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江湿地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方法探讨

2020-09-15王保忠田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植被恢复河滩技术措施

王保忠 田毅

摘要    由于近几年气候干旱等因素,汉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很大影响,湿地面积出现萎缩趋势,保护汉江湿地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汉江湿地植被恢复的对象,并对河滩植被恢复和新建堤坝植被覆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改善湿地环境,促进湿地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    汉江湿地;河滩;植被恢复;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165-02

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玉带河,经陕西省汉中、安康两市和湖北省的襄樊、钟祥、汉川等市县,于武汉市注入长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从西向东横贯汉中市,流经宁强、勉县、汉台、南郑、城固、洋县和西乡7个区县,所经之处是汉中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和全市主要粮油产区,是全市工业、农业主要的采水河流。汉江在汉中境内全长逾270 km,流域面积195万hm2,有褒河、沮水、酉水河、子午河等较大支流17条。沿岸山清水秀、景色奇美,草地、沙滩、芦苇绵延不断;河谷一带险滩奇石、悬崖峭壁,蔚为壮观。有多种雁鸭类、鹭类及其他水禽栖息、觅食、繁育,更是世界珍禽朱鹮觅食、游荡活动的主要区域。

陕西境内的汉江湿地已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是南水北调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水质保护区域。汉中市汉江干流段是汉江湿地的关键区段之一。由于近几年气候干旱等因素,汉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很大影响,湿地面积出现萎缩趋势,不仅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保护汉江湿地迫在眉睫。在汉江湿地区域内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是改善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保障汉江湿地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1    植被恢复对象

1.1    滩涂沙石地段

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多年来汉江河道一直存在采集沙石行为。近几年,汉江汉中段全面禁止采沙,同时加快了河道堤坝建设,完工后形成一些废弃沙场,原来的河滩沙地大部分变成了卵石裸露地,仅有少量沙石地中零星分布着蒿草、白茅草等植被,如不加以恢复治理,会进一步加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1]。

1.2    河滩有植被地段

汉江湿地属于内陆河流湿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湿地已呈现出退化趋势。许多河堤以内的河滩地,原分布有榆、杨、槐、老虎麻等乔灌木,以及蒿草、白茅草、独行菜、牛耳大黄、飞蓬等草本植物,多呈现绿地萎缩、植物干枯沙化现象。如不采用人工干预措施,随着雨季洪水的频繁冲击,河滩内仅存的少量绿洲,也将被乱石沙滩所取代。而刚建成不久的水泥沙石堤坝,无任何植被遮挡,也需要做一些绿化、美化处理[2]。

2    河滩植被恢复方法

2.1    灘涂沙石地段

可选用湿生植物及挺水植物,如芦苇、芦竹、荻花、香蒲等。荻花(又称荻草),系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水陆两生植物,具发达被鳞片的长匍匐根状茎,抗性强,适应水涨水落生境,具有水土保持,固堤防洪,净化水体、空气,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等作用,是河道废弃采沙场等滩涂沙石地段植被恢复的理想植物种类,建议作为主栽品种,技术指标及要求总结如下。

2.1.1    整地。根据河滩地实际情况,整地时要求挖穴后用黏质土回填;种植株行距2 m×2 m,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穴规格0.6 m×0.6 m×0.6 m,每穴回填土约0.2 m3。

2.1.2    种植。采用一至二年生健壮荻草带根苗,每墩不少于5株,每穴栽植1墩,栽植深度以土壤覆盖植株根部为宜,栽后立即浇足定植水。荻草苗不宜过高,防止定植后因风摇动。种苗要求无病虫、无霉变、无伤害,每墩有5个以上健壮根苗。

2.1.3    栽后养护。栽植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或隔天浇水,随时观察荻草成活生长情况,随时补植[3]。其他湿生、挺水植物可参照执行。

2.2    河滩有植被地段

采用人工撒播种子的方法辅助恢复植被。根据环境条件和现有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清除长势衰败或已枯死的植株,补种抗逆性好、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立体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如紫云英、狼尾草、石竹、牵牛花、紫茉莉等草本及榆、构、槐、七里香等乔灌木。技术指标及要求总结如下。

2.2.1    种子的质量。采用纯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50%以上经过处理的种子,按乔、灌、草种重量1∶1∶1比例混播。

2.2.2    播种。一般用量为1~2 g/m2,总体用量为10~20 kg/hm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是在场地上开沟,深5~10 cm、沟距1.5~2.0 m,用等量的细土或砂与种子拌匀撒入沟内。撒播不开沟,撒种人前行播种,后面人工轻耙土镇压使种子入土。

2.2.3    播后养护。播种后要定期观察出苗、分布情况,必要时对局部地块复播。对于较大面积的河滩地、河谷阶地人工撒播种子的方法效率高、效果好[4]。

3    新建堤坝植被覆盖方法

为了有效防洪,汉江河道汉中段陆续实施了河堤加固和整修工程。部分河堤建设完工后,堤坝下形成一些裸露河滩,堤坝上也形成了大片光秃秃的坝体,无任何植被覆盖。因此,需要在这些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处理,以完善该区域湿地生态和河堤道路周边绿化功能[5-6]。

3.1    堤坝下部喜水型乔木

选用枫杨、柳、桤木等喜水型乔木,不仅能固沙保土,同时也能护岸护路。建议选用桤木作为堤坝下主栽树种,桤木别名水冬瓜树、水青风、桤蒿,系桦木科、桤木属,其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能固沙保土和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林树种。桤木喜水湿,多生于河滩、溪沟两边及低洼湿地,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区域重要造林树种和荒滩理想的绿化树种。其技术指标及要求如下(其他喜水型乔木可参照执行)。

3.1.1    苗木规格。使用胸径4 cm、高200 cm,无病虫、无伤害,统一定干定形的健壮苗。

3.1.2    整地。整地挖穴前应对地块适当整平,尤其是卵石集中区,避免穴底悬空,水土过量流失,从而影响树木成活。根据河滩地实际情况,整地时要求挖穴后用黏质土回填;干旱时可以保障穴土保墒能力,提高栽植树木成活率[7-8];在遇水流较大时可以降低土壤冲刷损失。种植株间距5 m,沿堤坝下部延伸栽种;穴规格0.6 m×0.6 m×0.6 m,每穴回填土约0.2 m3。

3.1.3    种植。单行或双行,间隔5 m,栽植深度以土壤覆盖植株根部为宜,栽后立即浇足定植水,定植后视情形加固防风摇动。栽植桤木时,对周边原有植被应尽量保护,栽后立即浇足定植水,并随时观察记录每穴水分流失情况。

3.1.4    栽后养护。栽植后根据天气每天或隔天浇水,随时观察树木成活生长情况,随时补植;成活后平时至少每周浇水1次,气候干旱时2~3 d浇水1次。

3.2    堤坝上下部匍匐状灌藤植物

在河堤上部一般预留有植树穴,也可放置带土钵(箱体),以丛植方式种植迎春花、金银花(上部)、爬墙虎、常春藤(下部)等匍匐状灌藤植物。迎春花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旱、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长最好。迎春花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春季黄花满枝,夏秋绿叶舒展,冬季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满春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是护堤、覆堤的植物佳品。技术指标及要求如下(其他灌藤植物可参照执行)。

3.2.1    苗木规格。置钵前应对地块适当整平,尤其是堤坝顶端地段,避免钵箱悬空、倾斜或破散,影响堤坝美观。使用长10 cm以上、每丛3株以上无病虫、无伤害健壮苗木。

3.2.2    整地。根据堤坝实际情况,将植树穴基础平整后回填土或放置钵体,要求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填入;钵体间距2 m,顺堤坝平面延伸布置;钵体可用水泥材质等制作,参考规格0.6 m×0.3 m×0.4 m,每钵回填土约0.1 m3。

3.2.3    种植。选用长10 cm以上、每丛3株以上健壮苗木,栽后立即浇足定植水,并随时观察记录每箱水分流失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可扎放护栏。

3.2.4    栽后养护。栽植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或隔天浇水,随时观察苗木成活生长情况,随时补植;成活后平时至少每周浇水1次,气候干旱时2~3 d浇水1次。

4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期望汉江湿地植被、水文、土壤、动物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湿地植被面积增加,植物种类结构得到优化,湿地蓄水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有所增强,动植物资源的栖息环境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显著增强等。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期望河道、湿地管理部门能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目标与管理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河道、湿地管护措施,严厉禁止采集沙石等破坏汉江河滩、湿地的行为,永葆汉江湿地草青水绿之美。

5    参考文献

[1] 毛金香.东营市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调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12):23-26.

[2] 赵克礼,许红燕.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4):136-137.

[3] 丁中宝.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18):163.

[4] 李晓文,李梦迪,梁晨,等.湿地恢复若干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7):1257-1269.

[5] 赵建琪.西宁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3):227-229.

[6] 段云海,边延辉,邓国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探讨: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23(9):152-153.

[7] 包洪福,李一葳.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157-159.

[8] 黄菁,江锦烽,覃世赢.芦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7(5):88-92.

作者簡介   王保忠(1972-),男,陕西洋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管理、森林苗木培育、生态修复、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4-26

猜你喜欢

植被恢复河滩技术措施
一个人的苍茫[组诗]
天鹅和仙鹤的争论
河滩上
废弃菌糠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问题及对策
说话的竹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