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寒潮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寒潮低温预报指标
2020-09-14邹于琴李春飞邓冬梅
邹于琴 李春飞 邓冬梅
(1.连城县气象局,福建 龙岩 366200; 2.长汀县气象局,福建 龙岩 366300)
1 概述
寒潮是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不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安全。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部,虽属亚热带气候区,但冬半年也常常受到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北方强冷空气还会大举南侵,造成一定的寒潮天气。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以丘陵地貌为主,冬季盛行偏北风,同时处于龙岩市北部,与其他市县相比,遭受寒潮危害最频繁。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气象业务系统与技术的更新进步,国内气象学者在寒潮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成果显著。寒潮为大尺度天气,目前在寒潮发生的概念模型和寒潮的天气类型上已有如下相关研究:乔娟等分析了2001—2015年西安城区和6个区县194个寒潮个例资料,将西安地区寒潮天气进行分型,利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从变温的角度精细化寒潮预报指标。周国军等分析黑龙江省的寒潮天气类型,从预报指标和预报消空指标来做寒潮天气的预报。江晓南等选取1961—2011年福建省51个站点的最低温度资料,利用小波分析、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福建寒潮的气候特征,得出寒潮的年月分布、周期特征等,为寒潮预报提供帮助。福建省寒潮预报最常用的是对高度场作谐波分析,结合分析850hPa温度格点值的降温幅度和0℃线的位置;龙岩市也是从锋区预报的角度,结合本地区的强回暖特征来预报寒潮天气。本文主要从数据统计来分析长汀县寒潮的时间分布特征,与相邻县市的温度对比,得出低温预报指标,以期为本地寒潮预报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进一步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2 资料和方法
通过人工挑选统计1956—2017年长汀国家级自动站的温度资料,根据寒潮标准对长汀的寒潮过程进行统计,制表分析时间分布特征,包括每年、每五年、每十年的变化趋势,最早和最迟出现的日期,月分布(最多和最少发生月),以及变化趋势特征。选取宁化、瑞金及赣州三个站点,利用correl函数统计。统计函数correl(array1,array2),通过返回单元格区域 array1 和 array2 之间的相关系数,使用相关系数可以确定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公式中的array1是指长汀寒潮日的低温,array2是指宁化、瑞金及赣州的低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ρx,y=COV(X,Y)/σxσy,其中x是长汀寒潮日低温的平均值 AVERAGE(array1) ,y是宁化、瑞金及赣州的低温平均值AVERAGE(array2)。对比近30年长汀寒潮日的低温与赣州、瑞金、宁化低温的相关关系,归纳出长汀县寒潮低温的预报指标。将一次寒潮过程中达到寒潮标准的那一天定义为寒潮日。
3 1956—2017年长汀寒潮时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3.1 长汀寒潮的月、季分布特征
表1和表2分别为1956—2017年长汀县各月寒潮次数和各季节寒潮次数的统计结果。由表1可见,长汀的寒潮天气一般出现在10 月到次年4 月,主要集中在11 月至次年3 月,出现最多的月份为12月(34次),占26%;次多月份为1月(25次),占19%;出现最少的月份为10月和4月(各3次),占2%。12月,基础气温高,冷空气频繁,所以次数最多;1月和2月冷空气过程虽然也多,但是基础气温低,相对12月来说,寒潮次数会略少。由表2可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最多,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寒潮占全年寒潮的63%。福建寒潮发生最多的月份是12月,其次是1月,发生的季节主要在冬季,其次在秋季。
表1 长汀1956—2017年各月寒潮次数及其占比
表2 长汀1956—2017年各季节寒潮次数及其占比
3.2 寒潮的年分布及年际变化
分析长汀寒潮年际变化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拟合,得出次数倾向率(正为增长趋势,负为减少趋势)。图1~图3为近62年长汀寒潮每年、每五年、每十年的寒潮次数分布图及变化曲线。
图1 近61年长汀寒潮的年分布
由图1可见,近62年长汀寒潮平均每年发生2.2次,有9年没有寒潮过程,1956—2017年之间寒潮次数的倾向率为0.02次/年,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长汀县的寒潮次数逐年呈现增多。其中1993年发生了5次寒潮过程,寒潮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小,以1~4次每年为主。从福建寒潮的统计资料可知,福建寒潮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呈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年均次数0~5次,每年不等,从福建寒潮的异常年份也可以看出,1993年也是全省寒潮异常偏多的年份。西多、东少是福建寒潮的特征,长汀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地理位置上又相对偏南一些,长汀寒潮的年均次数也表现了这一点。而福建省还涵盖了南部沿海寒潮年均次数为0的地区和冷空气首先入境、寒潮年均次数较多的北部地区。
从长汀寒潮每五年(图2)和每十年的分布图(图3)可以看出,1955—2017年之间寒潮次数的倾向率分别为0.25次/5年、2.2次/10年。1956—1965年寒潮次数缓慢上升,1966—1985年间寒潮次数呈下降趋势,1985年后寒潮次数呈上升趋势,1990—2010年间寒潮次数较为稳定,2010年后寒潮次数缓慢下降,但62年里总体是缓慢上升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寒潮次数有减少趋势,但长汀寒潮次数在90年代后有所回升且相对较稳定。
图2 近61年长汀寒潮的每五年分布
图3 近61年长汀寒潮的每十年分布
4 寒潮低温预报指标
参照“龙岩市寒潮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着眼点分析”课题研究结论:“龙岩纬度偏南,因此冷空气的路径仅考虑进入我国以后的路径。以河套地区为界,主要分为西路、中路,以中路为主,东路冷空气一般不易达到寒潮降温标准。中路冷空气经蒙古进入我国河套地区后南下,再经湘赣影响福建,对福建表现为西路径。”长汀地属福建省西部,龙岩市北部,宁化、瑞金和赣州处长汀的西北部(或北部)方向,考虑冷空气的路径方向及地理位置的影响,选用了宁化、瑞金及赣州三个站点作相关性分析。统计对比近30年长汀寒潮日的低温与赣州、瑞金、宁化的低温的相关关系,归纳出长汀县寒潮低温的预报指标。
从实际运用、预报角度考虑,作长汀寒潮日与指标站点的超前相关分析。利用correl函数,计算长汀寒潮日的低温与宁化站、瑞金站、赣州站前一日日低温的相关系数。
表3为长汀寒潮日的低温与宁化站、瑞金站、赣州站的低温的超前相关系数,表4为2017年12月4~9日这次寒潮过程长汀寒潮日及前一日低温与宁化站、瑞金站、赣州站温度的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长汀寒潮日的日低温与宁化、瑞金、赣州的前一日日低温之间是正相关,且T宁化前≥T瑞金前≥T赣州前,考虑到指标站点的温度和冷空气路径的影响,选用瑞金站点为温度预报的指标站点。即作长汀站寒潮日日低温与瑞金站前一日日低温的超前相关关系。
表3 长汀寒潮日的低温与宁化站、瑞金站、赣州站超前相关系数
表4 2017年12月4日-9日长汀寒潮过程临近站点的温度
设TD汀、TD瑞、ΔT前分别为长汀的日低温、瑞金前一日的日低温和低温差值,作长汀和瑞金的低温差值可得:TD汀=T前D瑞+ΔT前。设ΔT24、ΔT48、ΔT过程分别为长汀未来24小时、48小时及过程(0~120h)的降温幅度。
当ΔT24≥8℃,-11℃≤ΔT前≤-8℃,TD汀≤4℃时,即4℃-T前D瑞≤-8℃,4℃- T前D瑞≥-11℃,得出12℃≤T前D瑞≤15℃;
当ΔT48≥10℃,-8℃≤ΔT前≤-3℃,TD汀≤4℃时,即4℃-T前D瑞≤-3℃,4℃- T前D瑞≥-8℃,得出7℃≤T前D瑞≤12℃;
当ΔT过程≥12℃,-5℃≤ΔT前≤-1℃,TD汀≤4℃时,即4℃-T前D瑞≤-1℃,4℃- T前D瑞≥-5℃,得出5℃≤T前D瑞≤9℃。
考虑冷空气的路径影响,长汀多受中路冷空气影响,经蒙古进入我国河套地区而后南下,再经湘赣影响福建。所以可以得出:当预报ΔT24≥8℃, 12℃≤T前D瑞≤15℃时;或预报ΔT48≥10℃, 7℃≤T前D瑞≤12℃时;或预报ΔT过程≥12℃, 5℃≤T前D瑞≤9℃时,长汀站易达到寒潮天气标准。从表4可以看出,当长汀达到寒潮时,ΔT过程≥12℃,宁化站和瑞金站前一日的低温均≤9℃。
预报指标个例应用:2018年12月26-30日,受冷空气影响,预报此次过程降温幅度可达到寒潮的低温降温幅度标准。实况是长汀站26日、30日的日最低气温分别是13.9℃和0.6℃,过程降温幅度13.3℃,长汀站30日达到寒潮标准,指标站点瑞金站29日的日低温为2.6℃。2.6℃≤9℃,与本文所得结论相同。
5 结论和讨论
本文通过统计长汀站和长汀区域自动站的温度数据,同时对比长汀站的低温与赣州、瑞金、宁化低温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近62年长汀寒潮平均每年发生2.2次,有9年没有寒潮过程,其中1993年发生了5次寒潮过程,寒潮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小,以每年1~4次为主。
(2)当ΔT24≥8℃, 12℃≤T前D瑞≤15℃时,或ΔT48≥10℃, 7℃≤T前D瑞≤12℃时,或ΔT过程≥12℃, 5℃≤T前D瑞≤9℃时,长汀站易达到寒潮天气标准。这个结论为县气象局的寒潮低温订正预报提供了思路。
综上所述,长汀寒潮与冷空气的强度及基础气温相关,冷空气强度越强,基础气温越高,越容易达到寒潮标准;5℃≤T前D瑞≤15℃,长汀站易达到寒潮标准。对于其他台站的寒潮天气,同样可以作温度的超前相关关系,用指标站前一日的日低温来预报某站点寒潮日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