创业教育、加速孵化、成果转化等形式为主来进行创新创业服务。通过层层递进推进和逐级选拔,让更多敢闯会创的好苗子凸显出来。“造血”模式更注重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创新成果能按计划落地,加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融合,促进高职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和就业。

4.2 双创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4.2.1完善课程体系 整合高职院校资源与产业需求,构建众创空间下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是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竞争力和成长力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3]。依托高职院校特色和优势专业,提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索教师主体分工协作,按模块教学的新模式不断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4]。校企共同制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引导产业领先技术前沿要素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依托“好大学”“爱课程”等慕课平台,校企共同研发线上平台教学资源库,打造线上学习社群。针对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程,让更多人可以分享到线上课堂的教学成果。亦可联合其他同类院校合作开发课程,探索B2B的模块课程教学模式,将更多实际案例嵌入课堂教学,不断丰富课程结构和促进专业资源整合。

4.2.2创业转化模式 基于创业社团与研发中心共同作用的创业转化模型共分为4个阶段:建设服务体系—建立营销中心—建立知识产权流转池—引进天使投资公司。具体做法是:整合创新资源、组建服务团队,围绕众创空间吸纳学校现有存量创业团队,服务主导产业。选择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申请统一品牌商标,推进专业化众包模式的开展。建立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运营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服务高校众创空间,探索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新模式,形成课堂到市场的全程服务,“互联网+”的专项服务,融入递进式的特色服务。鼓励本校教师将优秀的科研成果以无形资产入股的形式注入创业团队,帮助创业团队提升竞争实力,成功转化成企业。学生创业团队也可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形成自主创新的思路,由教师引领进入研发中心完成成果转化。在此期间进入众创空间,将创业项目不断打磨完善直至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众创空间给予创业学生软硬件的服务保障,学生创业者可依托平台主动获取自身所需的创业资源,部分创新成果可直接被使用,部分则需经过再次加工,使其能够更好服务于需求方自己的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还可以扩大银行信贷渠道,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做强。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课程自主学习,根据兴趣和专长组建创业社团,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检验想法和项目,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以达到创新创业与技术成果转化间的双向平衡[5],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创业社团与研发中心共同作用的创业转化模式

4.2.3提升合作水平 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于社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岗创新结合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在双创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成果转化方面通力合作。采取校企联合导师的机制,使校内导师积累实践经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合作,校外导师可进一步巩固生产经营所需的理论知识。整合教师、校友资源共同培育大学生双创项目,做大做强孵化式产教融合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目标,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专注垂直细分领域的要素挖掘,将专业建设主动融入流程重组和供需对接,使创新创业教育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转型。与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共建面向“互联网+”“智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打通各个环节,将高校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资源,推进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的共享共建格局。

4.2.4协同共建基地 专创教育的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6]。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有助于破解专创教育难开展的困局,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与双创工作结合的模式打造专业优质孵化平台,鼓励不同专业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双创项目的落地生根。与创服机构、投资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引进导师、举办讲座等形式,提升创业服务品质,切实为众创空间入孵企业做好创业指导,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做好宣传推广,协助众创空间中的创业企业积极申报认证和争取政策支持。为使高校众创空间进一步满足师生创新创业需求,可由政府牵头将科技园的项目和管理模式引入高校,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申报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

5 结语

在创业与创新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教学—训练实践—项目孵化—初步创业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提供了各种便利。高职院校孵化式产教融合模式主动对接区域战略布局,利用区位优势,实现经济转型,为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培养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将创新创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众创产教双创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