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形有义,让形声字教学彰显应有的语文味

2020-09-1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杨雯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2期
关键词:声旁形旁形声字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杨雯清

汉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的语言符号,构字规律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其中,形声字在我国所有汉字中比重最大,且是在象形、会意、指事等构字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特点是形旁指向于汉字的意思,声旁指向于汉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的这一规律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一、解析汉字构成规律,相机渗透识字依据

形声字有着其基本的共性,这种共性不仅是其特点,更是学生掌握规律、提升识字效率的有效抓手。因此,教师不能遇到一个生字,就教学一个生字,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形声字。如此一来,学生获得的终究是单个字的积累,而无法洞察形声字的规律,更无法形成丰富的识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归类意识,着力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自主识字,交给学生一把自主性识字的金钥匙。

比如部编版教材一下的《小青蛙》一文中,就有大量典型的形声字,部件“青”与不同的偏旁结合,就会构建为读音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的形声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性读课文时,要提醒学生圈画出带有“青”字的生字,并鼓励他们深入对比、细致观察,发现这些汉字的共性特点,如都与“青”字的读音相近,而在字形上,每个汉字的大意都与其相应的偏旁息息相关。在学生自主性发现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提炼形声字的特点:形旁指向于汉字的意思,声旁指向于汉字的读音,让学生借助这一组生字的学习,建构起对形声字的初步认知。此时,教师则可以将“晴”“请”“情”“清”“睛”等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认读生字并说说这些生字的意思,尝试着进行扩词训练;最后,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形声字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拓展其他与“青”组合的字,比如与“鱼字旁”“提土旁”“石字旁”“女字旁”进行组合,形成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的生字,鼓励学生猜测读音和字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巩固训练,强化识字方法。

二、借助生活鲜活情境,猜测字音强化联系

教师还需要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探寻者和发现者,不断夯实成功体验,可以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构建积极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在不断猜测和验证的过程中,强化形声字与声旁之间的关联,增强对形声字的认知体验。

比如教学部编版一下中《咕咚》这篇课文时,题目中的“咕咚”就是编者设定的二类生字,这两个生字是典型的形声字,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比如一只木瓜长熟了,掉进了河里,只听到“咕咚”一声。那这里的“咕咚”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有的学生借助石子掉进河里的声音来猜测读音,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两个生字中还有“古”“冬”这两个部件,可以猜测出读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机告诉学生这两个字都是拟声词,是古人根据具体的声音所造出来的生字,并表扬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经历了自主发现和猜测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强烈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建构了形声字声旁与读音之间的联系,夯实了识字能力。

三、把握汉字出示时机,建构形旁字义联系

有关人士曾经做过专门的调查,形近字的运用是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难点所在,主要障碍点就在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形旁整个汉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切忌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认知过程,深化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对比、发现、辨析的思维意识。比如部编版教材一下《春夏秋冬》中出现了生字“飘”,部编版教材二上《纸船和风筝》中出现了生字“漂”字。如何引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汉字,以避免两者之间的混淆呢?在学习了“飘”之后,遇到生字“漂”时,教师不要急于出示生字,而是出示了这样一个结合生活的语境题:秋姑娘来了,树上落下的黄叶在空中( )扬,然后慢慢地( )落到河面上,随着水波( )呀( )呀,慢慢地( )到了远方。交流时,很多学生都犯难了,他们在学习“飘”字时,都已经认识到“飘”指的是在有风的状态下,现在是在水面上,该怎么填写呢?正当学生一筹莫展之际,教师顺势而下,揭示出“漂”,很多学生立刻会意,这个“漂”字可以运用在与“水”相关的情境中。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出示所要教学的生字,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了形声字形旁表意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中国汉字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文化,因此识字教学就不能陷入机械而生硬的泥潭之中,而需要借助识字教学来渗透相关的汉字文化,感受汉字的精美,给予学生识字的金钥匙,提升学生内在的识字能力。

猜你喜欢

声旁形旁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贷”与“货”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一丝不苟”的糗事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