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种方法

2020-09-10单丽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育之恩李密粽子

单丽梅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接下来,笔者就介绍一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与学生交流互动,弘扬节日文化

近些年来,年轻人越来越爱过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洋节,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例如,在讲解《边城》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文中谈到端午节是边城男女老少的大节日,端午節当天,人们会穿上新衣,在额角上用雄黄酒画上“王”字,吃大鱼大肉。为了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这一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你们在端午节那天是怎么过的呢?”一名学生说:“我们家都会包粽子吃,有豆沙馅的、红枣馅的……”另一名学生说:“我们不只包粽子,还会在门口插茱萸……”他们谈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讲完课,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一名学生抢答道:“是因为屈原!”教师问:“你能详细说说吗?”该学生继续说道:“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爱国爱民,却为奸人所害。在流放途中,他写下了很多壮丽的诗篇。秦军攻入楚国的时候,屈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在端午节这天跳进汨罗江自尽了。”教师继续追问:“确实有这样的传说。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一名学生补充道:“因为屈原的死使楚国的百姓痛心不已,人们不希望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纷纷将食物投入江中。后来便演变为包粽子这一节日习俗了。”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文化。例如,在讲解《鸿门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不能超过5个人),选择角色,准备服装和道具。重要的角色有刘邦、项羽、项庄、项伯等。教师给学生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作准备,要求他们阅读作品,了解各个人物形象的特征,争取将故事完整地演绎出来。其中的一个小组是这样演绎的:

旁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刘邦出场,说道:“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

在表演的过程中,该小组的成员在座次的安排上出现了问题。鸿门宴是在军帐中举行的,而古人最重尊卑礼仪,对座次的安排是很有讲究的。但是,这一小组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据《仪礼》记载,室内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按照礼节来说,刘邦是客人,应当坐在最尊位,即东向坐,但是项羽却坐在了最尊位,让刘邦及其谋士坐在了下首。

三、联系实际生活,传承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可一些高中生深受长辈们的溺爱,不懂得感恩。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一起传承孝文化。例如,在讲解《陈情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提问:“李密究竟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说:“忠孝难两全,李密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教师继续问:“那么李密最终选择了什么?”学生说:“他选择了孝。为了照顾自己的祖母,他拒绝了晋武帝的征辟。”教师追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学生说:“因为李密是祖母一手带大的,祖母对他有养育之恩。现在祖母生病了,他必须照顾祖母,回报恩情。”此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说道:“在汉语文化中,‘教’这个字是由‘孝’和‘文’组成的,这是数千年前华夏文明中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教化育人,是建立在人伦道德的基础之上。孝,是仁爱的一种。人来到世间,首先要懂得珍惜生命,感恩赋予自己生命并养育自己成人的至亲。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回报过父母的养育之恩?……”很多学生有所触动,表示会好好学习,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养育之恩李密粽子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瞿重新
端午节,粽子香
活着还能保持这些
成人礼
感恩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