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的开发
2020-09-12王建新王定国
王建新 王定国
摘要 为培育中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需要开发适应新时代学情的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在开发过程中,需确定教材指导思想,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灵魂;拟定教材教育目标,瞄准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向;厘清教材设计思路,明晰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展露教材学科意蕴,彰显国际理解教育的地方特色;建构教材内容框架,呈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全貌。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开发
作者简介 王建新,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王定国,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正高级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此,学校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东莞市教育局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抓手,从2013年起在全市各中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提升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并着手编制东莞市《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笔者有幸参与东莞市《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的开发工作,教材经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6年审定通过。回顾编制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的点点滴滴,颇有感触,下面就如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的开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确定教材指导思想,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灵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这是各学科教材编写都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的编写,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国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与沟通、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人类共同的需求,我国未来的教育要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
首先,教材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于初中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流与参与能力,在培养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学习、掌握跨文化交流的修养和技能,尊重和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关注人类未来,培养责任意识。其次,教材要遵循“国际理解”的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以及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最后,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要多样、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与体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二、拟定教材教育目标,瞄准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向
确定教育目标是教材编制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1]教育目标从价值指向上看,不仅要把国际理解教育视为中国改革开放适应世界的手段,更要让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中国促进世界发展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推器;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看,不仅要强调中国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更要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编写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一定不能偏离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等差异的理解教育,消除隔阂,促进合作,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我们在《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地方教材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应侧重让初中生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具备较好的国际交流的参与意识和沟通交往能力,养成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包容世界多元性的态度,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与自我的意识。
东莞市《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教材的开发,结合东莞学生实际、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有关论著和中小學教材,研制开发了《东莞市初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指南》,并以此为依据编写了该教材的教育目标。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多样性,了解、珍惜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努力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培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认识能力,能够从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国际社会;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并能够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培养国际沟通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积极的国际合作竞争参与意识,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并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体验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培养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和理想追求。
三、厘清教材设计思路,明晰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
教材的设计如何彰显国际理解教育素养,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一定要系统性与简约性兼顾,教材设计思路遵循教育规律,教学内容规划合理,教材章目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教材必须要遵循着从认知到发展、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愿景、从体验、思考到行动等学习认知规律,内容简约合理,穿插各种图片、表格,不会出现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减轻阅读难度。教材编排方式有利于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加上稳定的课堂学习活动呈现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分为“生活在地球村”“走近文化遗产”“知晓国际礼仪”“牵手开创未来”等四个专题,从认识“地球村”、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掌握国际交往基本礼仪、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把个人未来与世界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等几个方面展开。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身边微观现象入手到对宏观世界的思考,从体验、思考到行动的路径,传递理解、尊重、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
从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考虑,我们统筹规划初、高中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内容上,初、高中内容的安排既注意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又注意不重复、不雷同,从内容上统一规划。逻辑上,初、高中也各不相同,初中通过对生活中情景的了解和思考,体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树立国际理解的观念,初步提升国际理解的能力;高中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探究和思考人类文明、人类所共同面对的责任和规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际意识和融入世界的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上,初中教材注重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读、写、议、说、做等多种途径,增加感官体验,达到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意识的目标;而高中更注意对比、分析、探究等理性思维的方式,提升学生辨识能力,增进国际理解。总之,初中与高中对比,视角不同、结构不同、内容不同、编写体例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深浅程度不同、课堂活动不同,但是又存在着在知识领悟、价值评判和技能掌握上的承接性和统一性。
四、展露教材学科意蕴,彰显国际理解教育的地方特色
在编制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的过程中,怎样让教材具有国际理解味道,而不是思想政治读本或者普通读物,一直是我们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反复考虑的问题。我们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第一,坚持可读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本书内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兼顾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编排结构上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出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版式上图文并茂,符合普通初中学生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第二,坚持时代性与学生需求的统一。课文内容反映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包括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发展、环境、资源、科技伦理等问题,以及人类应如何采取行动和对策,青年学生对人类未来所肩负的责任,等。这些内容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符合初中学生的需求。第三,坚持思想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本书编写中重视国际理解基本理念的教育,重视价值观念的引导和传递。同时,更加关注东莞初中生的实际,在情景设计、探究与体验设计上充分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学生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可操作性。第四,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教材编写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共同价值;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认可、尊重其他文化,并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在教学目标上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参与能力的中国人,兼顾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另外,作为东莞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充分关注广东省的省情、东莞市的市情,融人较多广东元素、东莞元素,贴近东莞学生生活实际。在情景阅读、拓展与链接的素材选择上渗透东莞元素,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设计符合东莞学生实际的项目。教材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文化多样性等知识,从内容的深度和知识的逻辑而言,适用于普通初中学生使用。
五、建构教材内容框架,呈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全貌
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最重要的表象,即内容框架,如何呈现也是我们在教材开发时反复斟酌,在不断推倒重来的煎熬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的整体内容及主要观点,要符合我国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要求,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树立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未来,做一个有责任、有远见、有理想的青年。这就需要在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内容框架的建构上,要立足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本土、本国文化为中心,特别要突出地区特色。教学内容选择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民族味”和“国际味”,学习活动设置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知识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形式新颖,课堂活动设计要具创新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的激发、运用与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提升。
我们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教材共设置四个单元共十六课,每一课三目。目是构成本书的基本单位。每一目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情景阅读、课堂活动、知识卡片。情景阅读环节中,通过文字、图片、漫画、表格等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激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情景的影响下运用原有知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活动即写一写、填一填、议一议、辨一辨、连一连、做一做等,活动简洁而且操作性强,让学生结合学习目的,在动脑、动嘴、动手的活动中达到动情、动心,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在知识卡片环节中,则用简洁的语言、数据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每一课的末尾都有一个“拓展链接”,是对前述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链接与情景阅读前后呼应:情景阅读重在导人,拓展链接重在回归。在教材的情景阅读、课堂活动、知识卡片等环节中,选取了大量带有广东、东莞地区特色的素材,一方面,让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居住地区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热爱故乡、关心社会的情感。
《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身边出发、认识自己与世界一学会尊重、理解与包容一掌握交往礼仪、懂得沟通,胸怀祖国、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第一单元“生活在地球村”,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当下的世界,认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以此为国际理解的起点。本单元共4iPr:人类大家庭,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大家庭,学会相互尊重;世界零距离,随着交通与通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村里的人们联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密切;和平的愿景,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学生要做和平的守望者和维护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地球这个家园里,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要爱护环境。第二单元“走近文化遗产”,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与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和了解代表各国不同文化的文物、建筑、表演艺术、手工技能,增强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人类文明的意识。第三单元“知晓国际礼仪”,主要引导学生在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友好往来过程中,了解掌握国际通行礼仪,注意到一些国家和民族特别的风俗,增进国际理解的能力。了解人际交往中的通用的礼仪、了解不同地区手势的不同含义,注意饮食礼仪,文明出境游。第四单元“牵手开创未来”,主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已、胸怀祖国、面向世界,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各国人民是命运共同体,人类要有面向未来的责任感,面对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世界,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之才。[2] 总之,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开发的过程,对于参与编撰的老师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对国际理解教育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开发出高中版和小学版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形成完整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体系,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促进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变迁。
参考文献:
[1]杨培明.文化理解视野下国际理解教育新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8-11-15(07).
[2]王定国.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1-99.
责任编辑|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