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2020-09-14刘欣
刘欣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党建工作专项课题(项目批准号:Ysz07)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提升思政课的学生获得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
思政课是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4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获得感”一词是2015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获得感”是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主要指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思政课在满足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坚定信仰等方面需要后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 思政课的获得感可以分为思想层面和行为成为,但最终都体现在通过思政课教学影响学生思想从而改变学生行为,使其能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基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为主题,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中以二维码的方式随机发放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消除被试的顾虑,共收到有效问卷1174份,其中,大一占63.77%,大二占32.82%,大三占3.41%。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力不足,积极性有待提升。问卷中调查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去上思政课,32.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主动去上思政课,除非满足同学都去或者不考试等附加条件,其中5.26%的同学根本就不喜欢思政课,不愿意上思政课。26.49%的学生表示是自己感性兴趣的课程就主动去。对于“您会主动学习思政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吗?”52.89%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主动学习,都是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甚至还有7.47的同学从来都不碰思政课课本。对于思政课的作业、调查报告等内容80.98%的同学表示偶尔会花时间准备,还有6.37%的同学表示从来不花时间。从以上几个问题的调查数据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动力不足,学生不愿意把精力投入思政课,积极性也有待提升,主要因为:1、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2、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当中,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3、思政课本身有很多理论,相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与思政课内容存在差异。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但是现有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偏差,不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在调查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去上思政课时,26.49%的表示,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就去,35.06%表示有新思想、新内容的课程就去。说明了课程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你上思政课的感受”这一题中,22%的学生表示课程内容空泛,离生活较远,28.12%的学生表示思政课主要以灌输为主,课堂枯燥,8.75%的学生觉得大班教学,没有存在感。对于思政课教师讲授的观点只有23.34%完全认同,还有10%的同学表示部分认同甚至不认同教师的观点。说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远离了00后大学生的兴趣所在,主要因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身有一定的理论性;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00后大学生的接受方式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背景和现实环境而发生变化,以利于学生更好接受。
思政课对于学生行为影响不足。思政课的作用是期望能够影响学生的三观,引导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思政课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能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43.29%的学生明确表示学习思政课后对自己的行为有影响,在做事时候会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29.37%的学生表示感觉有影响,可能直接没有察觉;27.34%的学生感觉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在遇到老人摔跤,您扶不扶的问题时,只有16.55%的学生会主动的去帮忙,75.59%的选择了留下证据然后帮助老人,还有7.56%的学生选择了视而不见。对于是否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付出自己的劳动,70.46%的学生选择了愿意,还有将近30%的学生选择了没有什么想法和不愿意。从思政课学到什么内容(多选题),55.14%的学生表示学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6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47.15%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后自己的思维更开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思政课对于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还未能达到思政课应该有的高度。主要因为:理论类型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较困难,需要考虑组织活动的人数,学生外出的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理论类的课程从教育的特性来看本身就具有滞后性,从学生内化思维到行为转变是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学生的变化。
三、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
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自己的老师,并且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众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尊行他的做法。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因此,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教师要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魅力去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思政课。在調查中,有30.56%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去上思政课是因为教师讲课有趣、生动,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学习课堂理论知识。教师自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开阔视野,将最前沿的知识交给学生,关心、关爱和关怀每一位同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的成长环境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
思政教师要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到词准确,语意明白,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并且尽量幽默风趣。
思政教师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也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要认真、踏实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下大气力和苦功夫去掌握其真谛、融会贯通;“真懂”是要懂其实质、精神和规律;“真信”是要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大学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思政课正是引导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如果要想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解决自己成长、发展的疑惑,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更好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调查学生上思政课印象最深的内容,36.06%的学生选择了结合生活案例和时事热点所讲解的理论知识。23.2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播放的影视资料,14.94%的同学选择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的课堂互动,比如课堂讨论,课前播报等。可见,能够让学生记住并且有印象的知识是能够与生活中的案例、社会热点、影视资料等方式结合起来的,在调查你对思政课教学的建议时,54.21%的学生表示希望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對于知识的解读要由浅入深,48.6%的学生表示希望课程内容结合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并能有案例式的解读,29.65%的学生希望课堂上有更多有启发性的教学材料和视频内容分享。
因此,要增强学生在思政课的获得感,引导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内容应来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融于社会,服务于学生。
思政课教学形式要让学生有体验感和参与感。今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其中规定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规定》严格保障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人数的稳定能有效的影响教学形式的转变。
改变大班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有更多参与感。据了解,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都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班级人数一般在100人左右(两个行政班合班),《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这两门专题化教学的课程,学生人数可以达到150-200人,在这样的大班级教学中,教师只能照顾到课堂发言积极或者坐在前面的一些同学,除了课堂问答以外的任何形式的课堂互动在人数众多的班级都很难开展,教师也只能从一而终的讲授和灌输,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小班教学(50人左右),教师能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课堂活动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能有效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获得感。
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传统的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思政教师应该把传统课堂与互联网平台结合起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比如超星学习通、云班课、腾讯课堂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微课、短视频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的使用,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微课、短视频等也能提升学生在思政课的体验感,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教学空间,增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思政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的拓宽教学空间,利用教室的空间搭建室内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新闻播报等。学习可以自行准备道具,场景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校内可以开展思政类的实践活动,比如主题文化活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也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红色基地参与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深层次把握,感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理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自芳.试析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47-50.
[2]宋贵斌.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基于全媒体融合视角[J].文教资料,2020(13):184-187.
[3]李超民,邹艳.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研究文献(2016-2019年)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2):99-105+47.
[4]鲁晴,张秋辉.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刍议[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138-142.
[5]梅萍,王瑕莉,李雪碧.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