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秋燥,须分温凉
2020-09-12
天气变凉,很多人开始出现咽干、咳嗽、鼻塞、流鼻血、便秘、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你是否知道,不同体质的人群遇到秋燥会有温和寒的不同症状?应对秋燥带来的烦恼,是否有针对性的办法呢?
“秋燥”还分温和寒
中医认为,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多发于初秋时节,临床上表现为口舌干燥、舌苔偏黄、舌质红;口渴,喜欢冷饮,大便干燥;咳嗽容易出现气粗、气急。如果是温燥之象,可以多吃梨、銀耳、苦瓜等偏寒凉食物。
凉燥多发于深秋,主要表现为身痛、头痛、恶寒无汗、口干、喜热饮等。
燥邪除了和季节变化有关,和人体本身体质也有关系。热底的体质被燥邪所伤,容易表现为温燥;体质本身偏寒底,则容易表现为寒燥。这时,建议多食用温润的当季水果——杏。杏可以补水镇咳,但不可过量;杏肉不错,但杏仁有毒性,要避免用杏榨汁,以免过多吃进杏仁。
应对“秋燥”有妙招
1. 皮肤干燥 秋天喝蜂蜜水对于滋润皮肤特别有用,可以避免糖分过多摄入,同时也能借助蜂蜜的良好口感帮助人体摄入更多水分。
2. 燥咳不止 应对秋燥引起的干咳,可以用桔梗、玄参、麦冬这三味药材炖骨头汤喝,没时间煲汤的办公室人士直接泡水喝,也可以起到滋阴润喉的作用。蜂蜜雪梨水也有化痰止咳润肺的作用。
3. 鼻敏感 秋天不少人群容易鼻子发痒发干、打喷嚏;严重的会流鼻血,这也是燥邪伤及肺阴,肺气耗损所致。可以在夜晚睡觉时开启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在房间里。
4. 大便干结 中医认为,秋燥侵犯于肺,肺燥会引起肠燥,所以秋天多食用润肺食材,秋天煲汤、煲粥的时候可以加入天冬、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桔梗等药材,对于养阴润燥润肠是很有好处的。必要时加一点麻子仁润肠通便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秋季要“少辛增酸”。少吃辛辣,辛辣吃多了,发汗厉害,本来就水分不足,还进一步流失,所以属于“宣发”;多吃酸则是属于“收”,可以补养肺气,也有助于养肝。酸味的乌梅、橘子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山药、芋头、莲藕等也是秋天健脾的好选择。莲藕生吃是滋润的,煮熟之后则偏温热,秋季莲藕切片凉拌就很好。另外,马蹄生吃或与甘蔗、茅根、红萝卜一起煲水喝也非常滋润。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