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心弗贫 背影千秋

2020-09-10敬茂明

巴蜀史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诗词中学

敬茂明

国庆长假期间友朋小聚,南部县建兴中学学长张兄惠赠《郑大谟诗词集》一本。近些天方有闲阅之,竟欲罢不能,掩卷后仍心潮起伏不得安眠。这是近些年读书少有的状态。郑大谟先生,蓬安县人,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国学专业毕业,大半生在川东北从事中学教育事业;虽在古诗词方面造诣极深,生前死后却俱在文坛寂寂无名, 真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先生长逝35 年、冥寿110 岁之际,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此书,让人们走近一位已经湮灭于历史深处的知识分子,倾听他在“炼狱”中的寂寞歌唱,感知他的诗意情怀与高贵灵魂,管窥20 世纪那个不应忘却年代的微光片羽,从文学和地方史方面,无疑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空囊虽云苦,道心则弗贫。”先生的这一诗句,何尝又不是他的君子人格与文人风骨的写照?!道心诗魂一体俱,便高却,庸碌之辈无数!

这本诗词集深深打动我者,首在先生对杏坛之爱、与桃李之情。既背负历史包袱又因写诗罹祸,先生“ 文化大革命”前夕被下放农村管制改造,处境维艰却仍魂牵梦萦三尺讲台。“上课恍如昨, 改文兴亦豪;事与愿违久,空有梦魂劳。” 孰读之不动容?改革开放初期,先生被平反后,以古稀之龄、残病之躯接受返聘再执教鞭。“厄运当年不倒翁,而今酒淡诗味浓。一身化作春风后,日日吹拂桃李中。”其豪迈之情、畅快之意,跃然纸上“。真正傻,晚  年作春蚕。世俗之见休要听,各有各的人生观,斜晖莫等闲。“”岁逾古稀太龙钟,头晕昏,有病容,血压疯。这般体态,从来不敢从。一想四化爱桃李,作冯妇,献残年,树新风。”这种直抒胸臆的无隔之作、白描病况  的口语铺排,独到又有极强穿透力。

“爱人者,人恒爱之。”擅长语文教学又极惜人才 的郑大谟先生深得学生尊崇。其《获书》诗描写了他在艰难时候得到学生问候的心境“:一信飞来使我惊,勤民克佑忒关情。三年师弟惭形秽,寥寥数言已泪 盈。”写信者之一曾与我有一面之缘,其信情意深长、文采卓然:“今天我们回母校,校园里空无一人,遍地榛荆,一片狼藉。再不见往昔知识殿堂的兴旺与繁 盛。秋风落叶,物是人非,不胜今昔之感。知道您在  农村劳动,但不知在何处。难见恩师面,无由话衷肠, 更增添无限思念之情。我们早已经回乡接受再教育, 难知命运何处是归宿。但相信风雨之后必定是彩虹。

唯望恩师多保重,后会有期。”如今身居正厅要职的张兄写下的回忆文章也非常真切感人。当年已上大学的他在暑假好不容易凑了一篮鸡蛋,专程颠簸上百公里去探望恩师,岂料郑师已离世,天人相隔,这在他和同学心中留下永远的痛……

这本诗词集深深打动我者,还在于先生挺过人生苦难的襟怀气度。先生以其学养之厚、造诣之深,按说不应当在川东北乡村中学落脚,更遑论中年之后会陷于“苦、穷、辱、贱、老、病、冤”的凄凉境地。在其诗词中,不乏苦难与苦闷的流露,但更有傳统文人的傲骨豪情。如所填的这首词“:  既贫而贱无谄态,先贤硬骨堪钦。平生最鄙位多金。丈夫高气节,穷乏不移 心。人讽折磨当自受,我云苦志劳筋。伯牙以此断瑶琴。山水长阔处,何地觅知音?”又如这首《卜算子》:  “谁能百岁春?帝乡非吾意。宇宙是一阔舞台,人生 在做戏。得故无所欢,失也不足虑。事大如天醉亦休,千万莫怄气。”

在那生活困难年代,“夹背锄头为挚友,难分,劳动重回五里村”的先生“六十斤煤烧一月,下坛萝卜又无盐”,常常“起展诗词挨永夜,独伴孤灯”,惟在梦中才有好吃好喝“。酒肉何丰满,宴开桂树前。一雷惊好梦,可惜未终筵。”“老妻招手笑嘻嘻,腌肉肥肠又腊鸡。醉后狂呼伤醒早,余香在口尚依稀。”这些诗作何其令人辛酸,却又是带普遍性的时代记忆。但先生又写下了不少沉雄自励之作“。如梦人生我不伤,杯中无酒也癫狂。休悲迟暮风情少,依旧桃花伴夕阳。”这当中既不无精神胜利法意味,又具有内在的旷达。

这本诗词集之所以深深打动我,还因为郑公行吟、梦回之地恰好是我极其熟悉的桑梓或客居之处, 那些忆景纪行的诗词佳作特别拨动我的心弦。先生出生于蓬安,终老于南部,在我就学过的蓬安中学、建兴中学都任过教。在艰难岁月中,他一次次梦回百余公里外的蓬州,“邀来一片琴台月,照到三层画江楼” “枕上蝴蝶时几许,行尽嘉陵三百里”“此生只谓绝登览,犹得依稀梦里还”。其吟成的蓬安八景都生动清丽,引人向往。如《嘉陵晚渡》:“夜幕降临古渡头,渔 火点点水中浮。静时有客呼舟急,惊起沙鸥飞上游。” 又如《五马晴空》:“锦屏山下土桥东,隐隐迢迢五座峰。阵阵野烟飞上顶,恰似群骥跃云中。”我少时曾随父在蓬安求学五年,连接着青葱回忆的斯山斯水何其美好!

先生的不少诗词,或记录了在南部城郊农村与我 家乡建兴镇之间步行往返80 里的所见所感,或描绘了在劳作中观察到的田园风物之美。嘉陵江流域的这片 浅丘地带,虽无名山大川的奇崛风景,却如小家碧玉般 别具韵致。其《观月》诗中“月出东山渐,光随巨浪流。茫茫千古夜,滚滚一轮秋”;《起早铲渣》“雄鸡初唱晓,惊  起梦中人。轻烟笼寒水,微月照半村”;《春雨之二》“原  上疏疏雨,陇头淡淡烟。牧歌芳草地,人醉杏花天”等等,意境都非常美好。其填词如《一剪梅》“:东方欲晓过大垭。数点疏星,几丝朝霞,定水桥畔长虹斜。鱼翔浅 底,鹭立平沙。领得山村风物佳,十里烟树,一路霜花。近乡情切我更甚。才喜回家,又愁离家。”嵌入的大垭、定水也都是我曾无数次经过的地方。在没有被粗放工业化和农药过度使用破坏前的当时乡间,“远山凝碧柳丝挂,潺潺流水逐芳池。绿暗红稀黄一片,农村无处不 是诗。”读到这些,自然会勾起已久居繁华都市的中年之我无限怀思。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郑先生 或许正是以师者道心、诗家慧眼,既不甘沉沦以诗词言 志,又从苟且中发现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情感之美, 由苟且延展开去遐想了远方洪荒——不少诗词就神游九州、梦登月球、对话嫦娥,从而才消解了心中的苦痛。

清人赵翼曾有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读了先生诗词却觉得其言大谬。试想,如果不经历人生风雨,以先生之才更安心地教书育人、更多一些地读书吟诗,会培育多少桃李,又会写出多少名作佳篇呀?!

两年前读过一篇文章《追寻远去的义勇军背影》, 让我深深钦佩和同情那些毁家抗日却无人证其功、未 能得其勋的义勇军战士。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 无论伟大还是平凡,留给世界的最终都是渐远渐淡的 背影。但我深切希望,郑大谟这位可敬师者,诗魂不朽, 背影千秋!

(作者系南部县建兴中学高1991 级学生,现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四川省委改革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诗词中学
诗词书法作品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