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味劳动精神,落实国家意志

2020-09-10陈颖玲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味考查劳动

陈颖玲

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随后,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重申了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纵观2019年全国Ⅰ卷的历史题,可以说是深刻解读了一番何谓“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劳动教育是怎样的?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做了一番阐释:“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①2019年全国Ⅰ卷出题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对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番解读。

一、借助新情境,体味劳动最美丽

让学生懂得劳动最美丽。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劳动为什么是美丽的,其次是劳动美丽在何处。全国Ⅰ卷26题借助了崭新的情景——中国古代的拔河让学生尝试解读。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拔河起于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水军战争中的一种练兵方式,后逐渐发展成为民间喜爱的娱乐性民俗活动。及至唐朝,拔河活动发展极盛,皇帝甚至亲自主持活动,并出现了大量描述拔河的诗赋,可见该活动在当时的盛况。但实际上拔河除了有娱乐性,还带有一定的“宗教性”②。这项游艺的另外一项功能是祈求岁泰丰年。这样想来,考题中的材料并非是让学生单纯认识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实际上是需要学生对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重要性进行再解构理解。考生需要明白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状态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于统治者或是整个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放眼个人,劳动者在田间地头默默耕作,用双手收获劳动果实,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最平凡不过的一幕。而万千汗滴在农民身上流淌,恰恰反映出的就是古代劳动人们辛勤劳作的阳刚与力量。此题以拔河此项游艺活动带领学生理解了游艺背后的政治宗教意味,再让学生于此体味了一番劳动之美丽。

二、立足主干知识,体味创造源于劳动

人类辛勤地进行劳动,在劳动中生成智慧结晶。全国Ⅰ卷34题,考查了课本的主干知识——工业革命。乍看之下,试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果,细细品味这道题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对劳动成果的认识。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工业文明下,由于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工人们从事看似单调循环无意义的工作。人类活动确实是源自于简单的劳作,但绝非仅仅如此,人类还会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最终创新出服务实践的新式劳动工具,进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瓦特在蒸汽唧筒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最终改良出“万能蒸汽机”并广泛应用到了各个生产领域。学生对该知识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但放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这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特有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千万的劳动者也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现提高生产力之奥秘,改进创造出新进的科技发明,最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再思考,要突破意识形态的界限,把结论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那么学生就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从态度上更加尊重劳动,从行为上更加辛勤劳动,并通过自身的劳动服务于社会。

三、落实历史素养,体味劳动最光荣

在全国Ⅰ卷第47题中,引入了劳动模范刘源张的材料在考查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深刻感悟劳动的价值。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刘源张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必须对材料进行充分阅读,了解刘源张的生平事迹,继而整理材料,梳理出其作为先进人物对民族国家的贡献,高考题由此落实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通过文字表述,又能体现学生是否能辨析清楚历史史实和历史叙述,并检验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亊实的能力。上述所提到的整理、提取、辨别、叙述都是历史考试大纲对考查学生历史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其次,高考试题更是完成了一次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升华。“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③学生在第2问中,根据整理加工过的信息材料,进行自我的理性分析,便能提炼出的爱国、报国、奋斗的时代精神。再次,高考试题一定程度上也给予学生导向作用。在完成了历史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以后,當学生猛然回顾人物事迹时,实际上是自身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的光荣不在于为个人带来荣誉,而在于个人对国家建设的责任和担当,以启迪学生最终回归自身需要努力学习、辛勤劳动,锤炼品质、练就本领,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高考试题的命制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考在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又要传达出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的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我国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作为一线教师的视角要更多地放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备考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浏览日期2019年6月29日。

[1]乔孟杰.唐代拔河考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7):178-181.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猜你喜欢

体味考查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聪明的蚊子
怕“体味骚扰”,日男人大买止汗剂
热爱劳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体味预报器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