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乡村女孩发展困境:怎么帮?帮什么?
2020-09-12温如军
温如军
所谓“一穷二白”,现在“窮”基本上解决了或正在解决,而“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的落后、封闭造成的愚昧,是农村女孩面临的最大困扰
一个1620人的村子,没有一个女孩读完高中,她们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有上完就草草辍学了。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高求村的状况。两年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援黔干部周国江来到这里,高求村这一现象深深刺痛了他。
他后来发现,贫穷并非唯一原因,更多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家庭条件的限制和安于现状的惰性,让这些“山凤凰”失去了飞出大山的意愿和能力。
面对农村女孩发展的困境,谁来帮?怎么帮?帮什么?
观念困局
在高求村,周国江发现这里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毫无用处,还不如早点嫁人来得实在。所以,尽管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助学贷款等多渠道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但很多女孩从一开始就被剥夺这个资格,被家长勒令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或是早早嫁人。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嫁人,都可以帮助家里的男孩有更好的条件去完成学业。
在早些年,性别歧视在教育中体现得更为严重,而贫穷并不是女孩初中毕业后普遍辍学的主要原因。女孩初中毕业后如果想继续读书,甚至会被村里人笑话,“你怎么这个年纪还在读书啊?”
农村女孩子辍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让读”——受村里氛围和父母观念束缚,认为女孩子不用读书了;另外一种情况是“不想读”——由于基础太差,学前没有学会普通话,读书跟不上,自己也就没信心继续读下去。
周国江找到一些初中毕业辍学的女孩,表示将让她们获得资助继续高中的学业,但不少人主动放弃这种机会。
“你就不想出去看一看吗?”周国江问。她们的回答是,虽然村里的条件一般,但生活比较安逸,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更愿意待在家里。
“她们安于现状,目光很有限,有的女孩连县城都没去过,来到镇上就觉得是大地方了。”周国江告诉《中国慈善家》,女孩自身观念的局限,也是造成她们“不求上进”的原因。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云南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多年来关注乡村发展问题,在他看来,农村女孩面临的问题当中,社会性问题和健康问题占第一位。
康健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女孩承载的负担和压力普遍要比男孩子更多。“尤其是发生在农村女孩身上的侵害,大多数都是亲近的人所为,所以我们希望让女孩子在家里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这种独立空间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村里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普遍现象是女孩跟大人混住在一起。”
在做学生家访时,康健一直倡导让女孩有一些独立的空间,哪怕是一张独立的床、一个独立的书桌、一套独立的脸盆和洗漱用品。即便这并不是多困难的事,但农村的家长们普遍不以为然。
这其实是观念所导致的。在康健看来,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一些帮扶政策,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观念的愚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认知对她们以后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关注孩子们早期的健康成长,一定要强调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康健反对用城市化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训练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他认为,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可能比以前多几个上学的人,但农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大代价,女孩又要比男孩付出更大代价。
“所谓‘一穷二白,现在‘穷基本上解决了或正在解决,而‘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的落后、封闭造成的愚昧,是农村女孩面临的最大的困扰。在不少农村家长的观念里,女孩子嫁人不但解决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省了很多支出。”康健说。
周国江建议,妇联以及教育、卫生部门对边远贫困的山区女孩接受教育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建立基金奖励模式,奖励那些主动接受教育支持女孩读高中、上大学的家庭,破除早婚的陋习,建立起激励贫困山区女孩坚持求学改变命运的机制体制。
代际传递
专家认为,要通过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女孩飞出大山,变成“金凤凰”;即使飞不出去,也要变成“山凤凰”,成为掌握技术的职业农民、现代农民;哪怕成不了“山凤凰”,至少她会重视子女的教育,让下一代成为“山凤凰”。
在周国江看来,防止女孩早早嫁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母亲。如果母亲坚持让女儿读书,这个女孩就能保住学业;相反,如果母亲觉得无所谓,结果就是女孩辍学嫁人。
而女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当她成为母亲后,还会延续这种观念。
为了阻止这种代际传递,在周国江的倡导下,有了“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2019年,该计划在7个村奖励了29个读高中的女孩,效果明显,激发了其他家庭供女儿读书的意愿。
在周国江的推动下,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山凤凰关爱基金”,为黎平县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女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补贴,致力于保障贫困女孩接受教育的权利,消除在边远少数民族村寨普遍存在的男女受教育不平衡的现象。
据介绍, “山凤凰关爱基金”通过公募基金加慈善信托的模式,将募集到的600多万元资金委托给杭州一家慈善信托公司,得到高达8%的收益,每年有40多万元的保底收入。另外,还通过网络募捐的形式不断募集资金,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基金会副秘书长江盼盼告诉《中国慈善家》,偏远山区农村的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比男孩更少,通过“山凤凰关爱基金”的帮助,当地越来越多的女孩慢慢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该项目把外界更多的讯息和影响带给她们,让她们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和自主权。
“比如举办研学活动,让获得奖、助学金的女学生代表来杭州参加夏令营、研学营,让她们看到不同的学校、科技馆,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她们打开眼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她们更加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江盼盼说,“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要她们‘走出大山,而是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宣导她们在外面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习得更好的本领,未来可以更好地建设家乡。”
“山凤凰关爱基金”项目主管蓝兰从小就是在一个相当闭塞的农村环境中长大,“农村女孩的问题并不是她们自己造成的,受家庭观念或整个环境层面的影响很大。”蓝兰认为,社会组织在开展类似公益项目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家庭层面的因素。
为了推动乡村的观念转变,周国江甚至还想到了“利诱”的办法:黎平县底下有403个村寨,他的团队在其中17个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村寨里实行了“3558”奖学措施,即对初中应届毕业、考入高中、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女生,分别给予三千至八千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一方面能切实解决山区女孩学费、生活费难题,另一方面也让女生的家长直观感受到“知识就是金钱”“女孩读书有用”。
他们在全县贴公告,在村里张贴海报,引导村里的女生及其家长树立目标。中、高考开榜后,他们又及时到村内张贴喜报,并由县、乡、村帮扶干部以敲锣打鼓吹笙的方式,将奖金送至受助女生家里,让女孩升学比出嫁还风光,让女生家长充分共享女儿上学带给自己和家庭、家族的荣誉感,让村民充分感受到女孩受教育的重要性。
让周国江感到振奋的是,明年高求村终于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了,还有4个女孩有望升入高中,后年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