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2020-09-12赵海燕
赵海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向来重视农业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能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本文就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
一、农业种子栽培管理中的问题
1、农业市场缺乏监管
农业种子的选择和采购对于后期栽培具有深刻影响,而市场管理机制落后直接引起农业种子经销的混乱。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且有部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其对于农业种子经销市场的关注度不够,这使得农业种子经销市场监管机制不全,经销市场管理混乱。同时部分销售商自身不了解种子管理知识,这使得农业种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处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经销商一度哄抬种子价格,这破坏了种子销售市场,给农民带来较大损伤。
2、施肥过程不够合理
受种子类型差异的影响,耕种的方法也有较大不同。在实际播种时,大多数农民会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耕种方式,该种植方式虽具有一定合理性,然其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相对有限,即耕种方式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施肥不合理是农民耕种方式应用缺陷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如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氮肥较多,然而缺乏钾肥的应用,这使得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并且农作物的产量所有降低。
3、种植密度控制不当
合理控制农作物种植密度,能给栽种的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然而出于提升作物产量考虑,有部分农民会盲目性的增加播种密度,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单位面积产量往往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影响了农民的实际收益。
二、农业种子高产栽培应用要点
1、强化栽种前的种子、土地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在进行农业栽培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农作物品种,实现农作物种子与土地土壤条件、化学成分、气候条件的统一。
(1)优质种植挑选。挑选优质的种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业种子高产栽培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在优选种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其一,在挑选种子前,先需要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系统评估,然后选择符合本种植区生产条件的优质种子进行栽培。其二,当种子满足生长条件后,需就种植的发芽率进行分析确认,选择具有较高发芽率的种子;同时去除干瘪、烂掉的种子;此外,应做好种植的包衣处理,在预防病虫害的同时,提升种子生长能力。其三,做好种子存储管理,避免在栽种前,种子发生虫蛀、变质等问题。
(2)合理处置土地。优化耕地处理,能为种子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土地肥力进行评估,要求种植区域土壤质量好、肥力较强,满足目标种植物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做好土地整理,该过程中,要进行土壤翻耕、整平处理,避免土地过渡压实,同时应保证土壤吸水、排水性能突出。此外,在土壤整改时,应适当的增加尿素和植物灰等废料,以此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严格落实播种后的农作物管理
(1)注重农作物搭配、种植的合理性。基于高产增效目标,在农业种子栽培时,应在考虑土壤、气候条件的同时,注重农作物生长特性分析。一方面,应注重单五中的密度管理,要求农作物种子密度合理,同事横纵对齐;另一方面,在不同物种相间播种时,需考虑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不同农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譬如,可在玉米地里播种一定的大豆,这样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保证玉米生长良好的同时,提升大豆产量。
(2)做好各类灾害的有效防治。农业灾害防治是田间管理的重要事项。从农业栽培过程来看,灾害防治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防治和有害生物防治。就自然灾害而言,铺设多层薄膜、建立温室等都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在这些防治措施应用中,应注重本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分析,然后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就铺设多层薄膜、建立温室作用效果来看,其能有效地抵抗低温、霜冻等恶劣气候环境对农作物的损坏。而在病虫害管理中,应覆盖农作物裸露部分,或者在適当的时间喷洒适量农药,以此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3)加强栽种农作物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的关键内容;其在农作物增产增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农业灌溉而言,农民应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然后积极地向研究人员学习新型灌溉方式,确保灌溉的合理性。如进行水稻种植时,应在返青分蘖期实施浅水灌溉;而在收割前15d左右,应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作物灌溉,能有效满足农作物对水的要求,提升农作物产量。
农作物施肥管理要点包括:其一,在施肥前,应就农作物品种、生长特性、土壤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合理选择施肥类型、施肥总量,确保施肥的合理性,这样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使土壤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其二,在施肥过程中,应注重有机肥的合理利用,这是因为有机肥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矿质元素、二氧化碳等物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其三,在工业化肥使用中,应注重使用方法管理,避免大量化肥堆块使用,造成土壤板结等。
(4)加大新型种植模式的应用。新农业经济体系下,为保证农作物产量,还应注重新型种植模式的应用。譬如,在农业种植中,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采用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等种植技术,实现农作物栽种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样能在一地多用中,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
3、合理使用农作物收割技术
农作物收割是其栽培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新时期,应加大新型科技设备在农作物收割中的应用,这样能有效提升收割的效率,减少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作物收割技术选择中,不仅要考虑设备收割效率,收割操作的技术实力,同时需将收割后农作物的储存或加工考虑其中,实现农作物与收割技术的统一。
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直接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新时期,农民只有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系统化的使用高产栽培技术,才能有效地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民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73400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种子技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