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独特“传家宝”

2020-09-14邓馥君

时代人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弹片传家宝粟裕

说起传家宝,你可能会想到祖上传下来的金银首饰、珍藏书籍或者玉石珍宝,但你见过这样的传家宝吗?弹片,三块弹片,这是粟裕大将夫人楚青老人及全家一直视若珍宝的东西。

骨灰筛出“传家宝”

1984年2月5日下午,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时33分,享年77岁。2月15日,粟裕大将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负责火化炉的老师傅得知火化的是自己仰慕已久的粟裕大将的遗体时,内心充满了对他的崇敬之情。在筛选骨灰中,老师傅和粟裕长子粟戎生特别仔细。在火化炉床上捡扫骨灰时,忽然他们从头颅骨灰中发现一块直径约有黄豆大小和两块绿豆粒大小乌黑色薄片小东西,拣起一看,竟是三块残碎的弹片。当时,粟戎生特别吃惊。想到父亲戎马一生,曾先后6次负伤,光头部就负伤两次,粟戎生不禁疑惑起来,“弹片是什么时候留下的?难道父亲生前反复剧烈的头痛病,就是这三块弹片引起的?”他抑制住失去父亲的痛苦,赶紧将弹片交给母亲楚青。

楚青老人接过这“沉甸甸”的三块弹片,思绪伴着悲痛缓缓地回到了战争年代。那是1930年2月下旬,年仅23岁的支队政委粟裕与支队长肖劲光率部随红四军进军赣南地区,在吉水、吉安的南部水南,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的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突然敌人一发迫击炮弹打过来,在粟裕身旁爆炸。粟裕只觉得头部被猛地一击,就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战士们看到支队政委头部负伤,满脸是血,急忙跑过去帮他包扎伤口,并要抬下战场。粟裕苏醒后坚决不肯,刚说完“别管我,快去追击敌人”,就又昏了过去。战斗结束后,士兵们才把昏迷不醒的他抬到后方医院,因医院条件简陋,无法进行大手术,医生只好用纱布将其头部紧紧缠住,治疗三个多月后才伤愈归队。

楚青老人深情地说:“如果这三块弹片是粟裕在水南战役中负伤留下的,算起来在他头颅里整整54年了,但我们家人都不知道,他在生前很少讲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随后,老人及全家把这三块弹片作为传家宝保存了起来。

2003年3月,在珍藏了这三块弹片近20年后,当楚青老人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在筹建院史馆时,她亲自把其中一枚赠送军科院史馆陈列,另外两枚则交给大儿子粟戎生保管。她说:“把弹片交给军科,是我们家人的想法,也是它最好的归宿。”。如今,珍藏在军科院史馆的这块弹片已经成为镇馆之宝。

当然,这也成了粟裕大将永远不知道的一个秘密,他不知道在他的头颅里竟然藏着三块“邪恶”的弹片,他更不知道这几块小小的弹片竟成为他长期头痛头晕的罪魁祸首。

头疼之谜难寻因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战事紧张,或者工作劳累,一向身体素质过硬的粟裕就常常头痛头晕,而且越是战事复杂,这种头痛头晕的现象就越严重。一开始,粟裕没太在意,他自己感觉也许是太劳累的原因,并没把头痛头晕放在心上。

淮海战役时,他日夜守候在指挥所,注视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头疼得受不了,就让警卫员反复摁头,或用凉水冲头,或者用看地图来分散疼痛,仍然带病指挥作战。战役结束后,粟裕竟然累昏过去。

粟裕将军的原秘书鞠开回忆说,“将军头痛之时,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针扎般。他的脸老是通红通红的,经常说脑袋发胀。谁也想不到,原来他脑子里会有炮弹片,我们都以为是战争高度紧张,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而引发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曾点将,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重任。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决定抽调战略预备队4个军以及配属的炮兵、空军等部队2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后来,毛主席又派陈毅再次向粟裕传达,明确要求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每天头痛头晕难忍,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著手进行担负新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九兵团参战。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保证他的头不动才能够吃饭,才能够不发生别的情况。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毛主席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粟裕同志: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修养,直至病愈。修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后来,由于粟裕的病情,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中央经与苏联协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继续治疗。苏联专家几次对粟裕的身体进行检查,试图找出粟裕剧烈头痛的原因,但是每次都是无果而终。所以他在那里治疗几个月后,便回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粟裕的头痛越来越厉害,每次头疼发作时,将军只能咬紧牙关硬撑着。粟裕的家人和朋友也曾四处托人帮忙求医,想帮他摆脱这个痛苦,但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简陋,粟裕头疼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清,直到这三块弹片的出现,才让粟裕大将头疼的原因浮出水面。我们不敢想象粟裕大将头疼发作时要忍受多大的剧痛,而要忍受这样的剧痛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呀。脑袋里装着三块弹片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是个谜,更是一个奇迹。试想一下,一个人的脑袋里如果有了小血块都可能引起失明、失聪或半身不遂,更何况是三块弹片,到底会对一个人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这恐怕只有粟裕将军自己才知道。

这位为共和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统帅,就是带着这样的伤痛指挥着千军万马,驰骋在抗击外敌入侵和建立新中国的战场上。

初心不改铸忠魂

不论是战争年代面临生死考验,还是和平时期蒙冤受屈,他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1927年,粟裕來到武昌,投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在这里,粟裕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恽代英、叶挺等人的报告。从此,他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坚定的信仰,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一年的10月,粟裕跟随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至赣闽边界的武平时,遭到敌军的袭击。粟裕时为警卫班长,他所在的排奉命掩护大部队转移。战斗中,一颗子弹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他倒在地上,动弹不得。粟裕醒来,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赶上队伍,绝不离开革命。”

粟裕大将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说,“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不管形势怎样险恶,鼓舞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相信我们的革命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总是要胜利的。”

他把军人的尊严和使命看得比死还重。1933年5月,粟裕在攻打硝石一战中左臂受伤,动脉血管被打断,血流如注,喷出一米多远,粟裕顿时昏死过去。后来送到后方时,发现伤口已经受到感染,神经也被打断,出现了坏死现象,他的左臂肿得如同小腿。当时医生决定立即给他截肢,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清醒过来的粟裕坚决反对锯掉左臂,他说,“我是军人,没了手臂如何打仗?”所以他宁死也不愿配合医生锯掉左臂,而是忍受着用浸了盐水的破蚊帐做成布条每天捅伤口进行消炎,五个月后虽然保住了左臂,却也留下了终身残疾。

解放后进驻大城市,别人开始对军衔、职位、轿车、住房、女人、排场产生更大兴趣,他最心爱的还是枪、地图、指北针和望远镜;别人在繁华的大街上逛商店看商品,他却在琢磨这个街区怎样攻占,那个要点如何固守。粟裕与家人聊天,话题从来都是与军事相关,几乎不谈家务琐事。在他卧室里,四面都挂满了地图,世界上哪里发生了动荡,他就挂哪里的地图。粟戎生记得父亲曾说,“全国解放后我带你们回湖南老家。”然而直到父亲去世,都没回过老家。后来,他理解了父亲“全国解放”的含义——包括台湾在内的全部岛屿也要收复。将军的卧室里始终挂着台湾省地图,直到他去世。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粟裕大将受到了错误批判,顶着“莫须有”罪名蒙冤26年,甚至一度连穿军装也不被允许的他却始终不渝地坚信党,忠诚党的事业。他一面在寂寞中等待,时刻准备硝烟来临。他的夫人描述说:“每把风鸣比号角,更思战鼓赛琴弦。” 他对明确告知自己“已回不了部队”的周恩来说:“我请求总理替我向毛主席报告,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重上前线。”一面忍辱负重,错误批判一结束,他接到改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命令,当天就办好总参谋长卸任手续,第二天就到军事科学院上班,全力投入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新的战线和岗位上,他锲而不舍,开拓进取,为军事科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自己在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上的许多见解,比较大胆地阐发出来,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才智,在军事科研战线上甘当一名开拓者、创新者和掌舵者。他做到了蒙奇冤而信念不变,处逆境而斗志不减,历磨难而益显英雄本色!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受到批判,有人建议粟裕适时提出平反请求。粟裕严正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同志受到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这几句话金声玉振,正气凛然,以德报怨,光明磊落,充分表现了粟裕的纯洁党性和高尚人格。

战争时期,他屡创奇迹,战功显赫;和平时期,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哪怕到了生命的终点。他为自己选择的归宿地依旧是曾经战斗过的战场,他要选择和他曾经的战友们在一起。他在病重时曾经向家人交代,身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将他的骨灰遍洒在他曾身经数百战的大地上,他说,“在那里,有数以十万计的战士、干部牺牲在那块土地上,那里是血染的土地,那么即使我去见马克思了,我也要和我的战友一起,长眠在那块地方。”。1984年4月,粟裕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遵照粟裕的遗嘱,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撒下了他的骨灰,实现了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的遗愿。

三块弹片是脑海中的刀光剑影,是战争与和平的丰碑,是党性坚强、信念坚定的象征,更是粟裕大将留给后人最富足的精神财富、最独特的“传家宝”,它指引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为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邮寄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岐关西路63号峰汇中心706室,伦佩洪15820536405

姓名:邓馥君

性别:女

职称: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社科

单位所在省市: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

猜你喜欢

弹片传家宝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祖训,一件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粟裕:“图痴”与“枪迷”
调节风窗弹片固定式防突挡板设计及应用
大将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传家宝:沉淀在岁月里的家族故事
浅析非洲的八音盒
传家宝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