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功能重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的影响▲

2020-09-15李广森刘南生吴金烨刘振新

微创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功能障碍

李广森 罗 坚 刘南生 吴金烨 邱 静 刘振新

(北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北流市 537400)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且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1]。脑卒中后会造成脑部组织受损,影响运动、感觉及信息通路的传导功能,造成上肢动作缺损,其中约有85%的患者会存在一侧上肢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上肢功能障碍包括瘫痪、异常肌张力、丧失随意运动和/或躯体感觉的改变[2]。在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上肢的功能恢复速度远慢于下肢的功能恢复[3],进入慢性期后超过60%的患者仍然持续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尤其是手功能障碍[4]。上肢功能的改变影响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及娱乐休闲活动[5]。有研究显示,约50%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中仅能部分独立[6],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独立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恢复上肢的使用功能是脑卒中康复的主要目标。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是通过采用人机互动的新颖活泼的形式,能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7]。本研究以首次发生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手为BrunnstromⅠ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功能重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手为BrunnstromⅠ期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首次发生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手为BrunnstromⅠ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8],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者;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患手Brunnstrom分级为Ⅰ期的患者;年龄≤85岁;无明显认知障碍患者;愿意配合完成本课题的评估与治疗,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病程大于6个月,年龄大于85岁者;患手Brunnstrom分级为Ⅱ期以上;神志不清楚,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共纳入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0.02±11.09)岁;病程(35.44±11.91)d;脑出血14例,脑梗死36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3.98±10.73)岁;病程(35.98±11.19)d;脑出血11例,脑梗死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可取坐位或卧位,肢体自然摆放,暴露患肢,同时保持患肢肘关节伸展,如果患者不能自行控制,可给予协助,避免出现患肢屈肌痉挛;(2)治疗前清洁治疗部位皮肤使其保持清洁干燥;(3)将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导联线电极与电极片连接好贴在患者的指总伸肌、拇长展肌、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4)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刺激后患手所产生的伸腕和伸指的情况设置肌电值,一般设置在10~20 mA,将自发的肌电信号和外来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外来的电刺激融于患者肌肉的主动运动中;(5)指导患者按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屏幕上的图形以及口令做伸指运动,运用认知再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唤醒”患者的意志,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有效的运动,以促进偏瘫手功能的恢复;(6)每次治疗30 min ,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情况一般可做1~3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治疗2个月后由同一名医师和治疗师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1)通过5个动作进行偏瘫手功能的评定[9]:Ⅰ级,患手固定桌上的纸,由健手剪;Ⅱ级,患手持钱包悬空,让健手从中取硬币;Ⅲ级,患手悬空持张开的伞,持续10 s以上;Ⅳ级,患手持指甲剪给健手剪指甲;Ⅴ级,患手给健手扣袖口。五种动作试做后,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不能做5个级别中的任何工作为残疾手;只能做5个级别中的一个动作为辅助手C;只能做5个级别中的两个动作为辅助手B;能做5个级别中的三个动作为辅助手A;能做5个级别中的四个动作为实用手B;能做5个级别中的所有动作为实用手A。(2)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估,包括反射活动和肩、肘、腕及手指运动等33个项目,每项评分0~2分,最高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功能越好[10]。(3)ADL评分: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1],总分为100分。0~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20~40分重要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60分以上为生活基本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偏瘫手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偏瘫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n(%)]

2.2 上肢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比较 (x±s,分)

3 讨 论

脑卒中后患者偏瘫手在BrunnstromⅠ期时无自主运动。1930年A.Bethe提出了中枢神经损伤后恢复的可塑性理论,神经可塑性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临床研究认为,对瘫痪肢体进行适当的综合康复治疗,是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最重要、疗效最确切的因素[1]。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是基于脑的可塑性理论的治疗手段,是使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的原理,其优点是采用人机互动的形式,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用“意念”的作用来促进功能恢复[11]。马健芸等[12]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实现功能重组,从而达到患者能随意控制患肢肌肉运动功能的目的。目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干预方法一般是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偏瘫手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神经功能重建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手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赵光标等[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可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肌力和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神经功能重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手患者可促进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