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电梯井自动提升组合模板施工技术

2020-09-12王振王晨曦

写真地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王振 王晨曦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重视新型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型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也应运而生,并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完善、成熟。

关键词: 高层建筑;电梯井;自动提升;组合模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164-01

引言:当前,越来越多的电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电梯的安全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近年来,因电梯事故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伤害不断发生的,如何确保电梯安全成为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

1 工艺原理

电梯井自动提升组合模板系统是根据电梯井部位尺寸提前制作而成,由定型提升底座、可调井筒组合内模、作提升平台的工字钢梁及旋转爬杆组成。可调井筒组合内模包括角模、中模、花篮螺栓。其中角模和中模均采用角钢作背楞、竹胶板作面板,两者间经螺栓连接而成。花篮螺栓可微调、校正组合内模的垂直度、水平度等,并起支撑固定角模和中模的作用。定型提升底座由高强度受力插销及安全插销支撑在已浇筑的井筒内壁上。整个井筒内模安放在定型提升底座上,是安装调节、拆卸内模的操作平台。待电梯井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松开电梯井组合内模。将栓有电动葫芦的工字钢梁架设在电梯井壁混凝土上,用电动葫芦将电梯井定型底座提升到下一层的现浇面处,然后用四个钢销插入事先预留的井壁预留洞上将电梯井定型提升底座固定后,即可进入下一层的电梯井模板施工。

2 主要工艺流程和要点

2.1 半自动电梯井内模板组装

先根据工程电梯井图纸对该系统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大小尺寸及分隔要求,再按照设计图纸对各构件依次进行组装,组装时应保证模板拼缝严密,夹具牢固,组装完成后对定型化模板系统用水平仪调平,确保其符合剪力墙垂直度要求,安装吊环,组装位置不应距离塔吊过远,便于一切就绪后使用塔吊进行调试和吊装。

2.2 角模、中模制作

角模及中模均采用L5角钢作为钢框,竹胶板作面板。角模及中模制作尺寸严格按照设计楼层标高进行。角模与中模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定型提升底座、角模、中模的制作应确保整体刚度符合要求,各零部件加工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要求和技术措施,确保组装时相互关联的部件之间连接吻合。定型底座及角模、中模焊接完成后应将表面的焊渣、飞溅、毛刺等附着物进行清理,并清洗构件表面可见的油污等污物,清洗完毕后及时涂刷封闭油漆进行防腐处理。

2.3 系统吊装就位

系统底座安装完成后,可择机对电梯井定型模板组合采用塔吊设备进行吊装,吊运时电梯井定型模板应保持处于垂直状态,禁止倾斜造成模板磕碰受损,吊至平台底座上以后,需要检查模板贴紧程度保证模板四周平整,再用专用把手调节地脚螺栓,直到各项标准符合要求对未贴紧的部分加适当的双面胶,对凸出较大的部位做适当修整,保证支护系统与混凝土紧密贴在一起,避免漏浆或烂根现象发生。

2.4 矫正、加固模板

组装好后进行电梯井定型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平整度及轴线结构尺寸矫正调整。矫正可采用固定在定型提升底座与角模上的花篮螺栓进行微调,矫正好后用对拉螺栓杆将内外模板进行加固处理。螺栓杆长度根据壁厚及模板而定。安装对拉螺栓时,应在内外模间加长度与壁厚相等的套管,套管可用高强度塑料管或薄壁钢管制成,保证对拉螺栓能够抽出再利用。混凝土浇筑前应在螺栓丝扣上涂抹黄油,并用塑料布或废纸包好,以防丝扣损坏,无法使用。电梯井底座上端用胶合板封口,便于电梯井混凝土浇筑。

2.5 内、外模板检查及加固

电梯井内模板与剪力墙外模应两侧同时加固,尽量避免单面加固时用力不均造成电梯井定型模板系统出现位移现象,加固完成后,再统一对内外模板进行校验,检查位移、轴线、垂直、截面尺寸等,提升系统的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2.6 浇筑混凝土

墙体混凝土浇筑之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筑5cm厚的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宜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宜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第一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以后每次浇筑不应超过1m,高度超过2m时需加设串筒,并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调整,用木抹子按预定的标高线将表面找平,上口找平时使混凝土墙上表面比设计标高低3cm~5cm。

3 电梯安装后的质量检查

电梯安装人员须在电梯安装后对电梯进行检查。此时,电梯技术人员要检查电梯的测试运行过程,通过在机房中查看各系统的运行效果或在轿厢中感受电梯的稳定性、运行速度等,判断电梯安装质量。测试运行主要由電梯技术人员完成,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对电梯的问题事项进行纠正,使电梯在空载、满载、超载情况下均符合运输要求。在对电梯进行安全钳联动、紧急断电制停等安全试验时,技术人员要监督检查实验过程,并审核试验报告。同时,技术人员还应检查包括钢丝绳等部件在内的电梯曳引系统、电梯超载报警装置等,确保其完好无损,性能可靠。技术人员还应在轿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出现左右上下摇晃时,检查计算电梯轿厢摇晃的加速度,根据计算结果,查找原因,消除摇晃现象,提升电梯运行安全系数。

结语:采用自动提升组合模板安全稳定,能保障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如采用落地钢管脚手架搭设,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周转材料用量大,工作量大,搭设质量难以控制,施工危险性增大,费用较高。如采用悬挑脚手架,扣件的抗滑力难以保证,模板架体施工难度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活安.电梯安装维保与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7(4).

[2] 张思.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分析及电梯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5).

[3] 康佳,高层建筑中电梯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8(1).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