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行立美修德教育,育德才兼备几童
2020-09-12高云梅杨玉杰
高云梅 杨玉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办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突破、精进,逐步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立美教育。而“立美修德”则是学校在多年立美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校本化德育实践模式。它试图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努力把德育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审美世界,构建起审美和道德相统一的儿童生活。
一、回归儿童:立美修德教育的指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中,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尤为密切。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促进德育的高效实施。立美修德正是将德育和美育进行有机结合和渗透,通过深入挖掘教育活动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情境中,经历美的发现、欣赏、创造和分享的过程,从而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回归儿童”是立美修德的指向,它强调儿童本身就具有一种未经雕琢的“真实美”,强调儿童的道德规则应该由儿童自己来创造。相较于传统的德育模式,立美修德教育实践的创新之处在于:更加关注从以儿童为主体的角度探讨儿童自觉能动地进行道德体验、产生道德经验、作出道德表达、实现道德成长的整个过程;更加关注儿童美感与德性的共同培育和发展;更加尊重个性,注重发规和开发儿童的潜在素质,促进儿童个性健全,使其得到主动、充分、创造性的发展。
二、课程建构:立美修德教育的路径
立美修德是学校提出的一种校本化德育实践模式,它基于德育美学观,认为儿童道德学习的过程需要美的环境、美的.内容、美的形式和美的方法,儿童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分享美的过程中会习得真与善,远离假与恶。据此,我校对儿童道德学习的方式进行了校本化的建构,确立了“立美修德:儿童生活的双重建构”这一教育实践模式。它立足于德育、美育协同统一的实践逻辑,系统支持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活动,并引导儿童主动进行道德体验、道德经验、道德表达的阶梯化学习,指向儿童纯真、和谐、有序的道德品格,最终达到自由的身心状态。(见图1)
“立美修德:儿童生活的双重建构”这一教育实践模式是踏踏实实践行十余年,并且经过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由这一实践新样态衍生出的立美修德学科课程与立美修德特色课程,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环节,全面覆盖了儿童的道德学习生活,指向了儿童道德和品格的自主完善,最终能有效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综合来说,立美修德学科课程主要包括独立学科和学科融合两部分,立美修德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德美成长课程、德美行走课程、德美对话课程三个部分。
(一)立美修德学科课程
1.独立学科,夯实根基
国家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品格提升,必须充分发挥独立学科的育人功能。立美修德学科课程坚持“以艺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线、其他学科渗透”的实施思路,致力通过四种途径加以落实:一是挖掘各独立学科的德美元素,二是设计有效实施的学习支架(包含为达到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三是在课堂开展以儿童为主体的德美学习活动,四是组织基于德美体验的儿童主体反思。这四种途径重在解决当前学科教学中重“教学”轻“育人”以及道德教育中忽视儿童道德学习主体的问题,着力夯实儿童道德成长的根基。
2.学科融合,全面提升
学校以基于项目的主题学习方式,注重挖掘各学科共有的德美元素,融合各学科教学内容,设计出了德美统整研学项目,以真实问题和任务驱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让儿童从课堂走进生活,用实践代替教材,从道德的灌输与规训走向品德的内化与深化。为此,学校共设置了12个德美统整研学主题,如“金陵那些事儿”“梧桐树下种乡愁”等,通过设置聆听讲座、实地寻访、作品制作和展示分享等活动环节,引导儿童在“立美”生活的大课堂中获得道德体验、产生道德经验、作出道德表达。
(二)立美修德特色课程
1.德美成长课程的主题化实施
学校将原有的碎片化德育活动与美育活动有机整合,开发出儿童德美成长课程。该课程包含“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舞台”和“我们的称号,三大主题课程,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道德成长。“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包含“春满石小,梧桐娃的元宵节”“传承红色基因——清明节”“文化传承民族魂,乡愁
‘粽享中国心——端午节”“团结团圆,共话中秋”等系列活动。“我们的舞台”这一主题,包含“梧桐文化艺术节”“强健体魄体育节”“创新创造科.技节”等系列活动。“我们的称号”这一主题,主要针对学校的“一班三中队”,定期组织我校的“余光中班”和“雷锋中队”“周光裕中队”“于葆林中队”三支英雄中队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
2.德美行走课程的场域化推进
学校结合校园内的乡愁馆、儿童版画博物馆和数字版画众创空间三个特色场馆,开发了包含“童心美印艺术之旅”和“小脚丫寻根之旅”的德美行走课程。“童心美印艺术之旅”借助版画博物馆和数字版画众创空间,带领儿童探寻中外版画的发展历史,欣赏历届石小毕业生的优秀版画作品,设計制作数字版画,并引导儿童参与到“儿童版画与生活”校本课程学习、少儿版画解说团、海峡两岸少儿版画交流展等活动之中。“小脚丫寻根之旅”丰富了我校乡愁馆的文化内涵,放大了场馆的育人功能,以每一届毕业生为活动主体,用多样化的形式让儿童探寻、呈现自己六年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足迹。
3.德美对话课程的多元化展现
通过整合社团活动,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开发了德美对话课程,包含“大树下的乐园”和“儿童德美论坛”两个课程。“大树下的乐园”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开拓儿童道德对话的空间,搭建儿童道德分享的平台,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提湃多元化的支持。“儿童德美论坛,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围绕一个德美主题开展活动,其主题可以是学校开学拟定的主题,也可以是班级日常生活中大家感兴趣或者有分歧的问题。鼓励儿童在集体中进行多元对话,体验和谐、自由的道德生活。
三、师生发展:立美修德教育的成效
我校在素质教育之路上矢志不渝地探索与前进,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以“立美”行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样本,“立美修德”教育实践模式不仅实现了学校德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激发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觉、能动的道德表达,激起了儿童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如此,立美修德的教育实践框架回馈给学校的还有一批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个目标一致、发展动力强劲的市区级优秀教研团队的诞生,一个个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他们既具有专业素养,又具有生活追求,是立美修德教育实践中德与美的展现者和传递者。他们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情感、人格和道德的形成,更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整体人文环境。
总之,通过立美修德教育实践探索,我校不仅收获了师生的卓越成长,也获得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立美教育的品牌内涵。
【高云梅,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校长;杨玉杰,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
责任编辑|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