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化工仪器设备管理探究
2020-09-12王舒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王舒(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0 引言
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工程师资格国家互认,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突破。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化工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程实践类专业,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正面临着重新定位和不断创新[1]。实验室作为培养化工人才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水平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发生较大变化,实验室拥有的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数量及配置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达到的科研成果。伴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大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得高校化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精密程度不断提高,这些设备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在这些高昂的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办法,导致普遍使用率不高、重复购买、管理混乱等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还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普遍降低。因此,探讨研究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物尽其用,对化工类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化工仪器设备分类与管理模式
1.1 一般仪器设备
一般仪器设备主要为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服务的,价格不高,学院以实验耗材计划上报给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审核,再转交给国有资产管理处进行采购,主要包括玻璃仪器、杂品等.
1.2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主要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或一些科研项目而购置的,这些仪器设备价格一般在10万元以上,由申请院系向国有资产管理处上报《贵重仪器可行性论证报告》申请采购,经审核再由学校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等一系列标准程序。在采购成功后,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室专人负责,实验员或科研项目负责人定期进行维护,并于每年进行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
1.3 现有仪器设备管理模式为分散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1]
顾名思义,分散管理意味着仪器设备产权属于学校,由学院、专业管理,按照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权划分给各专业实验室。集中管理的做法是,成立学校直属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与学院级别平行,主要对全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就是产权属校方、管理属中心,使用需申报、中心再安排。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益弊(优缺点见表1),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严重影响着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同时也使得仪器设备在管理过程中衍生出需要其他问题,给实验教学带来较大影响。
表1 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主要表现为:
①仪器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同一人,会出现工作内容交叉或漏下等情况,导致仪器设备的管理较为混乱。
②新购买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未做到立即上墙,新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固定参数贴错标签,出现人为的马虎大意等行为。
③一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缺少正确标准的流程、操作规范,给具体实施使用带来较大困难。
(2)不注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难以对仪器设备故障进行修理或产品升级,一些零配件松动或设备腐蚀等现象发现不了,长此以往造成仪器设备的老化,严重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资源浪费。对于老化了的仪器设备,未能做到及时报废或看管,还容易出现零配件丢失或仪器设备丢失的现象,在仪器设备移交、购买、使用人处理时未作记录,仅凭记忆,致使在有关仪器设备的归属人的问题中一团乱麻,在固定资产核算与清理时无法确认仪器设备的去向,埋下隐患。
(3)一些采购到的仪器设备使用匹配度、使用率双低或重复购买率高,其原因是:
①前期市场调研不足,预算价格与设备参数不匹配或采购标的设备满足不了实验需要,致使采购后的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
②由于粗心大意或准备不充分,选购到已被淘汰的仪器设备,质量不好,闲置无法使用,造成经济损失。
③现行的仪器设备分散管理模式,各学院按需申报,学校未能进行统一管理或分类,购买的仪器设备出现重复率较高,而使用率却较低[2]。
(4)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未能全面接受对仪器设备管理培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往往是该实验室的实验员,除承担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外,实验员还要完成实验教学的相关工作,工作量较大,因为实验员不是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人,也就很少能够接受到正儿八经的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对不同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注意事项知之甚微,在后期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将会出现知识盲区。
(5)共享机制较差,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对象较多,仪器设备的归属权、使用人和服务对象不一致,资源共享的观念还比较弱,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有考核和评价,但在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等方面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与评价机制。另一方面,仪器设备实现共享开放使用后,配套经费与专业维修人员费用也将成为仪器设备投入的一部分,而现状是仪器设备在前期购买时资金投入巨大,在中后期使用和维护上相形见绌,影响着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的效率。
3 仪器设备管理的建议举措
按照化工类专业仪器设备分类、现行的管理模式特点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情况,提出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原则、建立动态管理系统,解决高校仪器设备使用中的矛盾,物尽其用,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
3.1 仪器设备管理原则
仪器设备的管理原则就要在全程化中实现科学化管理,全过程包括仪器设备的申报、论证、购买、验收、使用、维护、报修、报废的每一步骤之中。
(1)申报的必需原则,前期申报仪器项目时,要做好充足的调研,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参数、指标、价格、品牌等做到充分的比较,把资金花到刀刃上。
(2)论证的必要原则,论证对购买仪器设备非常重要,一些重复购买、盲目购置的问题可以通过必要的论证得以化解。
(3)购买的诚信原则,对于中标厂商的仪器设备,信用度好的厂商就能避免采购到淘汰、质量差的设备。
(4)验收的保存原则,记录好原始纸版和关键环节的照片影像,建立技术和影像档案。
(5)使用的培训原则,仪器设备的负责人、管理人和使用人先期要接受培训、学习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6)维护的长期原则,仪器设备的维护是细水长流的过程,定期、彻底地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可以有效的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7)报修的“不怕麻烦”原则,缝缝补补又三年,及时报修可以降低仪器设备的损耗,提高利用率,不要等到仪器设备不可使用时造成资产浪费。
(8)报废的无用原则,对于损坏严重、超使用年限等要被淘汰的仪器设备,鉴定后可进入报废程序,对于有部分价值,可二次利用的仪器要进行二次开发[3]。
3.2 建立动态管理系统
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因此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建立动态管理系统,跟踪了解不同价格、功能的仪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和效益情况,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分类,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重复购置。其主要思路是:
(1)做好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线上平台与校内四位一体管理部门的融合,实现资产管理处采购、实验设备中心监督评价、学院资产管理员存档、实验室管理员维护管理路径。
(2)各个单位完成仪器设备管理环节工作后,及时将工作内容记录上传至线上平台,其他部门将从动态管理系统中跟踪到仪器设备的申报、论证、购买、验收、使用、维护、报修、报废的各环节进程。
(3)制定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创建“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并置于学校OA子系统共享资源下,将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进行采集登记,每一台仪器设备入库、进实验室前都有一份信息采集表,想要使用仪器设备的申请人只需登录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查看仪器设备所属院系等基础信息,进行申请、预约时间、使用评价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