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郁大成

2020-09-10陈顺祥

乡村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南文庙安顺

陈顺祥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古代这样重视文化教育。被奉为“百经之首”的《易经》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说法,似乎早就告诫人们要重视人文。汉独尊儒术,隋以后科举考试日兴,不断催化中国人的文教情结。于是乎,文庙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传播儒家文教精神的重要阵地。

文庙也称孔庙,一般是官方主持修建,用以祭祀孔子及其弟子、历代名儒及乡贤的官庙,为府、州、县区域内重要的祠庙建筑。地方建孔庙之风始于唐代,历经宋、明,延至清代到达顶峰。兴建、扩建文庙不仅是地方官员的重要职责,而且是老百姓判定地方是否人文鼎盛的重要标志。

由于缺乏文献及考古资料,贵州最早的文庙兴建于何时尚无定论。但自明代被中央王朝强力纳入管控之后,随着社会稳定,贵州兴建文庙之风渐盛却是可以考证的事实。特别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设黎平、新化等八府,即掀开了设府建庙的高潮。到清代,各府、州、县均建设了相当规模的文庙建筑群。甚至到废除科举之后的民国时期,贵州都还有修建文庙的情形。可惜大部分文廟在历史的变迁中被改造、拆除以至夷为平地,保留至今的文庙建筑,无可争议地成为贵州古建筑的精品。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黉学坝路南侧的安顺文庙,是贵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建筑群。“黉学”是古代对学校的别称。黉学坝是安顺古城的文脉所在,文庙之东另有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普定县学宫,至今仍有安顺二中于附近办学。贵州很多文庙,后期演变成各种办学之地,也算是文脉延续的一种方式吧。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初,原为普定卫学。“卫”是明代重要的地方军事管理单元。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大将率步骑三十万平定云南,史称“调北征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朱元璋在云南、贵州广设卫所,普定卫即为其中之一。据《明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普定卫儒学”。历经宣德、正统、嘉靖几次修建,规模渐阔。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毕三才题改卫学为府学。之后,历经天启四年(1624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多次修葺,逐步形成现有面貌。

安顺文庙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严谨,沿中轴自影壁往后有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等建筑。建筑由次到主,地势由低到高,显得宏大壮丽,庄严肃穆。

入安顺文庙原有“金声玉振”石坊,惜今无存。一进院落台地上有“德配天地”石坊、“道冠古今”石坊和“下马碑”。两坊相对而立,四柱三间冲天式,须弥座,石柱施抱鼓石,柱顶端各有石兽一只。下马碑为石雕白象基座,上为方形柱石,石柱竖向楷书阴刻“文武官员军民等至此下轿马”,表明文庙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下马碑之后为宫墙,面阔10.18米,四柱三间三层,基座为须弥座,立于石墙上。宫墙下层柱间饰以万字纹、几何纹镂空石栏板;中层正中石隔板正面阳刻、背面阴刻楷书“宫墙数仞”,镂空拐子龙石栏板分列两侧;上层正中饰二龙戏珠,两侧各有两个姿态各异的罗汉坐像,头顶石枋。宫墙顶为筒瓦脊,鱼龙吻。宫墙两侧分别有垂花门各一座,石额枋上分别楷书阴刻“礼门”“义路”,是出入文庙的大门。九级踏跺穿过礼门、义路为二进院台地,台地正中有泮池,为半圆形水池,池正中建有三孔石拱桥,称“圜桥”。桥两侧和池周均饰以彩带暗八仙和几何镂空雕花石栏,图案精美。顺桥右侧为节孝祠,拾级而上为“棂星门”。棂星门为须弥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石柱前后两侧施抱鼓石,抱鼓石上雕刻龙凤及花卉图案,顶端各坐一八仙人物造像,栩栩如生。棂星门东西两侧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东是乡贤祠,西为纯孝祠。台地两侧建重檐歇山顶阁楼,东为奎文阁,西为尊经阁。再上九级踏跺,为大成门,东为名宦祠,西为忠义祠,均为硬山小青瓦顶建筑。大成门明间前檐柱为高浮雕盘龙石柱,雕刻技法洗练,风格粗犷。穿过大成门入四进院落,抬眼可见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殿前有天子台,四周带雕花石栏。院落两侧分别为东庑、西庑,均为面阔五间小青瓦硬山顶建筑。两庑与大成门之间为钟楼、鼓楼,均面阔一间,重檐歇山青筒瓦顶建筑。大成殿雄居于1.4米高的须弥座石台基上,面阔五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青筒瓦顶建筑,殿内有先师孔子坐像。大成殿之后为五进院,原有崇圣祠,今仅存遗址。

安顺文庙被誉为“石雕艺术殿堂”,最精美的是大成殿前整檐整石雕刻而成的一对龙柱。龙柱通高5米,柱径0.5米。龙柱突破传统的高浮雕形式,采用最能体现立体效果的透雕为主,内方外圆,内实外空。兼具浮雕、圆雕、平雕等技法,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若隐若现穿梭于云中的巨龙形象。柱础为一对石狮,雄狮在左,雌狮居右,身盘彩带,躬身昂首,对天长号,似乎在衬托神龙在天的威严。《续安顺府志》载“中外人士,经此参观者,赏此绝技,无不拍照留念。”

除安顺文庙外,贵州还现存有思南府文庙、石阡府文庙、普安州文庙、湄潭县文庙等文庙,格局与安顺文庙大体一致,虽然已不复鼎盛时期的规模,但基本格局仍在。

思南府文庙位于思南县城,原为思南宣慰使田氏住宅,始建于元代,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建,后经12次维修、扩建,遂成乌江之畔的重要文庙,见证着思南古城及乌江航运的历史变迁。思南府文庙大成殿进深二十檩,应为贵州现存古建筑进深檩数之最。

石阡府文庙位于石阡县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石阡建府,石阡府文庙于同年由知府李鉴始建。后,府文庙历经战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基本稳定。普安州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正统八年(1443年)和万历十六年(1588年)曾两度修葺,后毁于兵燹。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大成殿,亦毁于兵燹。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复修,以后历经增建补修,遂成今貌。

普安州文庙大成门斗栱构造精巧,彩绘精美,目前在贵州尚未发现第二例。

湄潭县文庙位于湄潭县湄江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在明清时期多次损毁、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被迫西迁。1940年,浙大校长竺可桢带领700多名师生几经辗转,抵达黔北遵义、湄潭办学。浙大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和部分教室设于县文庙内。1943年10月,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曾来此讲学。到1946年浙大迁回杭州时,已在此办学七年。在国家存亡之际,湄潭人民敞开胸怀,将最好的房子给了浙大办学,湄江两岸的山山水水也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子提供了相对安稳的学习场所。当时浙大集聚了竺可桢、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卢鹤绂、谈家桢、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巨人,培养出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谷超豪和程开甲,被李约瑟盛赞为“东方剑桥”。这段历史,为湄潭文庙增添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文明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断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思南文庙安顺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文庙开笔大典
府文庙:走下神坛,走进民间
越不过的山丘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群魔大闹思南公馆,你可敢来“降妖除魔”?
思南县委离退局全力抓好老干部信访维稳工作
安顺的裤袋
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