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洱市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与计划
2020-09-12黄晓旭
黄晓旭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蔬菜产业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区域优势等条件,把果蔬产业做大做强。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果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逐年提升。
一、思茅区蔬菜种植情况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南部,澜沧江中下游,是普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国土面积3928平方公里,辖5镇2乡、56个村和17个社区,总人口31.4万,聚居着汉、彝、傣、哈尼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6%。近年来,区城市建设扩容,原有的思茅镇、南屏镇为主的城郊高产稳产蔬菜基地被征用,造成蔬菜基地面積减少,产量不足,蔬菜供给不足的现状,致使城区蔬菜自给率仅占30%,缺口达70%,导致思茅区蔬菜生产供不应求。2015年,全区常年菜地面积为7000亩。蔬菜总播种面积约40000亩,平均亩产量1250公斤,总产量50000吨,实现产值约1.5亿元。经发展,2019年全区常年蔬菜面积13000亩,蔬菜总播种面积约60000亩,平均亩产量1300公斤,总产量78000吨,实现产值约2.3亿元。
二、“十三五”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1、组织领导方面。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从各相关单位抽调成员组成的蔬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二是层层签订蔬菜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分级负责制,把蔬菜生产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三是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适宜区域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先后在永庆村、箐门口村、挖令村、下寨村、整碗村等地建起了规模不等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蔬菜生产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区常年累计耕地面积由“十二五”期间的32156亩,扩大到52500亩,增长63.3%;蔬菜累计总产量由“十二五”期间的210635吨,扩大到337200吨,增长60.1%;蔬菜累计总产值由“十二五”期间的53700万元,扩大到99200万元,增长84.7%。
3、无公害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先后在倚象镇永庆村、下寨村、半坡村,思茅镇箐门口村,南屏镇三棵村、整碗村,云仙乡挖令村等地新建基地5098亩。部分蔬菜种植户零星建设大棚,现已进入蔬菜生产。
4、蔬菜流通体系发展布局初步完成。一是配送公司建设。现有普洱金孔雀农副产品配送公司和普洱市诚为民菜篮子专业合作社对主城区的超市、直销店、宾馆、学校、部队、小区等进行配送蔬菜产品每天约8吨。二是菜篮子直销店建设。现有菜篮子便民直销店27家。销售农产品种90多个,蔬菜平均价格低于市场10%左右,做到了惠民、便民。三是着力做实利益联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直销店统一建设蔬菜直供直销专区及扶贫专区。
5、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一是试验示范成效显著。先后完成倚象镇永庆村、南屏镇整碗村、五里河电蔬菜示范园建设,共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200余种;完成台湾黄皮水果甘蔗、景东晚芒引试、火龙果、沃柑、褚橙、草莓等水果试验示范项目。二是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在全区7个乡镇34个“一村一品”发展基础好、贫困户产业集中度高的贫困村中设置8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做好农户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落实农户产业扶贫政策。全区累计举办技术培训60期335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500份。
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为推进蔬菜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大了基地认证力度,在各蔬菜基地统一安装《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管理制度》、《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思茅区无公害蔬菜农药与化肥使用管理规定》标识牌。全区建立了16个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点。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由于产业资金投入有限,许多地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产业发展上,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2、技术带动能力弱。思茅区特色产业种类多,规模大,一些产业的技术要求较高,懂农业的技术性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题突出。其次,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科学种养殖技术不高。特别是贫困群体中绝大部分是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发突出,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发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不明显。思茅区的专业合作社普遍以技术含量较低、效益相对较小的种养殖技术为主,档次不高,规模不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合作意识不强,与农户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生实际效益的较少,有些项目带动农户较少,没有发挥真正的带动作用。
四、“十四五”加强蔬菜产业体系建设
1、加大生产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各基地逐步向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发展。
2、做好科技培训。通过课堂及田间观摩等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重点加强蔬菜、水果技术培训。
3、进一步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思茅区产业扶贫农副产品直销工作,围绕产业扶贫逐步解决贫困山区农副产品销售问题,认真做好配送、直销的数据及信息的统计工作,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
(作者单位:665000云南省普洱市茶业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