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规划语境下凤楼旅游型村庄产业发展探究

2020-09-14李升松刘雅玲王红原卢一沙

山西建筑 2020年18期
关键词:村庄村民生态

李升松 刘雅玲 王红原 卢一沙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2019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村庄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与法定规划[1]。同年5月29日,自然资源部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提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盘考虑村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内容,实现村庄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目标[2]。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3]。但目前针对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已有相关编制指南,并在多处展开规划试点工作。而作为详细规划的村庄规划仍处于滞后的状态,故迫切需要对村庄展开积极的探索规划[4]。旅游型村庄是具备生态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优势与旅游开发潜能,以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村庄[5,6]。是新时代带动乡村振兴实施的排头兵。但其一直面临着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产业结构复合性不强、开发管理秩序混乱等一系列困境。因此,新时代空间规划语境下,探索旅游型村庄产业发展策略,对激活村庄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空间规划语境下旅游型村庄产业发展思路

1.1 “三农为本”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将乡村“三农”社会民生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村庄旅游资源与市场优势。以打造“农场化景观化的农业、旅游度假创意化的农村、服务化入股化的农民”的“三农”村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实施。

1.2 “旅游度假+”带动三产融合

充分保护与利用乡村生态自然资源,传承和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为产业发展龙头,融合生态农业、创意文化与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产业,营造“旅游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创意文化体验、农艺加工感受”等新活动与消费场景。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坚决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1.3 “共建共营”激发村民积极性

在共同促进村庄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充分盘活乡村资源。尝试乡村农地产业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打造品牌化、专业化旅游公司,并构建起“专业管理公司+村民合作社+消费者”的“共建共营”运营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与发挥村民主体地位,激发村民积极性、行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村庄共谋共建共享。

2 阳朔县凤楼村概况

阳朔县依托风景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已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山水生态旅游胜地。而以凤楼村等为典型代表的村庄地区,是阳朔县全域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承载地。凤楼村位于阳朔县西南面,距县城仅6 km,原321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交通便利。凤楼村辖凤楼、历村、穿岩、竹蔸寨、水厄底、棋丘树、龙城和龙口共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4 039人。凤楼村地处得天独厚的漓江风景名胜区中的遇龙河重点景区,依托十里画廊和遇龙河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形成了以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为主要支柱、第一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3 凤楼村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3.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凤楼村域山—水—林—田自然景观要素相互有机结合,占村域总用地面积约95%,共同构成了凤楼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生态本底(见图1)。同时,凤楼地貌以峰林喀斯特系列为主,景观形态极佳;大片、集中的乔木林地与基本农田,自然环境宜人。但面临着一方面农产品产值不高难以维持村民日常生活,导致大部分林业、耕地等农业资源荒废、用地资源利用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99亩/人。另一方面,村民用地权属复杂、分布零散,导致大片的用地资源破碎,难以整体开发利用。

3.2 旅游产品多样,但产业品质与品牌竞争力一般

凤楼目前已形成大榕树、月亮山等多处旅游景点,并开办特色农家乐100多家、精品民宿70多家、引进众多度假酒店等重大项目,旅游产品日趋多样丰富(见图2)。但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一系列困境持续凸显。例如农家乐等个体经济缺乏统一管理、造成经营混乱的局面;旅游景点与项目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阳朔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但凤楼村目前主要打造月亮山与大榕树品牌,但整体营销与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竞争力不强。

3.3 村民发展诉求强烈,但自主能动性不强

通过对村委进行多次访谈,并到村庄现场实地踏勘。充分了解到凤楼村村民对村庄土地整合、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存在诸多发展诉求(见表1)。大多数村民积极支持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以带动个人经济的增收。但目前各自然村村民呈现各自经营的状态,村庄土地、设施、旅游等资源分散开发利用,缺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导致村民积极性虽高但自主能动性不强,难以引入大型旅游建设项目与整合村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促进凤楼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表1 凤楼村村民发展诉求情况表

4 凤楼村产业发展规划策略

4.1 打造“山—水—田—园—村”全要素生态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1)打造乡村全要素生态旅游体验。依托凤楼村生态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域旅游特色,将山、水、田、园、村生态要素,打造为月亮山观山园、遇龙河漂流园、稻香田园、生态种植园、休闲庄园5大生态特色旅游景区(见图3)。由田园变成景区,在全域营造多样的旅游活动场景,提升生态旅游深度体验。2)构建三产融合的旅游产业体系。结合山—水—田—园—村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与吃—住—行—购—娱旅游服务需求,以“旅游度假+”为主导产业,发展景观农业种植与农业采摘耕作的第一产业、农艺品与旅游文化产品创意加工的第二产业、诗意休闲度假与画意文化创作的第三产业,构建三产融合的旅游产业体系。最终形成集农家乐、特色民宿、漫行观光、漂流体验、休闲农场、文化创意+X等于一体的多样旅游产品体系(见图4)。3)结合特色节事与宣传活动,打造特色山水旅游品牌。依托目前凤楼村域内较高知名度的遇龙河国家旅游区和月亮山旅游区,配合大榕树、金水岩、鉴山寺、聚龙潭等景点。结合策划四季多样的节事活动与营销宣传活动,增强知名度与影响力,力创5A级景区。提升旅游景点观赏性与趣味性,打造特色山水旅游品牌。

4.2 构建“公司+村+生态体验园”多方共营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1)成立凤楼村生态旅游合作社,创建共建共营机制。首先通过村委干部积极发动村民,支持与成立凤楼村生态旅游合作社。对整个凤楼村村长建设与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合作社由村民选举产生,由10名村委干部和24名自然村村民代表为理事成员组成。

2)整合村庄资产,缔结共同利益主体。对凤楼村域内破碎、分散的农田、林地、景点、建设用地等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并由合作社进行资产的整合与开发管理。根据资源价值分配村民资产股份,将村民变股民,缔结村庄发展共同利益主体。农民按控股资产,实行年底分红,由资产变资金。

3)引入外部资本,打造“公司+村+生态景区”的经营模式。以整合的股份制公共资产作为资本,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合作成立经营公司负责搭建平台管理景区和营销推广。旅游公司占股份51%,合作社以村公共资产作价占股份49%,打造“公司+村+生态体验园”创新经营模式(见图5)。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与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游客与商业投资,带动区域旅游活力与多方收益共赢。

5 凤楼村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整合凤楼村村域全要素资源,依托“山—水—田—园”自然资源的布局情况,各自然村打破自然村界限打造联合发展。在村域范围内,结合“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构建村庄农工旅三次产业的“分区联动”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最终形成“一廊五园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见图6)。

1)一带——“十里画廊”村庄发展廊道。凤楼村域中部旧321国道是村庄主要交通道路,目前沿线已打造形成著名十里画廊旅游景区。故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以十里画廊为村庄产业发展主要廊道,通过次一级村庄道路东西联系村庄。实现由中部向东西两面延伸,整体发展。

2)五园区——“山水田园”五大特色园区。根据凤楼村“山—水—田—园”自然资源布局情况与现状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形成月亮山观山园、遇龙河漂流园、稻香田园、生态种植园、休闲庄园5大特色旅游园区。月亮观山园结合月亮山、月亮湖景观,开展赏会竞技旅游服务;遇龙河漂流园打造沿遇龙河漂流体验,感受两岸自然山水风光;稻香田园营造陶渊明诗句里的“归园田居”场景,吸引游客久居;休闲庄园结合刘三姐歌圩品牌,创建文化创意工坊;生态种植园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5大园区打破自然村边界的局限性,分区营造各具特色的活动场景,促进村庄产业发展。

6 结语

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新的社会环境与发展形式下,村庄规划如何积极应对。明确村庄规划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充分发挥旅游型村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以全要素旅游带动村庄三产融合,并构建多方共营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产业发展策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后续研究可结合村庄发展定位,进一步探索村庄产业发展与村庄用地布局、空间管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村庄产业发展的空间实施措施。

猜你喜欢

村庄村民生态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生态养生”娱晚年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村庄,你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