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鳗土池微流水生态养殖黄颡鱼技术

2020-09-11蔡起瀚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增氧机投饵鱼种

○蔡起瀚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腊丁、黄骨鱼。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市场价格高而备受养殖户青睐。

笔者于2019年利用山区闲置养鳗土池微流水生态养殖黄颡鱼,养殖面积8亩,亩利润4940元,取得较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为1996年双源淡水养殖场前养鳗土池,养殖试验面积8亩,水深1.7m,塘口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塘埂为黏土夯实堆起,底宽7米、上宽2米、高2.3米以上,内侧水泥抹面,进水口设在东西角,且高出排水口50厘米以上,成对角设置,距出水口10米,设有底层排污口,埂外用2根18厘米口径PU管控制水位和排水,池底淤泥10-20厘米,壤土底质。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塘口周围无污染。

2.配套设施 每个塘口进排水口用细目筛绢网过滤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并配备1.5千瓦增氧机2台、投饵机一台、水泵等机械设备。

二、鱼种放养

1.精养池塘的准备 池塘在上一年度养殖结束后暴晒清淤,根据养殖计划,在投放鱼种前15天(2019年4月10日),使用漂白粉带水清塘,杀灭池水中的寄生虫及虫卵、霉菌等有害生物,用量为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20克/m3水体。用药后7天,亩施用发酵后的鸡粪150千克,以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 下基肥6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肥度中等、透明度在30-35厘米时即可投放鱼种。4月25日从湖州黄颡鱼繁育场引进7.2万尾黄颡鱼水花,规格30尾/斤,亩放0.9万尾。同时亩配放体长15-20cm的白鲢100尾,以控制水质,防止水体过肥。鱼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严格消毒。放养的黄颡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由于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养殖试验过程中全部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2%的黄颡鱼配合料。投饵遵循“四定”原则,整个投饲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份以前每日投饵2次,按鱼重量的2-2.5﹪投喂;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按鱼体重的5%-6%投喂;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按鱼体重的3%-4%投喂。投喂以黄昏为主、每天早晚两次,具体投喂量以1小时内是否能将所投喂饲料吃完且不剩为宜,酌情增减投饲量。

2.水质管理 为适应黄颡鱼生长需求,池水透明度应调控在35厘米以上,常年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活、清、爽;4-6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7-9月份,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5厘米,保持水深在1.5-2米。

3.水质调节 6-9月份,每月坚持使用生石灰15千克/亩兑水全池泼洒一次,消毒改良底质,提高水体pH值。高温季节常用兴牧威EM原露、绿底、芽胞杆菌等生物制剂调控水质。

4.合理使用增氧机 池塘要常年保持底层水的溶氧始终在3毫克/升以上,每天早晚巡塘2次,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增氧机的使用方法是晴天下午2-3点开1小时,阴天次日清晨3-5点开到日出;高温季节当池中白鲢在轻微浮头之前开动增氧机,通常是半夜开机持续到日出。

5.病害防治 为了提高黄颡鱼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每日还在饲料中拌入0.7%(饵料量)甘露低聚糖添加剂。养殖期间使用阿维、伊维菌素等温和性药物杀虫防病,杀虫剂主要针对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另外,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二氧化氯合剂等进行定期消毒,并定期内服抗菌药饵。

四、试验结果

通过6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管理,没有发生病害情况,在12月11日晴朗天气,早晨拉网一次性捕捞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养殖试验收获情况及经济效益如表1、表2。

表1 养殖试验收获情况

表2 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万元)

五、小结与讨论

从本次试验养殖来看,山区鳗场水源好、水质清晰、无污染、高溶氧,水环境十分利于黄颡鱼的生活与生长。利用闲置养鳗土池微流水生态养殖黄颡鱼,是一种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适宜方式。

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科学的运用微生物制剂调控养殖水体,有效的降低黄颡鱼的发病率;耐心细致的饲养管理,确保所有鱼能均匀得食是养殖成功的两个关键所在。

(通联:353500,福建省松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增氧机投饵鱼种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永磁叶轮增氧机增氧性能试验与分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观赏鱼喂食须知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