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环境类TED演讲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0-09-14刘娜
刘 娜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西安 710000)
Einar Haugen(1972)首次提出“语言的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并将其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研究影响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1]。韩礼德(Halliday)针对“语言系统非生态因素”的发言,使得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关注语言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作用,继而推动了语言和生态问题研究的发展[2]。生态语言学即存在两种研究模式,即“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2]108。其中,“韩礼德模式”主要强调语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恶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而“豪根模式”关注环境因素对语言本体的影响,即语种的濒临灭绝问题,语言的变体等问题[2]108。
Stibbe(2015)将生态话语分为三类:有益性生态话语,中性生态话语,及破坏性生态话语,同时通过“韩礼德模式”解读人们赖以生存的故事话语,宣传有益性话语,抵制破坏性话语[3]。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通过批评的视角研究有害性话语,揭示各类话语中隐藏的与生态不和谐的理念[4][5][6],而对有益性话语语篇进行生态分析的相关研究却鲜少涉及。有益性话语是指呼吁和鼓励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并遵循生态哲学观的话语[7]。而TED演讲是演讲者通过分享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向受众传达积极向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相应地,该类语篇属于有益性话语。
一、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TED演讲语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即多模态视觉语法理论分析TED演讲中的再现意义,构成意义和互动意义[8][9];(2)语用学视角,即通过语用学理论研究TED演讲语篇中的语用特征以及演讲者表达思想所使用的语用策略[10]。但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研究TED演讲语篇的相关内容尚不多见,如今气候变化,生态破坏问题显著,TED演讲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演讲在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生态话语分析,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为分析环保类话语提供了方法和理论视角。
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的重要分支[11],主要是基于分析者的特定的生态哲学观,以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类型话语的生态取向,从而提倡对保护生态系统有积极影响的有益性生态话语,识别并改善具有掩盖破坏生态系统的模糊性话语,揭示并抵制破坏性的话语。目前不少学者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及物性,评价理论及作格系统等对不同的类型的文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其中包括新闻、广告、生态评估报告、自然诗歌等,以此探讨话语背后的生态思想及生态主义价值观。但从及物性视角下研究环境类公众演讲语篇,尤其是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TED演讲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却为数不多。
鉴于此,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及物性系统分析环境类演讲语篇中的语言特点,以深层生态学为指导,旨在探讨其语言背后蕴含的生态意义以及演讲者所要表达的生态取向。本文试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环境类演讲中主要用到的及物性过程有哪些;(2)及物性系统构建了演讲者与听众,人与自然之间怎样的生态关系;(3)环境类演讲语篇中蕴含了怎样的生态观。
二、理论框架
(一)生态话语分析
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主要路径之一,生态话语分析在于研究话语的生态取向,旨在体现语言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其中包括研究“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性生态关系”[12]66,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并解读所要传递的深层生态思想,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积极引导人类正确对待同伴及其他物种以及生态环境,以此增强人类的“生态责任感”。生态话语分析具有明确的生态哲学观,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出发研究话语的生态取向,而这些话语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关环境主题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主题类话语。人类的思想和言行方式会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话语分析以指导人们的生态行为、促进生态和谐的发展为目标[13]。Naess(1973)区别了深层生态学和浅层生态学,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与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密切相关;同时,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体及生态环境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14][15]。因此,深层的生态学哲学观有利于辨别和阐释生态话语,进而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态观。
(二)及物性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分析工具,其中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通过小句的形式体现,而及物性旨在“将人们的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划分为若干个过程,其中包括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以及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也就是将经验通过语法范畴化,并涉及到特定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16]75。及物性的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解成若干种过程”[16]76,这些过程建构了这样一种“故事”:“它不仅仅是对客观实体的描述、更塑造着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方式”[3]23。演讲语篇旨在通过演讲者向观众传递思想及观点,而及物性系统运用过程类型表达人们的经验活动,因此可以为TED环境类演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三、TED环境类演讲的生态话语分析
本文从TED官网(https://www.ted.com/)选取环境类主题的一篇演讲 “Save the oceans,feed the world” 为语料,该演讲由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 Jackie Savitz在TED公开的演讲,呼吁人们保护海洋,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借助及物性标注软件UAM Corpus Tool 3.3,根据Halliday对及物性系统的分类,以小句子为单位,根据语境对语料中出现的及物性过程类型进行标注以及人工核对,统计出该演讲语篇中各个过程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及物性过程分布
由表1可知,该演讲共有202个及物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频率最高,占比重分别为51%,31%和12%。存在过程,言语过程及行为过程频率较低,分别占2%,2%,1%。物质过程在该演讲语篇中所占比例最高,演讲语篇旨在向人们传达海洋以及鱼类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呼吁人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这些过程主要都是“实施”过程,因此物质过程占多数;其次该篇演讲突出强调海洋以及鱼类的维护有利于解决人类的食物问题,体现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因此关系过程所占比例较高。相比前两种及物性过程,心理过程所占比例较低,但也是该演讲语篇的重要的及物性过程。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通过语言向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思想,这就涉及到心理过程,以此让听众产生共鸣,更好地发挥演讲的作用。而其他几个及物性过程在该篇演讲中涉及不多,鉴于此,文章主要对该演讲语篇中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一)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体现做某事的过程,主要表示“正在做或正在发生的”,该过程涉及到两个参与者,动作的发出者和该过程的承受者[16]75。该演讲语篇中物质过程中施动者主要由 “We” 出现了18次,其次是Fish和Fishery 共14次,其中受事者fish和 fishery 共19次。这篇演讲的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海洋环境,拯救鱼类,全篇Fish和Fishery作为施动者和受事者出现的次数最多。演讲者主要通过“We”和“Fish和Fishery”突出鱼类多样性,以及渔业的可持续性管理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作为施动者,若对非目标鱼类的过度捕杀,以及污染水资源,会使得鱼类数量减少,这也使得海产品欺诈屡次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体的健康。
人类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环境的破坏影响人类,而人类的生存还需要海洋中的鱼类,在该篇演讲中,“We”作为施动者的过程,从一开始经历环境破坏带来的干旱问题,再到饥荒变成人类面临最严重的问题,“We”也就是“我们人类”逃不掉生态系统破坏所带来的饥荒危机,而海洋可以为全世界提供食物来源,所以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鱼类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看出,“We”主要出现在演讲者提供复兴渔业的途径的语篇段落,证明“We”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复兴渔业的发展,从而缓解全球性饥荒。
例(1):We need to set quotas or limits on how much we take;we need to reduce bycatch,which is the accidental catching and killing of fish that we’re not targeting,and it’s very wasteful;and three,we need to protect habitats,the nursery areas,the spawning areas that these fish need to grow and reproduce successfully so that they can rebuild their populations.
例(1)中物质过程出现4次“We”以及1次“They(Fish)”,只有人类采取措施,设定捕鱼的定额,控制对非目标鱼类的捕杀,以及保护可以让鱼类健康繁殖的的栖息地,鱼类的种类才会增多,这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人类在海洋维护、保护鱼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人类也是最大的收益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生态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是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例(2):So if we got good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say,nine other countries,how much of our fisheries would we be covering Turns out,European Union plus nine countries cover about two thirds of the world’s fish catch.If we took it up to 24 countries plus the European Union,we would up to 90 percent,almost all of the world’s fish catch.
例(2)中物质过程的受事者依然是“fishery”,实事者“We”,渔业的管理首先要从捕鱼量最多的沿海国家开始,控制捕鱼量的施动者还是人类自身,在有限的地方复兴渔业,平衡海洋,进一步突出了人类在海洋保护以及维护鱼类多样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渔业的复兴为解决人类饥荒问题带来了希望。因此,人类作为物质过程的动作者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海洋的污染,超额的捕鱼量使得鱼的种类减少,继而也会影响到人类的饮食。人类、海洋以及鱼类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和谐的生态关系,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旨在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主要分为归属和识别,其中又包括内包式、所有式以及环境式。其中内包式指的某物属于某类,环境式指某物与时间和地点之间的联系,所有式是指某物属于某人。这一过程含有属性成分和载体成分,还有表示关系过程的动词[16]78。
该演讲语篇中关系过程主要占31%,共有63次。其中与 “Fish”,以及保护渔业有关的载体共有30次,占总关系过程的48%,其次“We”出现了10次,占总关系过程的15%,相对应的涉及到的属性主要与“food problems”以及“human”有关,由此体现了鱼类的保护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洋环境以及淡水资源的保护会丰富鱼的种类,而鱼肉是人类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鱼类的多样性对解决全球饥荒问题有重要的作用。全篇“We”作为载体所占比例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演讲者运用语言策略传递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共鸣,呈现出演讲者与听众积极和谐的生态关系,这有利于演讲者传递信息和积极的生态观以及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实现说服的功能。
例(3):We should obviously do this just because it’s a good thing to deal with the hunger problem,but it’s also cost-effective.It turns out fish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protein on the planet.If you look at how much fish protein you get per dollar invested compared to all of the other animal proteins,obviously,fish is a good business decision.
“fish”在例(3)中作为载体出现了4次,而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the hunger problem”,“cost-effective”“the most cost-effective protein”,and“a good business decision”。识别动词主要是“be”,通过多次使用关系过程表明鱼的重要性,在解决饥荒问题方面,渔业低成本高效益,不仅污染程度小,而且富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有利于人的健康。演讲者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呼吁人类保护海洋活动,同时引导人们不可忽视生物的多样性,正是因为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才会有更多的食物来源,饥荒问题也会得以解决。演讲者不断的强调鱼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表明人与自然不是相分离的,所有生物与实体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同时关系平等,这体现了生态平衡的深层生态思想。演讲中的语篇符合Naess 强调的人类自我实现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以及共生性[17]。
例(4):We have this problem where biodiversity is at war with food production.There’s a constant tough decision that has to be made between two very important things: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and feeding people.But in the oceans,we don’t have that war.In the oceans,biodiversity is not at war with abundance.In fact,they’re aligned.When we do things that produce biodiversity,we actually get more abundance,and that’s important so that we can feed people.
在例(4)中,关系过程的载体(Carrier)主要是“biodiversity”,所要表达的是“biodiversity”具有什么属性,或被识别为什么身份。可以看出,识别的动词主要是“be”所描写的关系为归属类关系过程,表明生态的和谐离不开生物多样性,而粮食生产虽然与生态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矛盾,但演讲者还是主要体现生态的多样性对解决饥荒问题的重要性,宣传生态意识,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系统。
(三)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主要呈现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在这一过程有两个参与者“Senser”和“Phenomenon”,演讲中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演讲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本篇演讲中心理过程也占较高的比重(共24个,占总数的12%),“We”为感知者出现了11次,占心理过程总数的45%;“You”出现了8次,占33%,而“I”只出现了一次。
例(5):We know that we’re headed for climate change,which is going to change rainfall patterns,making some areas drier,as you can see in orange,and others wetter,in blue,causing droughts in our breadbaskets,in places like the Midwest and Central Europe,and floods in others.
可以看出,演讲者运用“We”主要代表自己和观众,它的多次使用明显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表明自己与观众平等和谐的关系,突出保护海洋环境人人有责,让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传递积极生态观的效果。此外,深层生态哲学观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自我能够成为与自然、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或非生命体融为一体的大我的哲学思想也体现在该演讲中[17]。也就是说“We”作为人以及拥有人的本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人、其他存在物之间和谐依存的关系。
例(6):As you know,there are already more than a billion hungry people on this planet.We’re expecting that problem to get worse as world population grows to nine billion or 10 billion by midcentury,and we can expect to have greater pressure on our food resources.
另外一个感知者是“You”的使用,体现出演讲传播知识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是信息的来源,观众是接受者,演讲者多次使用“You”旨在用语言证据影响听众,听众也可以明白并尽可能的认同演讲者的观点和意图。第一人称“I”只出现了一次,明显说明演讲者表达的思想是保护海洋,拯救人类的食物资源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人与人、人与海洋、人与鱼类应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当代全球的生态危机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转变,生态意识的传播与公众媒体紧密联系,演讲中演讲者并没有用“I”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传递信息而是与听众体会同样的立场,从而获得听众对演讲者的认同感。可以从这些例子看出,该演讲中描写心理过程的词主要有“expect”,“hope”和“want”,演讲者表明了积极乐观向往的心态,体现出深生态学中有益性生态语言的过程[12]66,说明演讲在呼吁人们保护生态、体现和谐的生态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其他过程
除了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该篇演讲中还出现了少量的存在过程(2%),言语过程(2%)和行为过程(1%)。
例(7):We know that there are three key things we have to do to bring fisheries back.
例(8):There’s something like 80 coastal countries.
例(9):So there’s a lot of promise here.
例(10):There’s a constant tough decision that has to be made between two very important things.
该演讲中演讲者出现的存在过程为数不多,主要出现在演讲者为听众提供建议、描述事实,这表明了演讲的客观性,也并没有与深层生态哲学联系在一起,这些过程属于中性生态话语。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占的比例最少,说明演讲者重在通过事实依据证明海洋和鱼类对人类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维护鱼类的多样性,并没有抒发主观的情感和模糊的观念。
四、结语
基于上述及物性分析发现,该篇TED环境类演讲中,演讲者主要运用物质过程、关系过程以及心理过程向听众传递保护海洋和维护淡水资源,珍惜鱼类多样性,为拯救人类食物资源,解决全球性饥荒做贡献的积极生态观念。演讲中大量的物质过程证明了海洋对鱼类的重要性,而鱼类又是人类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很大程度上强调了鱼类的多样性,表明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其他自然界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同样的重要性。演讲语篇遵循Naess的深层的生态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以及其他存在物普遍联系,生态系统多样性共生的原则。大量的关系过程以及心理过程表明了演讲者和听众为同一立场,演讲者传递积极有益的生态观念,引起听众的共鸣,实现演讲劝说和引导的作用,也体现演讲者和听众和谐的生态关系。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护,海洋和鱼类的保护影响着人类的切身利益,演讲者和听众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发挥个体以及团体的作用。环境类演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体现了演讲者与听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也说明演讲语篇有利于传递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的生态观思想,能够获得听众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