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美丽乡村建设“把脉问诊”

2020-09-16邹菡萏吴贺敏

人民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人居人大代表

文/ 图 邹菡萏 吴贺敏

7月中旬以来,河源大地处处活跃着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约同行、提建议、深调研、抓监督,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河源美丽乡村建设问诊把脉,开出一道道良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使用唇膏、指甲油、粉底液、眉笔等化妆品来打扮自己。却不知道,化妆品作为一种日用品,含有多种添加剂,可导致青少年性早熟、身材矮小等多种内分泌疾病。

畅通排污渠道

城乡人居环境是近年来河源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整治的难点问题。近两年来,河源市源城区人大代表王燕青一直都在关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多次提出有关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等有关民生热点问题的建议。在这次主题活动中,王燕青马不停蹄,三番四次约上其他代表到埔前墟镇调研,详细了解埔蓝路台源开发区段排水排污问题。群众普遍反映,埔蓝路台源开发区段建设时,由于没有做好市政排水排污设施,每到雨水季节,就会水漫路面,雨水倒流周边群众家中,造成水浸,给群众的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极大麻烦。针对百姓的呼声,王燕青提交了《关于解决埔蓝路台源开发区段排水排污问题的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落实排水系统建设所需资金,加快实施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雨水扰民问题。目前,建议已被列入源城区建议办理范围。

整治乱丢乱弃

农村垃圾处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棘手问题。源城区的人大代表走进坪围村,重点调研农村垃圾处理的难点痛点。在坪围村,代表们看到村道里昔日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失踪了,由于有固定的保洁人员定时上门收垃圾,再统一由清洁车带走,村里再也闻不到异味,从早到晚都飘着清新的泥土和烟火气息。代表们建议尽快在各镇村及社区推广这一好的做法,并建议政府今后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安排专人定时清运,要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

以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实例,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简称全置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简称半置组),每组各44例。全置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1.46±5.39)岁;左侧骨折28例、右侧骨折16例。半置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1.49±5.32)岁;左侧骨折29例,右侧骨折15例。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差异性(P>0.05)。

共建美丽乡村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此次集中开展的代表主题活动,河源市各级人大紧紧围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一主题,聚焦基层治理,倾听百姓心声,为农村环境整治建言献策。在龙川县黎咀镇,代表们尤为关注贫困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在龙潭村,代表们在文化广场和景江路建设工程现场察看。为加快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近期,镇人大代表邹友良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龙潭村、皮潭村沿江景观打造的建议》,镇人大代表谢林平提交了《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为推动建议尽快办理落实,代表们在联络站接待了龙潭村的群众,进一步了解当地百姓对龙潭村乡村振兴的看法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管理缺失等问题,有代表建议政府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巩固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完工,切实提高村民幸福获得感。

随着近年来人大代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开展,河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显著效果。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干净整洁村达标率77.7%。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村内保洁员配备完成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3%。■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人居人大代表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关于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财政支持政策的建议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