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面人艺术的当代发展

2020-09-16刘玉伟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文化遗产

刘玉伟

河南新乡面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小小的面人 以其特殊艺术感染力,神秘而又朴实,华丽中又有天真拙朴,他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拾粮,同样也为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增添许多色彩,也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纽带。有温度,有情感人类掌握了五谷的种植,是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诗经《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立:通“粒”,米食,一说“养育”贻:遗留。来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麦。一说来是小麦,牟是大麦。)全文讲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国都推广。古老的祖先深知五谷、小麦等粮食作物是生存的根本,中国麦文化,这也是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习总书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和小麦都是文明进程中的基础,面朝黄土背朝天,治理黄河,治沙都是黄河儿女的大事代代坚守,现在随着国家的昌盛,新乡依附黄河,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全国大粮仓。面文化面塑文化更是繁荣。也是面人艺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面人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面供,面花(以祭祀为主)

“面花面供”是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信仰文化活动。战国时期的“俑”和“傀儡”,有的是用面来制作。现在很多地区还保持着此风俗,用面团捏出人形,在用矿物质原料和食素来描画脸和衣纹,颜料在近代老百姓通常会用一种“洋颜料”色彩绚丽着色强,桃红色尤其被喜爱,这种鲜艳的颜色在冬天灰色调的节日中合在提气夺人二目,并且胭脂、锅底灰、菠菜汁、生活中能见到的颜料都能少量用在上面,作为点缀突出色彩突出节日喜庆。主要颜色以桃红,大红,绿为主。面花整个工序要经过活至、塑性、醒发、蒸制、着色、阴晾风干等。处理好的能放三到五年以上不霉不裂,如有问题一周就会霉变干裂。储藏过程中最怕潮湿,在痛风和干燥地方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洗礼就能长期保存了,需要食用时从新蒸制就行。由于面性的特别,劲性比较强所以影响了塑性也就是说捏好后会反弹这是醒发所产生,捏出的人物或动物都比较概括和抽象,这也是面塑和其他雕塑材质的不同,所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和形态,以色彩和简单描绘为主独树一帜。这也是突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材质的有点发挥的锦里离尽致,既方便食用又有视觉上的的冲击,还能表达出对信仰的敬畏之心。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均有记载。唐《封氏闻见记》卷六中有记载:“道祭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街高祭,张施帷幔,有假花、假果、粉人、面杖属。”当时的面人是作为祭祀品出现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唐永徽四年(653)的墓葬品中有一组女俑、男俑的上半身和面制小猪等,是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面塑实物资料,有1340多年的历史。至宋代,面人艺术活动更加普遍、繁荣以及多样化。“寒食节”、“清明节”等许多传统节日中都有捏面人相关的活动,到了清代这项技艺更加成熟和繁荣,很多风趣习俗延续至今,河南的“顾家馍”山东的“面饽饽”等至今还是重要节日和节气活动的必需品,这里不在一一列举。

二、举棍上的面人(儿童玩具能吃能玩)

举棍上的面人艺术起初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方叫江米面人采用纯糯米烫制而成的面人工艺,优势是香甜粘度大,放干后容易干裂比较硬。作品大多为浮雕及糕点造型。北方叫面花面贡以小麦面粉为主在山东菏泽穆字李村有着悠久的面人文化历史,并有民国清代咸丰三年(1854年),山东菏泽穆李庄做泥塑的王清源、郭湘云等人采用染色的糯米粉捏面人(当地俗称“江米人”)销售很受欢迎。特点是从面花艺术分离出一种展现形式,和南方的江米人结合,形成塑性更加,口感香甜,色彩丰富的能吃能玩的儿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生存场为庙会和集市人群为儿童为主。

三、面人工艺(文人面人)

随着面人文化从村镇捏到到城市,从国内捏到到国不断的随着需求完善和发展很快走上了大雅之堂,成为文人和富家权贵的收藏,这些变化和进步少不了手艺高超的艺人还有喜爱他的文人们。得到文人的关注和喜爱,产生了文人面人,特点是作品工艺化,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多样,有故事场景,又加上艺人的长期摸索和实验延长了面人的存放时间,目前能够看到的棍上的面人艺术是收藏在牛津大学博物馆的1906年收藏的中国面人。最长可达几百年。生存场为庙会、集市、私人订制和收藏。

举棍上的艺术与文人面塑的区别不同。举棍上的艺术以儿童玩具为主,如(西游记人物,鹦鹉,玫瑰花等)。文人面塑以传统故事,典故和戏曲人物为主,文人面人和举棍面人都是掌中的艺术,尺寸大小为十到十二厘米左右,主要是受材质所限,越小越不容易开面。并且面的细腻度能将面人的面部表情色彩衣服的飘逸表达到极致。并且质感和色彩特点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水墨画相得益彰,并且文人面人经过高超的面塑艺人的捏制,捏制出核桃面人,将人物故事塑造在核桃中,惟妙惟肖,把面塑的材质发挥到极致,成为经典。这是其他材质很难触及的表达形式。如(钟馗嫁妹,福禄寿喜财,霸王别姬等都是喜闻乐见的面塑作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变迁,也就是生存场的改变,面人艺术也面临更多生存问题。题材过于传统脱离儿童认知和喜好,没有了食用性也缩减了功能范围,手工的作品与工业的对比和竞争,比如手办,有自主IP和工业化生产面人就很难做到。作为手工艺品也是很小众,社会认知很小。面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方案:

(一)新材料的研发

新材料是指从材质源头改良,传统材质米粉和面粉的基因结构存在链接和不稳定性,通过现在嫁接新小麦品种糯小麦,提高小麦的粘合度塑、性和稳定性。让原材料更加方便和适合手感的捏制和塑形。达到产业化和接近标准化。加工出天然面人材料包,方便使用和塑形。不好把控会随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所改变。

(二)新体验的实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1997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得到国际的认可以来,全世界都在为非遗的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优秀的传承中体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体验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生存体验,在老一辈手艺人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成为行内的规矩,记得在拜访郎派北京传人王老师时,他就给我讲的的学习经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老的手艺人要开班授课,将自己的手艺交给更多喜欢做的人,增加受重人群,传播文化还能增加外汇,开课时王老师骑着车子去接80多岁的郎老师,到家后郎老师还特意交代不要说我去教课,家里子女很反对。就说你带我去溜达一下。在当时手艺是吃饭的饭碗谁愿意去把自己的饭碗给别人呢?所以当时更多是买走一件民间艺术品或手工玩具的艺术和欣赏体验比较单一。可现在不同,随着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人们的需求也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体验成为生活中重要的词语和感受。为了使有更好的体验感增加塑面手感,人与传统面人起新体验为儿童和成人的体验,包括研学体验。

(三)新场景的创新

小麦作为新乡地区位于黄河古道,也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一万到一万五千年)小麦的最原始的单叶品种也在本地区出现,人类因为种植进去了农耕文明,目前小麦的种植是全世界最多的物种,不只是人类征服了小麦还是小麦征服了人类。基因已经完全相融。为产麦大省,新乡是全国优质小麦的主产区,也是全国的大粮仓,3·备物致用《易·系辞传》:“各物致用,立成器以为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备小各种器物,尽其所用,付诸实用。中国传统工艺思想主张致用为本、开物成务、立功成器。这种重实践、贵人事、尚功用的工艺观,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弥足珍贵的内涵。手工艺创作要切合当代社会需要,融入生活、贴近民众,与时俱进,传统的面人,可能只是孩子们的玩具,文人的把玩,喜爱者的藏品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质量品质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例如,儿童玩具不再单一,单一的作品已不能满足需求,增加自我体验感与玩者相连,适应玩着需求才更有竞争力,相应开发出学习的材料包和多样化的课程促进销售。在面人手工产品方面,单一的形式已不再满足需求,琳琅满目的商品装饰促使着面人作品及手工作品的艺术化生活化来应对高品质的生活,相应地推出面人夜灯,面人装饰画等相关作品。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

(四)新媒体出现

在传统的生存模式中依赖于庙会,节气 ,婚丧嫁娶,走街串巷等场所产生销售或体现艺术价值。比如,棍上的艺术,发展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就是以走街串巷和赶庙会来传播和销售,我们都能在小的时候都能在集市看到面人艺人推着自行车将面人像糖葫芦一样插在车把上或后座上,现场捏制及售卖,用绚丽的色彩吸引儿童的目光,能从众多的庙会商品中脱颖而出,很快地吸引儿童的目光和围观而产生销售。这种方式可能延续了上千年,也是很多手工艺所依赖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在全世界至今也都有类似的活动。比如,南非的艺术集市,会把手工木雕绘画等手工艺品在特定时间内自发地形成市场自行交易现在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商品更加方便地流通,在家里可以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在现在城市化的生活中,老的生存模式已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给传统的手工艺尤其是面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原先是亲身地体验,和小伙伴们围观,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面人手工的神奇,满足自己的单纯的小愿望,还可以和小伙伴们炫耀艺人持续的新鲜感,但是现在转移到网络上观看视频,透过小小的屏幕无法体验和小朋友们分享的乐趣,缺少群体的欢乐。网络虽然体验感不太强,但是可以通过小视频广泛传播。之前是一对一,现在面对的受众是无限多,或者是面向全世界。之前只是单纯的商品的交换,现在是物与N的交换,如一个好的作品视频通过大流量点击变现。制作出来的手工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和变现。城市化与创新,传统的手工艺因为人群的限制,一种固定的产品样式能够生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通过网络不单单有传统的模式化作品,也促进创新的血液注入,这也促使手工艺人不断地创新,加快产品的创新发展开发以此更好地发展,来适应新的生存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需要融入时代的气息,在结合民俗的同时,时刻牢记面人对于时代的表现,对传统面人技艺的继承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力求把面人技艺提升到艺术的层面上,并将传统技艺加多样的表现形式融入到当下的科技生活中。手工艺创作要切合当代社会需要,融入生活、贴近民众,与时俱进,这样面人艺术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文化遗产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捏个萌猪迎新春
Tough Nut to Crack
孙空空 捏面人
师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