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绘画中光的表现
2020-09-16王倩
王倩
宁夏大学
伦勃朗是处在新旧艺术观念衔接点的一位艺术大师。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不断尝试着改变。到伦勃朗时,伦勃朗成了时代更替中的成功见证者。彻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三维透视只是从自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视觉欣赏方式之一。色彩同样也是。然后上升到人文精神。至此,人类的艺术不再是几乎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不断地呈现出多元化。
一、伦勃朗绘画中的光表现出的空间
(一)不同形式的空间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空间是人类自定义的而且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三维空间。三维空间在艺术领域的表现也可谓是淋漓尽致,文艺复兴的大师们,还有伦勃朗及他的老师们所汲取养分的明暗手法应用娴熟的卡拉瓦乔,以及同一时期的鲁本斯。当然,他们的三维空间也经过了主观化的处理,艺术凌驾于现实就是得益于我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了作为人类智慧生命的主观处理。
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三维透视也是从自然当中提取出来,它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虽然我们大部分受其影响,以三维透视的视角去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然而,自然的美存在各种各样的解读形式。伦勃朗应该是对其的解读与前人相比达到了最完善的程度。他把三维空间抛去的同时,再次回归自然,回归本身。
(二)伦勃朗的空间形式
那么伦勃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也许他内心看到了我们肉眼以及他自己所没有看到的内容。他把他思考他所思考的空间画了下来。具体地讲就是,也许某一天,这个叫伦勃朗的年轻人看到自家的作坊窗口或明或暗,光线间歇性的出现,那种光影的神秘感留在了伦勃朗的心中。这给他带来了思考,而他绘画呈现却是思考他所思考的问题。在思考的表面进而深度化。这种深度化就是伦勃朗的空间感,超出三维空间本身,在明暗的对比里,把空间放在黑暗的空气里。
我们在此也会不经疑惑同样的一位明暗绘画大师卡拉瓦乔,卡拉瓦乔在明暗的绘画手法上是毋庸置疑的杰出,但是,卡拉瓦乔的明暗想要去摆脱传统的三维空间形式,但是却没有全部脱离出来,人物的明暗依然采用了三维透视的光与投影。伦勃朗的光影中的明暗与之相比较,暗到超过三维空间的暗,多种的视觉的表达形式而又超过这些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优秀作品。
(三)空间在绘画作品里的表现
伦勃朗的作品《托比特责怪安娜偷小羊》(图1),题材选自《圣经》。讲的是瞎眼的托比特误会妻子偷了雇主的小样儿忏悔祷告,而妻子愤怒而又怜惜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光从窗户上照在人物身上,旁边还有小火堆,它也是一个光源。后面背景的日常用品摆放在处于阴影部分的架子上。这种明暗绘画技巧使得光影关系很细微巧妙,把一个日常生活的空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假如是以三维空间去表现,那么我们也同样从这幅画里看到画家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并不够,也许,我们从托比与安娜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感受到更多的其他日常用品,这种感受就是伦勃朗所给予我们的。一种本身的我们身处的自然的空间感受。
伦勃朗的《夜巡图》应该是被人最为熟知的一幅画作了。夜巡图是一幅荷兰群体肖像画,虽名为夜巡图,但是并不是画的夜晚,而是白天,因为年代的久远,颜色的脱落,让人们误以为是自卫队为了守护阿姆斯特丹而集结的游行,真相是什么已经并不重要。但它的光线色彩以及画面的整体运动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最前面是指挥队员集结的队长班宁·柯格,周围是拿着武器从四周涌来的队员。吠叫的狗、耳语交接的和检查枪支的队员、穿梭在人群中的小女孩,你仿佛能感受到他们一切准备就绪,随时等待队长的命令去保卫他们的城市。而出现在前面的金黄色色调与背后如同黑夜般的暗色背景形成了鲜明明暗对比,这种鲜明的明暗对比更加剧了这种运动感,伦勃朗仿佛为这一时刻按下了暂停键把这一运动感定格在了伟大的一刻。
但是,如果作为观众站在这幅画的面前,也许某种意义上又开启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这件集结巡逻事件。我们可以尽情感受那一刻的人们的忙碌、喧嚣。
伦勃朗的木板油画作品《被捉奸的女人》,故事描述的是被捉奸的女人受到耶稣的庇护。虽然这幅画只有84cm×65.5cm大小,但是整幅画面却体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画面的暗处,巨大的柱子支撑着教堂,产生了无尽的空间感,人物整体集中在光线中心位置,在黑暗之下又赋予了一种舞台剧的效果。
二、伦勃朗绘画中的光表现出的色彩
(一)伦勃朗色彩的不同之处
伦勃朗的绘画光影中的明暗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光影处的明黄色调子,背景的灰褐色调子。这种舞台剧的效果在艺术大师里独树一帜,虽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整体的褐色调子使他被人们戏剧性地称之为褐色的伦勃朗,而且到后期都无人购买他的画作,比起同一时期的,人们更加倾向于类似于鲁本斯的画作的细腻风格的绘画。
说到色彩,它与光是分不开的。伦勃朗的光很明显是极致的暗与极致的亮,那么它与卡拉瓦乔这位明暗的现实主义光线塑造者有什么不同呢。在我们看来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卡拉瓦乔追求的是在光线里寻找色彩,这种人们的视觉享受。
色彩的视觉享受一直被人们所研究和探索。在强烈的对比里,色彩的最极致可能就是纯粹的黑与白,中国的水墨画已经实践过了,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在色彩上是一种视觉上的深度。因为光于我们是很难描述的。而强烈的对比往往能使空间感更加突出。
这么说来同样是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卡拉瓦乔也是做到极致,但是这并不够。伦勃朗虽然在明暗上参考以及借鉴学习了卡拉瓦乔的明暗,但是他做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消去三维空间表现形式的同时,他把最亮的色彩和光融为一体。最突出显眼的色彩部位也就是光的部位。
一种是在光中寻找符合人们视觉享受的色彩,一种是跳脱出光本身,追求一种色彩的极致。这就是伦勃朗色彩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色彩在绘画作品里的表现
伦勃朗于1630年创作的《先知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毁灭》。题材取自《旧约全书》,描绘的是先知哀悼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毁的耶路撒冷。这幅画响应了当时荷兰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预言性期盼,追求向往的自由。这幅作品在光的处理上可谓是达到了极致。从先知身上到旁边地毯以及其他的每一件物体都饱含了耶路撒冷燃烧所散发出的光线。
创作于约1635年的作品《伯沙撒的盛宴》(图2),讲述的是国王伯沙撒在庆祝宴上,当人们举起精致的酒杯进入宴会的高潮时,背景出突然出现了神秘的光晕。而光晕里的文字预言者这位国王即将倒台。国王动作慌张,旁边的人们对此惊讶不已、手足无措,酒杯里的酒水倾泻出来。画面左边的人眼神里充满了不敢相信,甚至酒杯也从手中跌落,整幅画面的人物动作、神态充满了戏剧性。
而我们在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精致的“酒杯”,如果再加上伦勃朗绘画这幅作品背后的引导因素,实际上,出现在这场庆祝宴上的酒杯,是伯沙撒的父亲尼布甲尼撒不仅驱赶了以色列人民而且还抢夺了有着他们信仰的沿路撒冷寺庙的“圣器”,并且还拿来当作酒杯。这样的话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那个预言。
这幅画伦勃朗不仅抓住了人物戏剧化瞬间。而且显示出了伦勃朗这一时期对光线和色彩熟练的应用和把握。背景处突然出现的光晕,把光线和空气融为一体,使预言更加具有神秘性。
《布商公会稽查官》于1662年的绘画作品,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稽查官似乎是在做例行公务,但是突然打断,那个人好像是观众自己。这种绘画的喜剧感使观众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人物上。这样,每个人身上的光线都不会分散,这对于肖像画来说无疑是成功的。而且它更在于把画面空间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幽默性的互动感。
三、结语
伦勃朗对于光中的无限空间的探索,极暗极明的明暗的表现,色彩与光的无限融合,都是人类不断的思考自然从自然中提取,最后又不断的回归自然,去追求人们所处的空间、所感受到的光线、人文主义内在的本质的原始模样,然后不断的趋近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