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分析

2020-09-12白洋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单簧管大调小调

白洋

摘要: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神生活,单簧管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21世纪之后,更是到了一个新高度。《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呜曲》是布拉姆斯在晚年为单簧管演奏家穆菲尔德所创作的,是一首具有重奏性质的奏呜曲,不仅蕴含了大量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浪漫主义室内乐的内容,这部作品在单簧管音樂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呜曲》的第一章为例,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单簧管演奏者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单簧管;钢琴

《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创作于布拉姆斯的晚年时期,这首作品蕴含了布拉姆斯晚年娴熟的创作技巧,同时还充分的展示出了单簧管的乐器特点,时至今日仍然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单簧管领域中的一首经典作品。作为单簧管演奏者,在对这首作品进行演奏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布拉姆斯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的历史背景,更好的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思想情感,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单簧管演奏技巧,以便于演奏出优美的作品。

一、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与创作风格

(一)创作背景

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的一生虽然都处在浪漫主义时期,但是其却用毕生的时间去追求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在19世纪,与布拉姆斯同时期的创作家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大环境都在纷纷进行改变,而布拉姆斯却始终如一,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布拉姆斯所代表的就是从贝多芬传承下来的精神,希望能够用最合适的创作和演奏形式来展现出音乐的纯粹性。

在1890年,布拉姆斯完成了第二号弦乐五重奏(OP.111)的创作,他认为这首作品是其一生中作为优秀的作品,并且也十分想要挣脱社会赋予他贝多芬继承人的高度压力,因而布拉姆斯便产生了想要退出喧闹生活的想法。在此之后,布拉姆斯决定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仅仅在一年之后,布拉姆斯在聆听单簧管首席缪尔费德的演奏时,却被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单簧管优美的音色所打动,为其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再次激发起布拉姆斯的创作欲望。在1891年的夏天,布拉姆斯为单簧管创作了三重奏(OP.114)及五重奏(OP.115)。在1894年,布拉姆斯再次进行创作,此次其创作了两首《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f小调OP.120.1和降E大调OP120.2),并且在同一年的秋天,布拉姆斯与缪尔费德共同演奏了《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

(二)创作风格

《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是两首《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具有二重奏的特点,布拉姆斯使用了大量快速大跳和琶音,开创了单簧管的乐器特色,将单簧管在三个不同音区的音色和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在《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中,不仅蕴含了浪漫主义的多彩性,同时也包含了古典主义的制约性,布拉姆斯通过对二者的融合来展示音乐的纯粹性和严谨性。在整首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痕迹,如作品中使用了古典乐派传统的曲式外观和规则严谨的和声,并且还加入了浪漫主义乐拍多样化的音乐表情。《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了超越于传统的音乐词汇,不仅音域十分宽广,并且音色的变化也十分丰富,同时还具有织体厚重和音响饱满的特点。在整部作品的主旋律当中充满着对位音型,布拉姆斯将单簧管和钢琴所交织形成的情感进行对比,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省去三音的和弦,以展现出音响的空灵质感。除此之外,布拉姆斯还使用了较为特殊的节奏,如切分音及不同节奏的共置(如2对3,3对4),以加强整体的音乐张力。《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在力度方面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布拉姆斯在ppp-ff之间经常使用sf与>,从而能够更好的凸显出音乐的对比,并且布拉姆斯还是用强音和弱音同时并存或者移动重音的位置等创作技巧来展示音乐的张力。这首创作在布拉姆斯晚年的作品,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同时展现了其特有的哀愁和抒情,反映了布拉姆斯对生命的感悟,在音乐中无一不体现出哀伤和孤寂的情感[1]。

二、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

《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一共包含了四个乐章,其中:第一章是缩减再现部的奏鸣曲趋势,使用了f小调,充满了忧郁的气息,并且带有一定的沉思性;第二章是慢板乐章,使用了bA大调,主要就是以歌唱性的旋律为特点;第三章是间奏性质,也是以hA大调为基础,同时融人了具有一定民族气息的兰德勒舞曲;第四章是回旋曲式,使用了F大调,充满了激昂和热烈的情感,从而与第一章的忧郁气氛形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以上四个章节内容的了解,可以发现布拉姆斯在创作时,整首作品是以忧郁悲伤为开始,逐渐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民族性的质朴旋律,从阴暗的小调也逐渐转变为热情的大调,这种创作手法是布拉姆斯以往作品中从未使用过的。在整首作品中,创作逻辑十分严谨,情感不仅丰富还具有一定克制,不仅将布拉姆斯对有人逝去的痛苦感情展现出来,同时也充满了他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思考[2]。

(一)曲式分析

在《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当中,第一章是最具有音乐思辨性的,并且演奏的难度也是最高的。在第一章中,布拉姆斯使用了比较典型的奏鸣曲式,调性是建立在具有一定忧郁色彩的f小调上;速度为热情快板;3/4拍。

呈示部( 1-89)主要由两个长乐句组成,建立在f小调基础上,副部包含了两个主题,曲式结构为:引子( 1-4);主部(5-24);连接部( 25-40);副部(38-78);结束部(79-89)f小调-bA大调-c小调。

展开部(90-135)的材料来源于副部主题,由于单簧管和钢琴声部在音区和织体形态上都是不同的,主要使用钢琴所弹奏出的柱式和弦来衬托出单簧管的中高音区音色,曲式结构为:I(90-111),II(112-135)E大调-#c小调。

再现部( 136-213):主部(136-145);连接部(146-155);副部( 156-193).f小调-F大调。

结束部( 194-205);

尾声( 206-236),在尾声部分,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来自于主部的,通过改变节奏和织体来展現音乐,在情绪到达最高点时马上落下,在三个重复的属长音上结束了整部作品的演奏。

通过以上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完全是按照古典主义鸣奏曲的特点来安排整首作品结构的,让四个章节在情调和速度上进行了对比,这种手法也是贝多芬创作作品时常见的一种。

(二)和声分析

在《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中,一方面布拉姆斯在沿用古典乐派的和声处理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使用了以降号音和声基础的‘主小七度音和声的处理方法,再进行创新处理,从而形成了具有布拉姆斯特色的降号音系统的和声处理手法;另一方面,布拉姆斯使用和声来进行结构上的支撑和情感的填充,主要有通过延留和声来对大乐句结构的塑造进行了粘合,并且通过对和声的半音进行、意外进行来将整部作品的每一个结构连接的更加紧密。

三、《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中单簧管的音准控制

对于单簧管来说,与其他的木管乐器不同的是其由十二度音高关系构成,在不同的音区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水平才能够控制好音准。在《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中,主要的难点就体现在对一个音在音量和情绪变化时的音准控制。

在《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的主部主题中,主要是由两个具有对比性的长句构成的,音乐的情绪主要是从忧郁的第一句(第6-12小节),通过钢琴带附点的八度音过渡,然后单簧管的旋律需要迅速向不安的情绪进行转变。主部虽然只有短短的21小节,但是对于音高的安排却具有小调色彩,主要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的三拍子律动,充分的展现了作品的音乐情感。在和声方面来看,第一句是属功能,需要通过短暂的离调后才能够到达第二句的主功能结束。由此可见,在单簧管演奏上来看,演奏者需要充分了解音乐情绪的变化,通过指法、嘴唇肌肉与口腔内部精准控制音量和音色。

结语

综上所述,自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单簧管在内的音乐艺术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而这也对单簧管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单簧管演奏者需要积极学习和创新,使得单簧管作品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演奏者应该进一步分析《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的演奏技法,深刻把握其艺术特征,从而彰显当代单簧管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桑桐,勃拉姆斯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一)[J]音乐艺术.2008,(01).

[2]张磊.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音乐艺术的发展探究[J]当代音乐,2015,(12).

猜你喜欢

单簧管大调小调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和声小调音阶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Colorful you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单簧管音色在重奏时的表现力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