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7》:形式略大于内容的反战电影

2020-09-12云飞扬

综艺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长镜头罗杰战场

云飞扬

由罗杰·狄金斯担任摄影师、英国籍电影人萨姆·门德斯导演的《1917》,是一部典型的反战电影,总评价为“形式略大于内容”,因为形式和内容都处于高阶。

《1917》是《鸟人》之后,又一部充分利用长镜头“幻术”追求效果的电影,一镜到底的战场镜像,类似于电子游戏的沉浸式表达,让观众成为一直“在线”的战场观察者,对英军少年的战场遭遇产生同理心。喜欢这种形式的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跟随主角一起上战场;愿意思考内容的观众,也有足够的时间与戏中人同步思量战争与和平、毁灭与生存的意义。

《1917》有两棵树,一棵树在开头,一棵树在结尾。一位少年在树下睡着、醒来,电影如同一本折叠的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鏖战之际,两个年仅16岁的英国士兵接到命令,须立即赶往死亡前线,向将军传达“立刻停止进攻”的信息。8个小时,两个少年必须和时间赛跑,挽救1600名士兵的生命。武器弹药有限,前方敌况未知,他们几乎无任何后援力量。

死亡寂静之地、布满尸体的铁丝网、突如其来的敌军、随时毙命的危险境况,《1917》前半部分极度写实。两个十几岁的士兵接受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在泥泞的战场中不断寻找生路,冒险进入敌区传递重要情报。

两个士兵,可以分别看作失望与希望的象征。途中,充满希望的士兵牺牲了,剩下那个曾在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中死里逃生的士兵,被死去的战友打动,重拾死者的愿景。

《1917》电影故事的客观时间为8小时,中间那一枪(黑场的几秒钟代表6个小时的流逝、死亡与重生的界限)后,士兵进入绚梦一般的超现实,一战战场好似梦境挥洒。无人区貌似无人,又似乎处处有敌人,萨姆·门德斯和罗杰·狄金斯营造出奇异吊诡的影像,令人叹为观止。

无人区樱桃花开,落英缤纷,尸横遍野,寂静到令人无从感知敌人在哪里,处处危机四伏。战场越残酷,士兵越危险,观众越被他义无反顾的前进所感动。前进是为了止戈,也许“真能阻止”更多人死去。他有明确的任务,他有生的渴望,观众跟随着他的思绪起伏,体验到了生的可贵。两个信使活下来一个,最终达成使命。

《1917》是屬于电影院的视听盛宴,那么长的壕沟,那么烂的战场,那么诚挚的情绪,那么长的、诗意的、跨过山山水水的一镜到底。“这部电影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镜头。”门德斯称,这部电影是他迄今为止完成的“技术上最困难的事情”。该片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伪一镜到底”——据统计,该片共有22个剪辑点,但均以遮挡、黑幕等方式“遮盖”。银幕上最终呈现的效果,是长达119分钟、非常流畅的长镜头。

但是,《1917》和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管虎导演的《八佰》等电影,均只截取历史的瞬间切片,拒绝承担更为广阔时空背景的大历史塑造,距离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仍有距离。

猜你喜欢

长镜头罗杰战场
山那边
消防员的一天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烤红薯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长镜头美学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