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分析

2020-09-15李转会崔长富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全血红细胞黏度

王 鑫,薛 莉,李转会,崔长富,燕 飞,张 妮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 710065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救治,否则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1-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血红蛋白合成的物质,能够在机体中促进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增生、生长、成熟和分化,同时对促进红细胞流入机体末梢血管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3]。当机体处于低氧状态或者贫血状态时,人体对氧需求不断上升,此时机体会促进血清EPO供给量的增加[4]。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PO变化情况的分析较少[5-6]。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者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特点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6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63例,女55例;年龄46~74岁,平均(54.98±6.12)岁;病程2~7年,平均(4.16±0.29)年。对照组中,男51例,女55例;年龄44~75岁,平均(55.48±5.37)岁;病程2~8年,平均(4.35±0.33)年。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在18~75岁;(2)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对照组无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脑梗死等疾病。排除标准:(1)患白血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2)患免疫系统疾病;(3)患恶性肿瘤或者全身性感染疾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标准。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于患者入院次日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5 mL并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速度为2 500 r/min,取上层清液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清EPO水平,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检测患者血常规指标,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利特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检测试剂盒购于广州飞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观察指标 (1)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差异。(2)相关性分析: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EPO、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EPO、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EPO、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2.2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血清EPO与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不相关(P>0.50);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47、0.431,P<0.05),观察组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呈负相关(r=-0.218、-0.543、-0.546,P<0.05)。

3 讨 论

EPO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蛋白组成的细胞因子,在成年人体内一般由肾脏合成,且EPO在合成过程中是通过与EPO受体互相发生作用来进行调节的[7-8]。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PO是一种体液调节因子,在机体中能够调节红细胞生成,且机体神经细胞中EPO受体数量较多,另外在神经细胞中还发现了高EPO表达,从而提示脑血管疾病与血清EPO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9-10]。宋纪宁等[11]认为血清EPO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再生和保护的作用,但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机体中注射大量的EPO时会导致极高的病死率,而在正常机体中的内源性EPO则不会增加患者发生疾病或者死亡的风险。鞠飞等[12]发现,内源性EPO能够增加脑血管疾病患者机体中的血液黏度,但是并非由EPO通过刺激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而达到增加血液黏度的目的,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EPO、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反映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的综合表现,同时能够随机体血液不同流动状况及其他条件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黏度,随着切变率变化最终趋向稳定的数值[13]。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异常,同时氧化应激反应会引起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损伤,血浆黏度发生改变后,全血黏度增加,机体中的血液流速下降后形成血栓,影响机体脑组织神经功能的正常血供[14]。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在血浆黏度升高后,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并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流速下降后使机体发生微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影响机体脑组织神经血液供给的正常进行,从而增加机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15]。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存在一定异常,多个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水平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对患者临床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全血红细胞黏度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