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保无人机助飞西藏绿色农业
2020-09-12王丽娟
王丽娟
长期以来,病虫害对于农业发展都有极大的冲击和危害,限制了粮食安全增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今天依然只能以化学药剂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为了加强化学药剂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效果,开始尝试使用植保无人施药,相较于传统地面施药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值得未来推广。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与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所以长久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我们的一大关注要点。在粮食生长过程中,除了水源、气候、种子等因素外,防治病虫害在其中也起了重要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长期的种植历史中也是与病虫斗争的过程。今天由于农药长期反复的使用,受污染的耕地面积已经逼近2000万公顷,不仅减少了粮食产出,更是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传统施药给耕地带来的污染和风险,在该领域不断创新施药技术手段和机械化水平,是进一步推动农业增产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地面施药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现在常用的精准施药技术以地面喷雾机具为主,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农药残留,但是对面部分作物还是面临着作业困难的困境。为了进一步加强精准施药技术,目前开发出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在无人机上搭载配药装置,借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实现对无人机的远程遥控,在机械设备的配合下完成定量喷药,相较于传统施药技术,显然具备更多优点,市场前景良好。
一、农用植保无人机特点
1、喷洒效果佳
使用无人机进行低空作业喷洒,配合计算机系统以及传感机械,再利用精准的导航系统调节无人机和农作物间的距离,使用雾化器来加强雾滴 的整体均匀性,这样喷出的药液就能够均匀地落在农作物表面,既能有效实现覆盖,又能避免多喷。
2、无人驾驶
无人机的作业全程都由专人远程操控,在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的帮助下甚至都不需要专业的飞行员就能完成,这样就降低了所需的人力成本,也实现了人药分离。
二、植保无人机对西藏病虫防治问题的有效解决
长期以来农业病虫害都对西藏自治区的粮食生产与安全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仅限制了粮食增产,还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了西藏农业的发展。近些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病虫害不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气候变化,从1981年至2017年这段时间来看,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为病虫害的频发出现提供了温床,因此近些年来西藏自治区的农业病虫害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其次是西藏自治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青年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打工,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从事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成本不断增加,显然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再者是长期以来施药技术的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突破,施药机械水平的落后以及人为操作的失误等原因都会造成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最后是西藏自治区特殊种植情况所造成的的,由于饮食习惯和气候等原因使得长期西藏都以种植青稞为主,变相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给发生大规模病虫害提供了条件。
现阶段为了加强施药效果,开始选用植保专用无人机完成航空施药作业,从结果来看显然更加精准和高效。根据数据来看目前的无人机施药作业效率已經是传统人工施药20倍以上,是机械设备施药10倍,其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从效果来看无人机施药更能够及时准确且有效地防控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和传统施药技术对比显然在地形上不受限制,同时加大地降低了所需人工成本。并且施药过程中只需由人工远程操作即可,实现人药分离,极大地避免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此外,无人机施药过程中借助于下旋气流能够让妖姬更为均匀、稳定地输送到种植物上,实现精准施药,加强使用效果,从而让农药的使用逐渐递减。
总之,现阶段在国内有不少地区已经逐渐开始推广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农业增产、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耕地保护效果起到了重要效果。一些省份为了加快推进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中的使用,还专门为购置无人机的个体户提供一定的补贴,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无人机植保是要队伍为农民提供相关服务。可以预见的是,在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下,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发展将得到新助力,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单位:857000西藏日喀则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