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2020-09-12李得鹏
李得鹏
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
1、超载放牧
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
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
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特别是高寒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草地,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受到破坏,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极容易引发严重的沙漠化和荒漠化。青海省都兰县地形比较复杂,气候多样,拥有着比较丰富的草地资源,在草原当中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很多植物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是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宝贵的中药资源,同时这类植物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证草场生态多样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利益驱使,很多违法分子偷挖乱踩野生草药,这也是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策划的一个主要原因。
4、草地建设滞后,毒草侵占
由于基层地区的经济收入有限,根本不能够从财政资金当中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不合理的放牧,不科学的开采,草原蝗虫鼠害共同作用之下,使得草场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而有毒有害杂草自身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终会造成草场当中的有毒有害杂草迅速扩张,牲畜在采食有毒有害杂草之后,造成中毒死亡,威胁到当地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二、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建议
1、提高认知,转变理念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生态安全,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在广大农牧民群体当中加快宣传国家草地法、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牧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夯实畜牧养殖产业,增加畜牧经济的发展能力,对推动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好村具有很大作用。地方主管部门还需要转变理念,提高认知,尽管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也需要从财政资金当中划拨出专项资金,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将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实现人才和谐发展,确保农牧民群众能够依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2、注重做好草原蝗虫鼠害的防治工作
草原蝗虫鼠害是威胁草原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自然因素。在防控和治理草原蝗虫鼠害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草原蝗虫鼠害预测预报基础数据为出发,以生物防治,生态治理为主要手段,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示范带动,加快构建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利用化学手段防治草原防除蝗虫鼠害时,应该避免对草原蝗虫鼠害的天敌造成损害和威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安全。
3、积极发展人工种草,转变养殖模式
發展人工种草是解决草畜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优质牧草能够减少动物在草场放牧的频率,减少对草场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通过人工行为发展人工种草,每年的亩产量是天然草场产量的10倍以上。结合辖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实际以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利用辖区范围内的荒地,积极开展人工种草,科学搭配牧草品种,推动本地区草地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在发展人工种草大背景下,还需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积极发展设施养殖模式,综合利用好农作物秸秆,减少在天然草场放牧的频率。
4、加强有毒有害杂草,防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当地草原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辖区范围内草场中有毒有害杂草的调查,掌握主要种类,并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积极宣传有毒有害杂草的危害性以及常见的防治措施,确保农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到有毒有害杂草的防虫工作当中,实现群防群治。在草原有毒有害杂草防除结束之后指导养殖户及时开展补种,播种优质牧草,恢复草原植被,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816199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镇林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