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助力打造上海全球科创中心
2020-09-13韩伟力
韩伟力
2020年6月,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为新时代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列出了十项任务。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以下简称国发8号文),从研发、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在目前激烈的国际贸易和技术争端大背景下,这些重量级文件的发布对于探索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推动国内核心软件技术和产业的由大到强,降低国内新兴产业对于国外核心软件的依赖,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上海市正加快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进军,重点聚焦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方向,拟在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对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核心软件的研发突破有着十分迫切的期待和需求。
以核心软件研发与人才培养为目标
突出软件学院学科建设特色
有別于传统的计算机一级学科,当前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学科建设需以核心软件研发为目标,据此为国家和重点产业培养系统软件高端研发和领军人才。
这一点与软件学院建院初期以培养软件开发,即工程类人才为主的状况有所不同。软件学院初期培养的毕业生大多进入了外企或者金融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但较少参与国产核心和基础软件系统的研发。这种状况与2000年年初我国加入WTO,软件开发人才恰是当时所急需的人才类型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我们国家正把创新作为驱动产业的核心竞争,高校也以新工科为抓手加快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因此,软件学院需在《指南》的指导下,将核心软件研发与人才,即研发类人才培养作为目标,构建合理完备的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凝练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
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手段探索专业化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要加强与重点软件企业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成立研发实验室或者研究院,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和知识产权分享模式。这样的机构既可以设置在学校,也可以设置在企业中。学院可以从这些重点企业中直接获取核心软件的研发需求,并组织研究团队攻关解决,实现从学术研究到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核心软件领域的优秀学生和领军人才,达成双方共赢。
要正确评价教师在核心软件方面的研发贡献。可将自主研发的开源核心软件作为重要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形式,引导学生和教师在核心软件研发方面探索实现理论结合系统应用。目前,借鉴国外高校研究人员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式,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从论文开展演讲、再根据演讲获取项目、最后根据项目撰写发表论文的这种“轻量级”研究模式。而教师们对于长期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贡献写入核心软件中,并在产业中推广获得应用这种“重工业”模式的研究路线较为陌生,同时我们也缺乏合适的学术贡献评价方式。因此有必要将在核心软件上的贡献作为代表性学术成果形式,来评价软件学科中的优秀人才,以此引导教师和学生们在核心软件方面的投入。
要邀请软件企业中从事核心软件研发的资深人士深度参与优秀人才培养。请这些专家通过做技术讲座和职业规划讲座、当兼职导师和联合申请项目等形式,深度参与学院的学生培养和核心技术研发,探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特别是借助这些资深人士的成功经验,帮助优秀学生建立个性化的长远职业道路。由于软件学院学生所从事专业的优势,他们很容易在起步阶段就找到高薪稳定的职业,而多数同学受限于视野,不愿意从事投入时间偏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核心软件研发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分享从事核心软件研发的资深人士的成功道路,可以消除疑惑,帮助学生做出更为合适的职业道路选择。
以新型平台软件与服务为抓手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既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作为国家标志性城市上海市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当前上海所建设的全球科刨中心,重点聚焦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的创新推动,亟须新型平台软件特别是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等的全方面支持。新型平台软件已成为产业信息资源和产业应用之间事实上的“操作系统”,左右着甚至决定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以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为例,数据驱动的方法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的创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企业均需要大数据和分析平台软件来管理他们的日常数据、运营数据、研究数据,并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更新他们的智能模型、优化他们的分析结果,并推动技术、产品和产业的创新和迭代。同时,这三个方向产业的发展,同样可以为新型平台软件提供最前沿的产业应用需求,推动这些平台软件的快速迭代优化。
在上海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可以发挥区域优势,方便院校和产业的信息沟通,培养核心软件优秀人才,构建核心软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推动包括新型平台软件在内的核心软件企业创新和成长。
以“三位一体”为宗旨
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37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依托复旦大学充沛的办学资源,坚持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推进三位一体为宗旨,积极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适应快速更新迭代的软件产业,学院长期探索核心软件的教学实训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努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教学和科研体系,致力于为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人才。
学院开展了软件学院卓越工程能力培养计划、本科生荣誉学位培养计划、本科生2+x培养计划等,培养了一批核心系统和开源软件方面的优秀人才。如学院2004届本科毕业生陈海波在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硕博连读期间,研究成果屡次发表在系统软件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上,于2019年获得国家杰青资助。曾在Oracle(美国)任高级软件工程师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张海龙2010年回国创业,成为开源中国社区的共同创始人,并于2014年创办了面向开发者的云端开发平台扣钉网络(Coding),继2014年获IDG千万元A轮融资后,于2015年3月完成由光速安振领投、IDG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
学院与微软、SAP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在大四学年为学生提供半年到一年的企业实习机会。学院建立的复旦“六星”战队,结合激烈的系统安全对抗比赛方式,创新实践教学,革新核心课程内容;加强队伍思政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发现—培养—转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一批卓越系统安全专业自嘶型人才。今年,以复旦“六星”战队为主力组成的A★0★E战队于8月获得了世界顶级的极客对抗比赛、被誉为网络安全领域“世界杯”赛的DEF CON CTF全球总决赛冠军,实现了中国战队的历史性突破。
学院拥有一支学缘结构良好且富有学术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除聘请国外知名高校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还聘请了若干具有业界领袖地位的行业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学院的客座教师,全方位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
下一步,根据《指南》和国发8号文有关要求,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将深入挖掘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科建设的具体内涵,在新型平台软件等核心软件研发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领域领军人才,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完成软件学院在新时期所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