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事/叔平
2020-09-11
上海书展,启动数字化转型
上海书展,发端于16年前。如今,这个上海的文化品牌,在全世界也有知名度了。当然,还是不能与世界四大老牌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波隆纳书展相提并论,但也可以说各有千秋。
作为“书虫”,记者每年亲往上海书展,但今年不打算去了。首先是三伏天,还得经历三道防疫程序、全程佩戴口罩,东跑西看半天乃至一天,大概是吃不消的。好在,疫情倒逼,上海书展开启了数字化转型模式,建设了名为“阅读的力量”的线上平台,可以“云游”书展,参观“云首发”,参与各项直播活动……总之,实体书展的模式,一应俱全。
于是,“云游”了书展,选了一些书放进购物车,腾出时间收看了几段直播,观看了几个“云首发”。说实话,体验并不好。首先是拿不到实体书,翻不了书、闻不到“书香”,有的书甚至封面都见不着,只能根据标题来揣测。“云”上的活动,也见不着真实场景,人的互动、喧闹没有,当然感受不到“微表情”和现场氛围,觉得“真无趣”。于是觉得,再怎么数字化转型,实体场景的存在是必须的。线上线下无论如何融合,读者的体验最重要。
可能的话,还得择日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去书展现场感受——去年那日赶到书展现场,正值雨后,清新的微风、友人的讲座,在心间温润如斯,尤其是上海展览中心那华灯齐上的建筑轮廓,在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记,是永存的。人的成熟,不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体验的积淀吗。这次上海书展,有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他用12个故事,讲述了获得诺奖后的里里外外。莫言称自己,也是一个“晚熟的人”。
对了,这次“云游”书展,特意留心了与品牌相关的新书。在“云首发”中,有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的新作《新品牌的未来》,此前他写了《新零售的未来》,颇具知名度。法国奢侈品协会前主席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写的《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一书,应该值得一读。诺瓦•戈尔茨坦等人合著的《说服: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与认同》等书,都与品牌相关。
“上海书展”这个品牌,在记者心目中,等同于美好。希望一直存在。
爱马仕,不营销、不迎合
一不小心,爱马仕又被人“营销”了。这次是热播剧《三十而已》。剧中女主角顾佳为儿子入名校去巴结王太太,闯入贵妇圈。不料在一张与阔太太们的合影中,被裁去了身影。原来,人人都是爱马仕包包,唯有她背着香奈尔。为此,她一跺脚、一狠心,凑足28万元,弄到了这块“敲门砖”……有人说,这是香奈尔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热播剧《三十而已》对爱马仕包包的热捧,无疑又加大了爱马仕的竞争优势。要知道,疫情前,中国消费者买走全球1/3奢侈品,疫情发生后的第二季度,中国奢侈品市场就强劲反弹。4月底上海香奈尔门店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海南的免税店,消费者汹涌。有消息称,《三十而已》播出后,中国消费者对于Herbag等售价在2万左右的爱马仕入门级手袋问询量大增,基础配色和飞马图案等限量版在到店后都会立即被买家抢走,不少消费者天天守着官网,一旦出现合适的稀缺手袋就会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
诞生于法国的爱马仕,已经传承了六代,居于奢侈品“兵家必争”的包袋“食物链”的顶端。在最新出炉的二季度业绩报告中,其营业利润虽然从上年同期的34.8%缩小到21.5%,但仍远高于竞争对手LV的9%和开云集团的17.7%。
爱马仕品牌很像文物,越收藏越值钱,保值能力甚至超过劳力士。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最近的一场线上拍卖中,一款爱马仕喜马拉雅钻扣铂金包以2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9万元)的价格被人买下,创下了全球最贵手袋拍卖成交记录。全球艺术市场研究的最新报告也显示,爱马仕铂金包的价值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42%。专门售卖奢侈品手袋的线上平台 Baghunter 发布的研究表明,在1980年到2015年的35年中,爱马仕铂金包的表现远远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黄金价格。
爱马仕这么“牛”,原因在哪?归根到底,还是“质量”两字。爱马仕前CEO Patrick这样分析:奢侈品市场分成两块,一块是真正高端的奢侈品;另一块是给更多大众去购买的奢侈品。因为“总是有一些人,他们什么都不计较,只计较最好的质量”。
奢侈品是什么呢?国际上通常这么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Patrick对此的心得是:“真正奢侈品的理念,应该靠优质的产品来培育品牌,即:要增加价值,而不是降低成本。”他还总结了爱马仕赖以成功的10条奢侈品品牌管理原则。比如,第一条就是“根植于初衷”,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不忘初心。第二条,以“传代”为荣的制作质量。第三,做出自己的风格。第四,还是做自己,要潜心做自己的专长,而不是与人竞争……因为与人竞争,慢慢就会变得像竞争者,而不是那个“独特的自己”了。
“爆品”,中小品牌崛起之利器
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品牌的突然走红、崛起,是缘于一个点。那个点,就是“爆款”。
在2020年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答辩会上,记者特意关注有没有“爆款”或者“准爆款”,发现果然有。一个叫“富米”的品牌,似有一款“准爆款”。
“富米”是一家注册在上海青浦的家纺品牌。作为传统家纺行业,历经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进入了增长“乏力”期,同质化、价格战、产业融合度低等,如同几座大山压在其头上。耳熟能详的家纺品牌,销声匿迹的不少。而“富米”这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呈现上升之势。有关统计显示,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4.1%、2018年的5.8%。
虽是小幅增长,但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殊为不易。听其介绍,应该是与该品牌长期以来以用户为中心、注重质量、着力打造与众不同产品的创新意识有关。比如,这个品牌承诺“一条被、一辈子”,即只要买了他家的被子,承诺一辈子为你翻新;这个品牌的床上用品,多选用天然生物原料,其新疆阿克苏37毫米长绒棉精梳面料被顾客视为“植物真丝”,爱不释手。这个品牌还有意识地培育中国江南水乡文化气质,推出的综合绣花工艺,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如“小日子大幸福”系带、喜字双拉链等床上用品配饰,大有“国潮”之风……记者发现的那款“准爆款”,叫“被中被”。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睡在身边就是安心。但是呢,两人合一床被,却有可能导致“漏肩风”、容易惊醒枕边人等缺点。这款既分开又合拢的“被中被”,可以按需来定制,独一无二,连不少年轻夫妻也青睐。不过问题来了,这款“准爆款”能成为“爆款”吗?一般来说,“爆款”具有5个特征:一是让消费者“尖叫”的品质;二是引领潮流的功能;三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四是夺人眼球的LOGO;五是较高的性价比。此外,还有诸多关卡,如必须遵循的三个法则:一是“个别人法则”,即要出现一位特别关键的人物,也许是代言的明星,也许是有号召力的“大V”,以抵达传播的爆点,形成流量规模;二是“附着力法则”,即你有什么粘性让顾客钟情于你、忠实于你;三是“环境威慑力法则”,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如何快速以变应变。还有,要学会抢时间、抢空位、抢速度,让口碑爆棚,快速占领用户心智;要拥有让消费者“买账”的质量性价比;还要有办法做到不让人家抄袭你、仿制你、取而代之你!
所以说,有“爆款”潜质的产品,不一定能成为“爆品”。一旦成为爆品,那也就是这个品牌迅速崛起的契机。
无印良品,無印良品
最近,无印良品(MUJI)“火”了。大量报道,集中在其美国MUJI申请破产的事上。
无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计画在公告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MUJI的美国门店业绩暴跌,而高额租金等成本也雪上加霜,使公司利润迅速恶化,负债已经达到6400万美元,被迫关闭。
无印良品,其实应该是無印良品(MUJI)。“无”,是繁写体“無”。在2019年的一场官司中,就因为其在毛巾、床罩等上面使用了简写体的“无印良品”商标,被人告了。而它自己称,是被人家“抢注”了。不管是否被抢注,反正这场官司它输了,据说赔了人家102.6万元。有媒体说,这是不是“山寨”赢了正品?無印良品(MUJI)诞生于1980年的日本,40年的营销秘诀,曾经风靡一时,也算是一代传奇了。其前任社长松井忠三写过一本书,叫做《無印良品世界观》,里面写道:“有一位顾客拿着我们的马桶刷感叹‘我之前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原来那位顾客只见过又大又笨的马桶刷,从来没见到过小而精致,甚至带盖子的同类产品。”据说,这位老社长常被人问及的一句话是:“为什么無印良品会在海外发展得如此顺利呢?”其实,無印良品刚进中国在上海开第一家门店时,大家都被它的简约无华而又暗含奢华“打印”了。原来,这正是繁华落尽之后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国内不少有头有脸的人,也开始追求这种风格,带动了一股带着禅意的“无印”风。而無印良品也真的十分佛系,从不打广告,随你爱买不买的。后来,这种调性的品牌,忽然就多了起来。最像的,大约要数日本品牌优衣库了,也在中国大量开店,价格则要便宜得多。后来,不少类似调性的中国品牌纷纷出现了,也走价廉物美路线。加之,后来中国人走日本变得像走邻居一样,见识到“原来無印良品在日本是个平民化的品牌”啊,自然也就不买账了。当然,品牌走下坡路,原因是综合的。如今,無印良品在美国尚有17家店,在中国则有200多家。但它的竞争对手优衣库则有700多家,而紧贴着优衣库开的名创优品店,也是不少。我们不禁好奇,市场消化得了这么多“无印”风产品么?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不介意牌子介意品质的無印良品,居然在中国遭遇过十多次质量问题。不得不说,这一定是这个牌子滑铁卢的硬伤……
好了,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英雄迟暮,大家也不该都踏上一脚。但是,其间的道理究竟在哪?恐怕做品牌的都得思量思量,总结教训,免遭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