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关系及策略

2020-09-12刘安乐杨承玥秦趣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贵州省

刘安乐 杨承玥 秦趣

摘 要:梳理旅游人才和旅游产业需求相互关系分析,介绍了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旅游产业需求现状,构建位序匹配模型,对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匹配状态及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并从以市场需求构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旅游人才供给能力;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人才供给质量三个方面提出贵州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产业匹配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业;匹配关系;供需匹配策略;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12

0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兴起,相应的旅游类专业发展则较为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伴随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其对具有专业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并且对于各种类型旅游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旅游人才主要的培养地则来源于各大高校,高校培养旅游人才的质量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但目前贵州省高校旅游专业培养规模较小,人们对于旅游专业的接受度不高,这一系列因素制约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而旅游人才是否跟得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关系调研,梳理出贵州省旅游人才供给和旅游产业需求客观现实,提出贵州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策略。

1 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相互关系

旅游人才培养是旅游产业發展的人力资本要素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投入,而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为旅游产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发展基础条件。同时,旅游产业需求一定程度控制了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旅游产业是旅游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的缘起,回顾国内外旅游教育历程发现,传统旅游部门(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的发展促进的旅游教育的诞生。因此旅游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旅游产业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对接地方旅游产业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适应地方旅游产业市场客观要求。

2 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与旅游产业需求现状分析

2.1 贵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和高考志愿网填报系统整理,从高校旅游在本专科高校数、校生人数、本科专业数、专科专业数等几个指标统计2017年贵州旅游人才培养供给基本现状统计结果如表1。

从高校数看:省会贵阳的本科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贵州省的其它州市,目前贵阳有旅游专业的本科高校有9所,专业高效为6所,占了整个贵州省的旅游专业本科高校数量的半壁江山,而其它八个地州市则分别有一所旅游专业本科高校,高校资源主要向省会城市集中。从旅游在校生人数看,全省在校生总量仅为16531人,旅游专业招生规模仍然偏低,旅游教学的资源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贵阳市旅游在校生人数占贵州省在校生人数一般以上,其中旅游在校生较少市州为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铜仁市。整体上看旅游在校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分布差异较大。旅游人才培养供给较为集中。从旅游专业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现,高校旅游专业的设置也显得比较单一且专业总数较少,本科层次专业少,专科层次专业较多,总体上看专业设置层次有待提高。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贵州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数最多,其次是酒店管理,而旅游的其它相关专业比如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则寥寥无几,专业多样性有待加强。

2.2 贵州省旅游产业需求现状

贵州省属于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近年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从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年际变化来看,2017年的旅游总收入为7116.81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41.56%;旅游人数总计为74417.43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了40.02%。总之,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也逐年增长,通过查阅资料,从旅行社数、星级酒店数、旅游景区数以及旅游接待规模(入境和国内旅游人次)及旅游发展水平(旅游总收入)6个方面统计旅游产业需求情况如表2。

2.3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与旅游产业需求匹配关系

选择旅游在校生人数作为旅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的代理变量,旅游总收入和旅游行业规模(旅行社数、星级酒店数、旅游景区数之和)两个指标作为旅游产业需求的代理变量,因两者指标不可比,因此本文采用位序法判断二者匹配情况。

为了进一步划分匹配状态及其供需匹配类型,结合排序结果按照,将匹配状态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匹配、不匹配、极不匹配。根据位序差异将位序差小于2为定为匹配,位序差(2,4)为不匹配,位序差≥4为极不匹配。为确定匹配的等级类型,结合排序结果,按照位序1-3(含)为高水平(供给/需求),4-6(含)为中等水平(供给/需求),7-9(含)低等水平(供给/需求)三个等级。结合供需匹配关系,高水平同步型、低水平同步型、中等水平同步型、高水平供给/需求滞后型、中等水平供给/需求滞后型、低水平供给/需求滞后型等9个类型。并将匹配结果统计如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贵阳、黔东南州、黔南州匹配状态较好,均为高水平同步匹配类型;六盘水市虽然为匹配状态,但是出于低水平状态,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产业发展均需要快速提升。值得提出的是,铜仁市和黔西南州为极不匹配状态,但二者匹配类型正好相反,其中铜仁为供给滞后型,而黔西南州为需求滞后型。进一步统计发现,旅游人才供给滞后型相对较多且多出于中低水平匹配类型,主要有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表明贵州省旅游人才供给整体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人才培养供给,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匹配。

3 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协调对策与建议

3.1 以市场需求构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贵州省旅游人才培养规模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也存在不匹配问题。旅游人才培养市场导向不足,旅游人才能力市场导向不明确。据此本文提出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适应实践需求的能力为导向,将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解构为职业基本要求、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分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旅游国际视野与前瞻性能力;专业实操技能,熟练行业工作的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手段拓展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3.2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旅游人才供给能力

目前,贵州省开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有37所,其中本科高校17,专科高校20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总体不多,从旅游人才培养规模上看,年均毕业生仅为4000余人(在校生除以4估计)。同时,“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5年以来,旅游发展年均增长超过50%。旅游酒店特别是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快速兴起,加上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和提档升级建设,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特别是高层次旅游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因此,贵州省还需必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增加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从培养量上实现初步匹配;另一方面,高等学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扩大旅游人才供给规模。

3.3 推进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提高人才供给质量

3.3.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旅游人才

了解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及有关信息来完善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式,旅游人才培养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实行1+X的旅游培养模式,最终促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3.3.2 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优化课程体系

第一,大幅度强化旅游行业岗位职业服务技能和服务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幅增加实践实训类课程,理论课程体系也围绕岗位能力全面优化,逐步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此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增设地方文化、地方行业等相关课程,实现专业毕业生储备能力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衔接。

第二,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理念,强化与行业生产过程对接。旅游行业生产过程涵盖面广、服务对象复杂,生产过程对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要求高,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管理办法将专业教学过划分为校内理论与实践训练阶段和校外(职场)实践实战阶段。在校内理论与实践训练阶段,根据行业生产过程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均配套独立实践实训课程,如旅游资源调查、旅游礼仪、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线路设计与策划等。此外还针对旅游管理生产过程复杂性和语言技能要求,先后设置旅游英语、旅游口语、酒店口语、普通话等。在校外(职场)实践实战阶段,根据行业生产认知过程,先后設置行业见习、行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实习教学任务,有效将旅游行业生产与专业教学过程有效衔接。

3.3.3 采用“教师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学校”模式,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采用“教师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学校”模式,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与评价相结合。采用鼓励教师去旅游企业兼职或顶岗实习,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产业的最终动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或代表岗位的员工走进学校,让他们来为学生传授岗位中的一些经验,增加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及经验。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3.3.4 以满足教学需要为立足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设施完备的校内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按照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新建和改扩建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着重选择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理念超前的旅游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和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和现场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 [J ].旅游学刊,2004,(07):26-30.

[2 ]朱永民,黄群群,方灿林,等.安徽省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2):85-88.

[3 ]张蕾蕾.河南旅游高校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协调性研究 [J ].中外企业家,2019,(32):199-200.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