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副业创新 大力发展微经济
2020-09-13高婴劢
高婴劢
编者按:
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包括总体发展研判、15个方向专题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本期刊登该研究系列的微经济篇、共享生活篇和共享生产篇。
副业创新是个人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互联网平台创新活动并按照贡献获得收益的过程,其特点是依然具备“在岗”特征、拥有固定劳动关系、利用业务时间进行的非专职化“打零工”模式。疫情期间,许多个人乃至中小微企业依托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创客平台等渠道分享知识、兼职创业,激发了以微电影、微健身、微旅游、微应用、微创新等为代表的“微经济”发展活力,成为数字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新生力量。
发展现状
我国副业创新活跃。领英2020年3月开展的职场调查显示,我国职场人副业和兼职比例高居全球第二,其中因疫情延期复工/在家办公期间,职场人开展或计划开展副业和兼职占比超60%。在促使人们开展副业的主要原因中,56%的被调查者想要拓展更多职业选择,62%的人想增加收入,42%的人想尝试新鲜事物。职场人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兼顾副业的人占比达78%。
副业创新人群特征明显。相关研究表明,副业创新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传统灵活就业者,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女性用户群体的接受度和创新积极性较大,微商以女性为主,从事半年以内的微商人数最多,其次是从事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多数人抱着尝试的心态去经营,并打算从中学习一些做生意的技巧和经验。阿里巴巴数据显示,淘宝平台女性店主2018年年均交易金额超20万元,相比2014年增长超过1倍,比男性店主增幅高出三成。
微经济蓬勃发展。以微商、短视频、微旅游、微应用、微创新等为代表的微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预测,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2020年将达到7 22亿人,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80亿元。Fa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用户日均启动短视频App达26.1亿次,同比增长14.1%,用户日均观看时长稳定在3亿小时左右,头部企业抖音账号平均拥有粉丝达1753万人。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微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同比增长255.8%;预计2021年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约28646.3亿元。微商从业人员在5000万人左右,微商行业2019年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发展趋势
副业创新带动组织方式和就业模式转变。副业创新将推动企业从传统的管控型组织形态向新型的创业平台形态转变,把具备创新能力的员工打造成平台上的“創客”,开放企业研发、生产、市场等资源,给予员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决策、用人、分配上的自主权,从而使得组织架构日益趋于扁平化、自组织性和创客化,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从“企业一员工”形态向“企业一平台一个人”转变。
“微经济”平台引领构建新商业生态。“微经济”平台的快速渗透扩张,促进了碎片资源随时随地随需配置,以“大众广泛参与、碎片资源共享、生产消费一体化”为核心价值的新商业生态加速构建。在金融理财、成长教育、医疗健康、文化艺术、生活服务、媒体传播、商贸等领域,有闲暇时间的在岗人员,以及有自由时间的个人劳动者的供给能力、消费能力、创新能力被唤醒,深度挖掘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细化“微经济”产品和服务。
基于区块链的利益分享机制成为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儆创新、微应用、微服务的碎片化、自组织性在激发创新力的同时,也对创新者按贡献参与利益分成形成障碍,创新者对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既没有完全的控制权,也难以享受到收益权。越来越多的平台正在探索基于区块链的透明核算体系,精确记录并核算每一个参与者对平台成长的贡献值,以参与者绐平台带来的流量和价值,作为衡量贡献的标准,并为这些贡献者提供货币和股权等多种形式回报。
存在问题
“微经济”商业形态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微视频、微课堂、微健身等平台或服务尚处在用户沉淀阶段,并未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市场效应。依然存在用户群体不明确、消费行为不稳定、定价成本核算不清晰等问题,用户获取及消费模式并不稳定,平台商业价值从流量用户增长向单个用户深度价值挖掘有待进一步调整。
“微经济”治理和监管有待加强。“微经济”参与主体纷杂,导致营销乱象也层出不穷,包括假冒伪劣产品快速流转、虚假发货等诈骗行为频频发生,疫情期间的“坐地起价”、商家“砍单”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收韭菜”的快餐消费模式不利于“激经济”长期发展。
发展建议
深入探索“徽经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微经济”的诸多新模式的拓展和盈利模式的深化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深挖目标用户需求,不断拓展短视频、微电影、微课堂等应用场景,针对目标用户关注的领域提升体验感和信任感,深入输出、传导用户价值。
积极推广“弹性工作制”。遴选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旅游等特色产业,试点和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弹性工作制”,支持企事业单位允许在岗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在保证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上下班时间,或者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申请居家办公,协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安排。推广“家庭一工作平衡”理念,引导全社会思考和从事弹性工作,更为合理有效地配置时间。
加强“激经济”平台协作治理。厘清“微经济”平台权责主体和履责范围,明确政府、社会等各方在治理和监管方面的职责和角色分工,积极构建多元共冶的平台治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经济”平台研究行业特性和消费特征,实行差别化施策。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价值贡献和利益分享机制,确保创新项目参与各方实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