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壁画色彩对当代人物画的影响
2020-09-16杨冬梅
杨冬梅
济宁市任城区文化馆
一、敦煌壁画色彩风格的演变历程
敦煌壁画历经十六个朝代的更替,经过了数千年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在艺术风格、造型、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上都受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审美观念的影响。敦煌壁画丰富的色彩是体现其内容的基本元素,其色彩虽然历经千年,却仍然呈现出色泽艳丽,金碧辉煌的景象。这一特点使敦煌壁画艺术更加绚丽多彩,更具神秘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着变化,体现在色彩语言、绘画理念、技法和颜料等方面。而此种变化中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继而发展创新。在此之外,敦煌壁画艺术不断地吸收佛教艺术,结合本地的本土文化最后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特征。
(一)魏晋南北朝的简约朴实
北魏的敦煌壁画,是我国佛教影响下的早期作品。这个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如275、254、257等窟)在用色上,主要的特征是:色彩朴实、色调统一,利用对比统一的关系特点去突出形象,形成浓重典雅之风。设色浓烈,多用土红、粉红、蓝色等。第257窟西壁的《鹿王本生图》,是北魏时期最具典型特点的洞窟,客观现实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传递善恶有报的宗教思想特点,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鹿王本生图》的主调是土红色,土红色块打底,黑色和白色与纯度高的色块和偏灰色块对比使用,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再用石绿稍加点缀,部分绿色与红色搭配,给画面营造出活泼明朗的氛围,由红色主导的色调下,充满了宗教气息的神秘感。北魏时期的壁画色彩艺术,在原始时期的色彩观念上主观提炼,继承并发展了较高水平的色彩美学,呈现出单一、开放、拙朴的特点。
(三)隋朝时期的融合与创新
隋代的敦煌壁画,在技法的表现上,由早期生硬地学习外来文化,逐渐开始融合本民族传统的绘画元素,粗犷的笔触变得纯熟流畅,细腻圆润;在色彩的运用上,增加了许多新颖的颜色,除了常用的土红、石青、石绿等,还加入了朱红、青靛、藤黄、草绿以及多种复色、灰色。在吸收了中原的用色特点后,使用了金银色,添加了贴金箔的工艺,同时还将色彩的饱和度提高了,在视觉上形成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隋代的敦煌壁画,在用色上,最大的进步就是让单一的色彩转向复合色,用两种或者三种颜色调配,使壁画的色彩表现更为丰富。虽然历史短暂,但隋代在整个敦煌壁画的发展历程中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创造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民族风采的绘画风格。
时隔千百余载,原先绘有的大幅壁画,部分画面已经溃落不清。通过以276窟南壁的《佛祖说法图》为例,颜色虽然已旧,褪色部分显现出用土红色起稿的线条,但其色彩的关系层次仍能大致辨认。画中人物比例和谐、准确,面相镇定自若,姿态从容自如,展现出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总之,隋代壁画在色彩使用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超越了前代。华丽、浓烈、雄浑又不失和谐的色彩,体现着这个时代宽大为怀的气质,与此同时,敦煌壁画也彰显出未艾方兴的发展趋势。
(三)唐朝时期的金碧辉煌
唐代敦煌壁画艺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提到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必然要联想到隋代壁画艺术所获得的成就,隋代壁画艺术为唐代壁画艺术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例如,2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天女”,401窟北壁下的“供养菩萨”,是唐代早期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壁画色彩,赋色仍用朱、褐作底,这也是敦煌艺术的地方传统特色。随后,丝绸之路的交往日渐恢复,敦煌与新疆等地方风格相互吸收融合,壁画艺术在表现技法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风,此时的敦煌壁画已经逐渐形成了新颖独特的唐代风貌。
盛唐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此时佛教兴旺,使佛教壁画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217窟的壁画,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例如《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壁画经变图中的杰出作品,其构图新颖,画面宏伟,色彩瑰丽,布局严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朝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风格逐渐细腻,在用笔上,用严谨的细线代替气势飞扬的线条;在用色上,先用淡墨打底再赋色。唐代晚期的壁画颜料使用比较薄,以填涂为主,用浓墨或赭石定稿,但显然这个时期画师的绘画能力已不如初唐和盛唐时期的画师那么自信,从眉眼间的刻画以及肢体衣纹的轮廓线,都显得羸弱许多,头部手部基本以粉色罩染,分染层次不明显,眉眼用较浓的墨细细地描出,在颜色上,变化并不丰富。略显单薄。那些衣服上的石绿色、储石色晕染的用笔也似乎拘谨了,完全按着细墨线的稿子小心翼翼地画着,没有了以前的洒脱之气。
综上所述,唐代壁画的设色理念,除了材料的选取不同之外,在表现技法上也体现了画师对画面见解的独到之处。画师运用色彩的互补特点,颜色虽然单一,但力求多变,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是敦煌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敦煌壁画的色彩美在当代重彩画中的体现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通过现代文化和审美的双重条件,不同文化艺术精华相互渗透,中西结合促成中国画色彩变革,形成了当代的中国工笔重彩画。此外敦煌壁画艺术的崛起,为许多艺术家们在中国重彩画的表现形式上提供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的可能,他们纷纷投身探索钻研,并且在这过程中收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画坛添加了新面貌。
(一)色彩观念的转变
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当代艺术家延续传统的绘画语言形式,在继承传统的条件下又具备开拓意识。对于传统的敦煌壁画,在表现形式上,进行沿用的同时加之改善,这种变革使中国绘画在色彩的表现力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充分利用壁画本身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瑰丽的色彩艺术,大胆的尝试并引入到当代绘画艺术中,让中国绘画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命运多舛的时代,敦煌壁画艺术被苍白的意识遗忘。而张大千的敦煌之行,重新向世人揭示了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对敦煌壁画系统的研究,使他的绘画艺术从构图、线描、设色等表现技法中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使壁画艺术得到了重新整合,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也对他的绘画表现技法起到了关键的变革作用。他后期创作的作品《蕉荫仕女》图,则运用了敦煌壁画的表现技法,画面细腻,线条温婉柔和,人物肌肤红而润泽。敦煌壁画浓烈奔放的色彩特点改变了张大千的用色观念,由淡彩设色变为鲜艳的重色。因此张大千晚年时期的泼彩、泼墨画富有盛唐时期壁画色彩华丽、富贵的特点。格调高古,比以往更有法度。例如晚期作品《谷口人家》,用色泼辣,在技法上把泼墨、泼彩与积墨、积彩相结合,在设色上用石青、石绿做主色,兼施红色、金色、白色略微点缀,使画面整体显得瑰丽又深沉。这种使用色彩对比的方法显然是受敦煌壁画色彩理念的影响。
张大千的敦煌之行对中国画坛影响巨大,他使更多艺术家看到,通过利用传统绘画技法来创造现代题材的新画风。此后,艺术家们层出不穷的赶赴西北研究敦煌壁画。壁画艺术得到重新审视,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了新方向。
(二)表现手法的创新
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迅速发展,促使艺术体系从相对封闭的状态向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敦煌壁画独特的艺术特点,给当下绘画艺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以往的单一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壁画历经千年,受自然影响而脱落风化,这种脱落的色彩效果给当代画家唐勇力带来了启发,他将这种艺术效果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利用壁画脱落的斑驳感与自己的主观观念进行处理,创造了 “脱落法”和“虚染法”。《敦煌之梦》系列作品最具代表性,画面形式感强,用色若隐若现,采用线内外皆染的技法。以《敦煌之梦·母亲的祈祷》为例,首先,视觉对比非常强烈,利用“脱落法”,设色以白粉为主,将人物衣着处理成脱落的艺术效果,与人物肤色,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借此突出人物主题。画面的上方用石青、石绿晕染山石,冷暖色对比使用,使原本灰暗沉闷的画面变得明亮欢快起来,更具层次感,是整幅作品的亮点。
画家唐勇力开创新思路,《敦煌之梦》系列作品为我们展现了新时代的气息。他在表现技法的创新上不但继承了传统,融入当代意识,同时也吸收西方艺术的文化精髓,中西文化相互融合,使得中国画艺术的改革更加迅速,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
三、敦煌壁画色彩表现对我绘画创作的影响
敦煌壁画艺术是我国宗教艺术与民族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无论是在造型、构图还是色彩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敦煌壁画的神秘色彩,历经千年,仍然色泽艳丽,金碧辉煌,这也是敦煌壁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带给我极大的启示,使我在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语言上寻找到了更多探索和发挥的可能性。
在学习敦煌壁画色彩表现的过程中,我对各时期的壁画色彩风格特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得到了创作思路。在毕业创作的过程中,我遇到许多问题,由于内心的想法与现实操作的结果呈现大有出入,让我很是着急不安。但静下心来想想,一味地追求形式感而忽略了画面本身要传递的信息,那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色彩的表现上,我将学习利用敦煌壁画色彩的表现方式,让色彩在画面中相互融合衬托,利用对比色,让画面呈现更具层次感。但,相比敦煌壁画浓厚绚丽的色彩效果,在色彩的取舍上,我将化繁为简,使画面呈现出更为精简的效果,使色彩强烈而微妙,更有效的突出主题。
四、结语
敦煌壁画色彩的表现只是其艺术内蕴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学习和继承发展。在改革创新的历程中,敦煌壁画独特的设色理念赋予了工笔重彩画灵魂,影响颇深,为今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
艺术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这让当代画坛更加注重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美。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艺术理念的支持,对于传统,我们必须遵循“取精髓、弃糟粕”的理念。例如谢赫六法论的“随类赋彩”,直到今天仍被艺术家们沿用。对于当代工笔重彩画色彩的呈现,我们要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才是继承的真正意义。在绘画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努力创造和谐共存的状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