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不朽的画卷—阿拉善仿古地毯
2020-09-14项羽
摘要:阿拉善仿古地毯不仅是内蒙古的,也是世界的。作为阿拉善盟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淳朴秀美的图案样式以及古色古香的风格、著称于世。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拉善仿古地毯;传承
前言:
中国地毯五大路系之一的阿拉善地毯制作技艺,继承了阿拉伯和中国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历来被行家们尊为地毯技艺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山水牡丹》《海水朝阳》《满地金砖》《鹿鹤同春》《九龙抱柱》等,成为国内地毯制品中的精品。在2008年6月,阿拉善仿古地织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锃亮的毯刀晃如波,姑娘的巧手快如梭。团团彩线朵朵花,条条经线云子里过。织只凤凰落梧桐,织片云霄飞过河,织匹红马腾空跃,织个喜鹊枝头落……这形象生动的诗句像五彩的画笔勾勒出了阿拉善仿古地毯“曼妙”的制作场景,也唤起了我们对阿拉善仿古地毯追根溯源的情愫。
阿拉善仿古地毯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阿拉伯地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秀美的图案、古色古香的风格著名于世,。在2008年6月,阿拉善仿古地织做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乾隆年间,阿拉善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贺兰山麓建起了广宗寺和福因寺两座大寺庙。寺庙的繁盛需用大量坐垫、靠背、溜子,刺激了地毯业的发展。而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人原本从新疆迁徙而来。相传新疆有位名叫马托的维族织毯艺人,他从西域国学得一手精湛的织毯技艺,他的弟子随和硕特蒙古族部落西迁,将技艺带到了定远营,在定远营建起了一个个小型地毯作坊。而后,清公主下嫁阿拉善亲王,陪嫁的工匠们又将京式地毯织作工艺带来。于是京式与阿拉伯式织毯技术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阿拉善仿古地毯。此外,阿拉善仿古地毯的兴起也与王公贵族的需求有关。光绪年间,“福泰云”掌柜王泰专程到宁夏一些地毯作坊学习地毯织作和管理,随后在定远营办起第一家地毯手工作坊。继王泰之后,阿拉善定远营城地毯作坊叠起,有名的大作坊还有赵、滕两家,上世纪40年代末定远营尚有20多家地毯作坊,织出的地毯享誉内外蒙古和世界各地。
在古老悠远的阿拉善仿古地毯织作过程中,三蓝仿古地毯属稀有一族,在阿拉善大漠以及大西北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受民间的喜爱。仿古地毯的代表作三蓝仿古地毯以苍天厚土的蓝黄为主色调,这与蒙古族敬拜天地,在生活中崇尚蓝色和黄色是分不开的,它表现了卫拉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审美情趣和地域生态文化。此外,蒙古民族对蓝色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们将蓝色叫做“呼和”,认为他是永恒,坚贞和忠诚的象征。
我曾看过这样一件三蓝仿古地毯,地毯中其他色彩的花纹已经磨平,唯独蓝色完好如初,反而凸显出来。所以,有好多人认为三蓝仿古地毯较之其他品种的地毯耐磨。真正的原因除视觉因素外,独特的染色方法和上等的原料是其经久耐用的真正原因。原料采用植物染色,由于没有受到化学剂的腐蚀,具有光泽度好、使用寿命长、弹性好等特点。而阿拉善地处大漠戈壁,风沙大、气候干燥,土种羊毛鳞粗、洁白,物理性能极好,织出的地毯具有质刚、拉力强、弹性强的特点。
那么传统的三蓝仿古地毯是怎么织作出来的呢?阿拉善仿古地毯制作技艺是大漠一朵奇葩,其工艺复杂,从设计到完成要经过构思设计、织作、平、剪、洗、造旧等工艺。而仿古地毯又因是仿古的原因,越旧、使用时间越长,其价值也越高。
阿拉善博物馆现馆藏有一件现代红地三蓝琴棋书画纹仿古地毯,长197厘米、宽117厘米,保存状态完好。阿拉善仿古地毯的内容取材于我国传统的吉祥纹样,而总的色彩基调是淡泊清雅,它就被人们誉为“草原上不朽的画卷”。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都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并带带相传。蒙古族的图腾崇拜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阿拉善仿古地毯的表现手法将蒙古族的图腾崇拜表现的淋漓尽致。阿拉善仿古地毯的总体布局有四部分:边、角隅、奎龙、大地,其中边又被细分为外边、大边、二边、三边甚至四边,每一块儿地毯都会有一个主题性大边,其他的边都是在花色、图案和配色上承托呼应大边,使得地毯边框层次分明、立体、协调。
结束语:
阿拉善仿古地毯历经岁月的洗礼,凝结着大漠各族儿女的勤劳与智慧,放飞着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他见证了阿拉善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阿拉善文明的发展脉搏,见证了阿拉善建设的发展趋势,也表现了阿拉善草原文化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艺术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國庆:《浅谈内蒙古地毯艺术》.《艺术理论》.2007年,7期.
[3]张瑾:《内蒙古“阿左路”仿古栽绒毯的图案及配色分析》.《神州民俗》.2011年.156 期.
作者简介:项羽(1988.7—)女,民族:汉族,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学历:本科,职称:文博馆员(中级),研究方向: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