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色彩
2020-09-14吕进
吕进
诗是用文字绘就成的“无形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苏轼也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赞誉王维的诗作。画作中缺不了色彩,古诗中也少不了颜色的点缀。诗中的颜色有喜悦,有忧愁,有哲思,诗人在众多色彩中或寻乡国情,或育自然情,或念友人情。
色彩中有喜悦。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是指绿色;青代表浅蓝色。嫩绿的柳枝,悠远的蓝天,黄鹂成双对,白鹭列成行,黄、翠、白、青同时出现,色彩明艳,组成绚丽多彩的画景,而黄鹂的鸣叫则传达出欢快、喜悦之情。“诗圣”杜甫的诗虽以忧国忧民为主,但也不乏清新明快之作。《春夜喜雨》便是其中之一。“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乌云压城,雨中开放的鲜花红艳欲滴,一片“红湿”,一片花海,好雨润万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落被苍翠的树木环抱,城墙外悠悠青山与之相应和,淳朴、恬静的农家风光浮于脑海。
色彩中有忧愁。以愁为主题的古诗有很多,有以山喻愁,有以水喻愁,李白却独辟蹊径,以发之长喻愁之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秋浦歌其十五》中以白色的秋季之霜代指白发,憔悴之容,忧愁之态跃然纸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短短的两句意象却颇多: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众多意象叠加在一起,虽然没有描写颜色的词出现,但是每個意象之中都包含着本身所带有的颜色,因此也就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丝丝忧愁透过这种种景物漫溢开来。
色彩中有哲思。《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红”字有粉红色、淡红色的意思。春天万物复苏,点点生机席卷大地,诗人从一只盛开的红杏领略到了满园的春色,不禁欣喜。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绝句,这一句形象的说明了新生事物蓬勃的生命力与张力。多数诗人看到晚春之景多伤感惋惜之情,然而,韩愈所作《晚春》,反其道而行之,胜在色彩斑斓。“草木之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诗句中虽只提到“红紫”这两种颜色,但却是万紫千红、色彩缤纷之意,并非仅此二色。古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草树木拟人化,花草争奇斗艳的同时,逊于她们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随风飞扬好似片片雪花飘落,展现自己的曼妙舞姿。
色彩中寻乡国情。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句一出,仿佛只看到白云悠悠,仿佛这千年来不变的悠悠白云只为和作者一同验证繁华过后的落寞。“青春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眼前美景如画,但内心乡国忧愁难抑。“春风又绿江南岸”“山外青山楼外楼”中“绿”在这里用作动词,吹绿了;“青”是深绿色。这满眼的绿色应该使人感到愉悦、生机,但紧接着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西湖歌舞几时休”却道出了这两位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情义。
色彩中育自然情。小溪蜿蜒呵护着绿油油的农田,深绿翠滴的两山在推开院落之门那一刹那送来了满目的青色。这样清新脱俗,悠远多情的自然美景出自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黄蓝混合成的绿色是一般草和树叶呈现的颜色,“青”在这里指深绿色。只因作者寄情山水,才会用简单的绿、青二色勾勒出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许多画家从古诗中取材作画,诗意画大都出于此。夕阳西沉,晚霞映江,景象绚丽雄伟是《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画。其中“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在这里指碧绿色,“红”指艳红色。此句绘影绘色,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色彩中念友人情。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中的一段佳话。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友情可见一斑。当李白写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开阔风景的诗句时,他的内心可并非如此。友人的船只消失在蓝天尽头,看到的只有高远阔旷的蓝天之时,他的离别伤感也充溢了整个碧空,久久不离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句脍炙人口,多用作对友人的劝慰。但诗作开篇的一句却以白描手法书写了悲壮之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飞。”此处的“黄”是暗黄色,“白”则是明亮的意思。虽夕阳西沉,临近黄昏云色暗黄,但此时此刻天空还是白净明亮的。慰藉中又不乏信心与力量。
每首古诗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古诗中色彩的运用更是与诗人当下的心情密切相关。画之于色彩,明眸可见;诗之于色彩,寓意千万。古诗中色彩蕴含的深意与画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人以语言文字画出自己的心和梦,著之以色,或冷或暖,或喜或悲,或热烈或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