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9-16陈湘陵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院校

陈湘陵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中,关于收费改革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虽然初步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依然有相对贫困的人口,我国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依然面临着上学难的问题。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调查统计,目前国内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比约为总数的15-30%,特别困难的学生占比为8-15%,可见高职院校中贫困生上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有待教育者对此加以深入的研究。高职院校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出原因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其可以成为贫困生上学的前提条件。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认定工作的可靠性与学生的感受度

多数的高职院校已经采用了学生生源地认定及学校自身审核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各方面客观条件,考察学生是否符合资助的要求,学生的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者街道社区出具贫困证明以后,高校将贫困证明作为参考依据,班级的学生会组成民主评议小组,从材料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议,其结果将交由院系或者学校来公开审核,最终为贫困生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档案。在高职院校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上,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公开阐述或者学生集体评议的方式,让本班的学生进行投票,再由学校按照真实的情况予以一定的资助。但是这种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当众介绍自己家庭的经济问题,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采取的引导方式不够科学,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精神方面存在贫困,内心感受度不佳,贫困生内心的起伏波动较大,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这也需要着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策略,让学生可以有尊严的接受资助,保持着人性化的理念,隐形救助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1]。

(二)贫困生自我认可度与心理接受程度

贫困生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内心的自我认可度并不高,所以教师可以发现贫困生普遍存在着自卑与自尊交织矛盾的心理。通常来说,贫困生的自尊心较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周围人的尊重,但是贫困生的内心又非常敏感,害怕自己的贫困问题会使周围人瞧不起自己,所以贫困生的性格是敏感多疑的,可能会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甚至会因为自我否定而产生自卑,不能正视自己的经济问题,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在情绪的作用下学生的意志消沉,遇到问题时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常常会否定自我价值,对学习及生活缺乏探索的兴趣,难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贫困生一般喜欢独处,不愿与人交流,会逃避现实,对人对事态度消极,长期以往可能会形成抑郁心理。部分贫困生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在中小学阶段缺少实践,所以知识面相对狭窄,自身的理论科目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实践性的科目则较差,所以贫困生可能会存在学业焦虑,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对贫困生的资助不能只考虑经济方面,还要在思想方面给予帮助,使学生可以接纳自我[2]。

(三)高校环境的容纳度与集体的幸福感

贫困生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来源于高校教育环境对贫困生的接纳程度,让贫困生在充满幸福感的集体环境中成长,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探寻贫困生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纳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因为贫困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对周围人的认可格外重视,因为贫富的差距悬殊,学生的物质需求比较匮乏,他们担心自己会被身边的人瞧不起,这种自尊又自卑的心理,会面临较大的环境反差,贫困生与周围同学之间的心理差距,会使得人际交往中的贫困生容易产生消极退缩的心理,不想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对班级集体的事务也漠不关心,这是将自己排除在集体之外的举动,长期存在会导致贫困生丧失集体荣誉感,性格非常怪异,容易做出极端事情。新一代青年的自我关注非常重要,普通同学对贫困生的关注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接纳与交流,就容易导致贫困生与身边的人存在沟通障碍,那么贫困生就会脱离班级集体,疏远同学,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之中,此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可能存在人格不健全的问题,对外部的刺激感会更加敏感,教师需要注意贫困生对周围环境的需求[3]。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心理关注

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自卑、自我封闭及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是制约贫困大学生顺利成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学生成才的平静,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恶性事件也有贫困生参与的案例,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注意对贫困生心理的关注,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搭建锻炼心里素质的平台,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改善贫困生心理状况,加强对其教育的引导工作,正确对待贫困,把握贫困与成才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教育中的典型和榜样。高职院校方面可以宣传优秀贫困生的事迹来鼓励其他学生,引导学校内的学生要帮助广大贫困生努力学习。高职院校要建立起完善的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学校内的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共同组建成心理救助体系,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班级内贫困生的生活动态,发现问题时要与学校的相关部门报告,为学生制定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4]。

(二)能力辅助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贫困问题时,也要弥补学生能力方面的缺陷,物质条件让学生缺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并不代表贫困生难以成才,无形的物质援助能让学生倍感温暖,转变传统的资助理念,丰富资助的内容,通过多个平台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创造的条件应当作为基础,勤工俭学成为资助贫困生的新方法,而不是直接将资助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报酬,是对贫困生人格的一种尊重。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大力增设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贫困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取报酬,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源拓展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扩大资助的渠道,吸引一些来自社会的自主力量,让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优先获得勤工俭学的岗位,适当的提升学生的劳动报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5]。

(三)人格资助

困难学生的人格方面可能存在缺失,如同心理素质方面可能有所不足,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的鼓励和信念,在获取经济资助的同时,更渴望得到认同,所以高职院校可以设计丰富的载体,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始终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有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时,应当将物质与精神资助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自立、自信,达到人格资助的目标,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做事准则,诚信处事、诚信做人、诚信学习,将诚信教育纳入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政教育内容中,通过多个途径、多个层次来完成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教育氛围,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培养学生心怀感恩的生活态度,能够对学校的资助行为和他人的资助行为表示感谢,感谢国家和社会的培育与帮助,能够用自身的劳动和价值回馈社会。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交流会和励志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观念[6]。

三、结束语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应将资助工作的重点局限于资金支持,更要在精神上、心理上完善资助工作的内容,对贫困生形成多个纬度的教育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那么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不会轻易被困难所打败。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