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肖像画与人文主义之间的情感联系
2020-09-16朱麟
朱麟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人文主义主张的是思想和个性的解放,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潮,在人物肖像画中,便是以人为主要绘画对象,这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对人物肖像画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其中存在的情感联系。
一、以画表达自由
在中国传统的肖像画之中,线条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也是表达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方式。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还是后世所出现的人物肖像画,都是通过线条进行情感的表达的,通过运用毛笔,将毛笔的提笔、点笔、按笔以及拨笔等动作应用于画作之中,每一笔的轻重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毛笔的线条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新石器时期所出土的艺术作品《彩陶盆绘舞蹈纹》,在此艺术品中,便拥有丰富的线条,陶纹图案多种多样,上面的波纹用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有漩涡纹,也有垂幛纹等等;而有的画作线条大胆而夸张,用笔极其粗犷,下笔丝毫不犹豫。中国人在绘画过程中所传达的自由的情感,与生活之中的含蓄有所不同。在毛笔的运用中,便讲究一个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了线条的美感。可以透过线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线条在画面中会有疏密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亦虚亦实的画面,其中再伴随着粗细的不同,会产生多样化的视觉冲击。同时,墨块的变化也是影响线条质感的因素之一,大部分中国画家都会在大面积的墨块中,产生强烈的线意识。线是根据粗细和浓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的,细线表达柔和涓细之美,浓墨粗线条则表达豪放不羁之美;墨块则是通过颜色的深浅表达情感[1]。
在中国的肖像画中通过线条可以发现其中的趣味,也能够利用线条表现出思想和个性的解放,透过画作来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在西方,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思想的一种肯定,其中蕴含着纯粹地属于人和人性品质的思想。在西方的画作中,作者将对生活之中的热情和对世俗的体验都融入到了绘画之中,打破了时代的禁锢,突出了个人的思想情感。例在《哀悼基督》中,这幅画起初是为教堂打造的装饰画,其中结合了人性和神性,主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其中将人性的软弱与神性的强大作为对比,即使软弱必然会屈服于强大,但是死亡能够使得我们一起被埋葬,作者将基督信徒的人生观融入到画作之中,通过对人物肖像的描绘,展示人物不同的姿态和动作,对面部的表情进行细致描绘。此幅画的主题是传奇人物的自身生活,能够唤起欣赏者的内心体验,体现出作者的世界观和对生活的期盼,西方的作品更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人文精神。
二、以画打造气势
中国的绘画之中,通过线条表达对生活的情感,通过线条的气韵以及变化的方式来营造画中的气势。东西方因为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人文精神也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绘画之中都离不开运用线条去打造气势。从唐宋时期开始,便有画家将书法专用毛笔应用于绘画之中,这也是表达自由的一种方式,绘画并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可以将多元文化进行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应用于毛笔之后,东方人对于用线条打造画的形式增加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人从书法的笔画结构中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变化规律,将其中所蕴含的气势,所使用的笔力,融入到了人物肖像之中,将线条的自由和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加强观者对画的理解[2]。
在六朝时期,南齐谢赫曾提出了“骨笔用法”,通过对人物外表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画法要求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还对线条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之中蕴含着对人物的深刻认识,通过力度表现不一样的人物特点。这样的作画方式少不了对生活的观察,通过用笔法展现出了个人的特色。中国还有吴道子、顾恺之等多位画家,在肖像画中的表现不相同,有的飘逸、有的狂放、有的更加细致和缜密,从作画风格中能够品味到作者所坚持的自我的解放。
三、以画传递神韵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曾言作画要“以形传神”,因此在绘画之中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神韵高于外形的审美观念。中国的画作,大多数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形状,然后再进行绘画,西方则是通过色块进行堆积,然后再进行细化。中国画把线条看作是肖像画的灵魂,想要将自己的精神融入到画作之中,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要特征,便要对外形进行深入地探究,将画变得真实和自然,在注重形体勾勒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在这之中要表达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境界,这为画家作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要求。例如,在顾恺之的《洛神赋》中,画中线条整齐工整,且蕴含着神韵,能够将人物的女性化气质表现得出神入化,透过线条便体会到其中的娴静典雅,使读者眼前能够浮现真实的人物形象。这样的绘画方式便能够表达作家的个人特色和人文情怀[3]。
四、以画解读历史
人物肖像画由东晋时期开始发展,并在宋朝达到鼎盛状态,期间出现了大量的肖像画名家,包括大家熟悉的吴道子、武宗元等,通过对各个不同时代名家肖像画作品的详细分析能够看出那一时期的历史特色,如在欣赏《簪花仕女图》时,除能了解到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外,还能从中体会到唐代绘画的整体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基调,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侧面体现出唐朝开明的社会政治,最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又如在分析阎立本画作时,也不难发现大量有关于唐王朝与周边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政治友好往来,代表作品有《步辇图》、《三清像》、《传法大士像》等,侧面体现出唐代国力的强盛,周边国家派遣使者进贡、求婚通好,用带有艺术特色的画面向后世展示出那一段历史的伟大,诉说着历史的荣耀。
五、以画抒发情感
每一个时期世界上都会出现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画家,衍生出大量的流派风格,虽然他们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语言都截然不同,但是却具有一个相似点,所有画家都想通过画作向观赏者传递浓烈的情感,而在鉴赏画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人文主义思想去欣赏艺术的美、去感受真实情感。以弗洛伊德的肖像作品《流亡者》为例,该画作没有集中地描绘一个人,而是将框架加大,向观赏者呈现出一个人物群像作品,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神情,部分人还呈现出怪异的情绪,这幅作品将现实与梦幻结合,突出体现了二战时期英国人民在饱受战争摧残后的哀怨之情,虽然画作中没有细腻的曲线、柔和的光线,甚至色彩暗淡,但是观赏者依旧能心受打动,与画作中人、画作创作者都产生共情。人物肖像画的创作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赋予人们的新的意识,表达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社会故事的真实看法与感受,而观赏者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与创作者情感的对接而对作品内容产生真正的理解。
六、以画分析意境
通过对各个年代人物肖像画的观察能够发现,一直到清朝肖像画的形象大部分为帝王、贵族以及各级的在朝官员,其构图、色调甚至是服装搭配、人物面容都统一体现出庄严、肃穆之感,但是唯有“神”有所不同,所谓“神”实际是指画作的气韵,是体现出画作中人物内在气质、个性的一大重要因素,书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会结合人物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对他们“神”进行重点突出,展示出人物肖像画的独特魅力。除皇家、贵族的人物肖像画外古代也出现了少量以普通民众、神话人物为主要形象的画作,代表画家为任伯年,他的人物肖像画更加亲切、自然,从他的画作中能够看出他对这一人物的主要情感态度,将内在的神韵与外在的意境完美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肖像画中所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感情,人文主义则表达了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观念,人们在画作之中追求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之中。人物肖像画离不开人文主义精神,透过人文主义,能够提升绘画的自由度、打造绘画的气势、给予绘画神韵,让观者能够在绘画中领悟人生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