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的应用探究
2020-09-12张佩
张佩
摘 要: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监管日益规范的今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检测工作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使用安全的关键。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工程建设施工市场现状,检测单位及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无损检测技术的认识。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检测工作质量,为指导工程建设施工、弥补施工质量缺陷奠定基础,为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建筑;工程检测;无损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115-01
引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其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做好全面的检测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建筑的标准。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检测主要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采取无损检测技术,不会给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同时还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建筑结构缺陷,节约建筑工程检测的成本,总体而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1 建筑无损检测技術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建筑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结构检测效率得以提升。无损检测技术指的是:在不破坏建筑性能结构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其利用声原理、光电、磁学等,作为传播媒介,完成无损检测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常用的检测技术中,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实现建筑内部的特征与质量检测。射线检测技术能够分析出建筑结构存在的缺陷位置与状态。涡流检测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来探测金属等导电构件内部近表面的质量缺陷或金属性能变化情况。渗透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构件缺陷的性能与状态。磁粉检测技术能够探测出构件缺陷的尺寸大小、位置等。
2 无损检测主要技术分析及应用
2.1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它可以穿透实心的物件,然后对其内部进行全面的检测。在进行内部结构的缺陷检测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超声波检测的灵敏度要比射线检测的灵敏度高很多,超声波检测的方法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超声波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频率的电振荡高压电晶体,这样就可以使电压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机械振动,进而发出电波,高频电振荡的频率决定了超声波的频率,并且随着高频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产生的振动频率超过了20000Hz,其每一秒的振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达到了人耳听到同步到的频率。因此将这种超声波称作是超声波。超声脉冲用超过20000Hz的频率穿透混凝土,这样就可以开始检查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是不是存在着问题。
2.2 涡轮无损检测技术
涡轮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的,电磁感应能够通过涡轮的变化来进行工程缺陷的检测以及性能的调整。在运用这种方式的时候,要注意的是线圈形式需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保障对检测目标的准确实现。相对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而言,这种技术在成本上占有很大优势,并且检测的速度较快,检测人员能够较早地知道检测结果。涡轮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应用:(1)电磁反应能够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度以及硬度进行检测,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找到存在的缺陷;(2)通过电磁反应的线圈探知,可以进行金属制品以及钢铁等能够导电的材料的检测。这种方式能够对建筑进行材料上的更为细微的区别,能够有效评定材料的质量。
2.3 磁粉无损检测技术
运用磁粉来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了磁粉的磁性,一些表面不连续的材料能够吸附这些磁粉,在阳光下仅用肉眼观测就能够看见这类磁痕。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对磁痕的分析来判断建筑物中材料的不连续位置,并且对位置、大小以及严重性进行判定。通过磁粉的检测工作,能够判断出建筑材料的优劣程度,并且结果显示时间比较短。磁粉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点:(1)在对金属质地的材料进行检测时比较有效,在阳光下,检测人员能够轻易分辨出表面缺陷,不需要用到另外的工具材料;(2)在对工件表面以及近表面方面的效果较好,能够保障工件的质量检测的有效性。
2.4 渗透性无损检测技术
所谓的渗透性检测,并不是说将水渗透到建筑材料中,而是将一种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的染色颜料或是荧光剂直接涂抹在工件的表面,这种材料能够自动深入到工件的缝隙中,待材料干燥之后,检测人员需要将液体清除,通过其留下的痕迹来判断缺陷的存在。这种方式在观测上比较直观,液体渗透进工件的程度能够有效反映出缺陷的状态,使得检测结果更加深刻。这种渗透性的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非金属表面或是非疏孔性金属,像是铸件、气孔、折叠与焊接等。
2.5 射线检测无损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仪器将射线发射到墙体上,通过射线的穿越来对材料不同部位产生感知。感知主要是针对强度的衰弱来进行的,能够形成内部的不连续图像,为检测人员的判定提供依据。相对于其他检测技术,射线检测的技术含量较高,对内部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强度可以起到预见作用。这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能够有效探测出工件的缺陷,像是复合材料的缺陷或是焊接工艺的缺陷;对建筑要件的比例也能够从尺寸等方面进行质量把关;同时还能够对建筑工艺进行动态的分析,通过图像来判断施工工艺的优劣,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2.6 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用来检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该技术是通过红外摄像电子摄取混凝土连续辐射红外线的辐射信号,将信号进行处理后,转换为混凝土范围内温度场的分布图像,人们根据温度场的分布图像,能进行直观地判定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缺陷和损失,从而对其质量进行评判。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有:不用与建筑物进行接触,并对其内部结构无损伤,能够快速扫描不同温度场,并可以实施遥感检测等。
结束语: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取得蓬勃发展。现阶段,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确保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建筑工程完成施工后,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游鸿川.试论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门窗,2013,05:129+132.
[2] 乔伟峰,杨科伟,李舒萍.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