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0孙登多
孙登多
摘 要:小学初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初入学堂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传授方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也偏低,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游戏教学模式的引入,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基础理论的应用能力,通过解放学生天性的方式提高授课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模式;方法运用
数学是教育核心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年龄偏小而对数学这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理解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相对比较难学。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游戏的方式,将逻辑问题案例化、游戏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1.数学课堂引入游戏教学模式的观念概述
游戏教学模式是转化教学理念,将学科知识与行为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数学课程相对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讲比较乏味,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从学习兴趣到注意力方面都很难得到保证[1]。采取游戏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另一方面通过游戏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获取游戏乐趣而增强学习主动性,知识的吸收和掌握速度更快。同时通过游戏建立起来的数学思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2]。
2.数学游戏模式的特点
2.1以教育内容为主旨
游戏教学模式作为小学教学中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应用于数学学科最为有效。所有的教学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并学会应用。因此,游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宗旨,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教学内容。
2.2以趣味性为方式
小学生基于年龄特点,处于认知的开发期,对陌生事物报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对枯燥的学习不感兴趣,但非常乐于玩游戏。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化设计,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还满足了小学生对未知的探求欲望,同时将枯燥严谨的数学学科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游戏之中,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3]。
2.3生活性、创新性为手段
数学课堂的游戏教学内容的设置,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频繁接触或感兴趣的内容出发,通过科学化的创新手段,直接融入教学内容,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3.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与要求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在应用中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3.1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游戏教学模式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作为制定的基础,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关注特点与游戏诉求,确保游戏环节的设置与学生年龄、经历、认知相匹配,并确保学生能在其中发挥主体精神掌握学科知识。
3.2知识点与游戏设置的结合有效合理,坚持以贴合知识点与学生接受为创设基础
在教学游戏化课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创设与之匹配的游戏内容与环节,确保学科知识点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并被学生认识和使用。
3.3游戏作为教育手段,切忌舍本逐末
游戏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科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有些教师在游戏设置时,过度关注游戏效果,或者在游戏中对教学把握不够,导致学生只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放大了游戏效果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后只记得游戏内容,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却不理想。
4.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4.1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尤其是新的知识概念的引入,学生的接受程度需要过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种情况下使用游戏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在一年级最开始学习数数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几名学生随机的排成一排,然后由找出其他几名同学每人单独数出每排的学生数量,通过比赛谁数的正确和快速,来给予奖励。这样,学生们就会更加快速的完成数的点数,而且一次可以有若干同学参与,全班的参与率极高。同时可以分出小组来进行竞赛,为了夺取小组优胜,掌握的快的同学还会帮助后进同学尽快记住数的排列和数法,从而很快的完成教学重点。再如小学低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怎样才能更快的得出得数,其实是需要学生们反复多次的练习的。老师可以使用带有数字的卡片或者扑克牌,让2人一组进行比赛,每人手里有10张牌,通过出牌、比大小的方式,快速进行10以内加法运算,优胜者每次可以获得对方的一张扑克牌,最后赢下对方手中全部扑克牌的同学即为获胜者,可以获得奖品并进行进阶赛,和其他获胜同学继续PK,最终决出全班计算大王。这两个游戏不仅有个人比拼还有团体活动,排队和扑克牌都是学生日常在校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受更亲切,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也更容易接受[4]。
4.2设置实践性操作游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也是掌握学习内容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与实践,才能对知识点有更直接的理解。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是认识线段,认识长度。长度的概念学生在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厘米、分米、米的单位长度有多少学生也是不清楚的。这堂课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体的长度计量单位;一部分是长度的计量。教师首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格尺和卷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说出不同的物体,请同学们抢答该物体计量的长度。例如一只钢笔,计量单位用“厘米”;而操场就应该用“米”来做计量单位。诸如此类让同学们有对物体计量的概念。在线段长度的计量上,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不同的道具,请同学们亲自来量,并说出具体的长度。通过学生的抢答和自行动手操作,使同学们自己对长度有了相对准确的概念,在单位的填写上就不会犯错,在对物体长度的测量和估算上也有了自己的認识[5]。
4.3結合生活实际,开展角色扮演
数学作为应用学科,与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生活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用数学来解答。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授人民币的简单的换币、付币、找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超市游戏,在教师布置不同的产品并标注价格,请同学们分别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通过超市购买和结账,来考验学生认识货币和进行购物计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同学们在超市选择不同的商品,确保结算金额为固定数额,例如从超市选择不超过5个商品,保证金额为15元。或者再增加运算难度,保证选取的商品结算金额“<15元”,这样,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换币、找币,还对人民币的运算乃至人民币数字的比大小都进行了学习和理解,一举多得,提高了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重叠的掌握方法和能力。
4.4引入游戏竞赛机制,提高学生参加兴趣
游戏竞赛是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竞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自然希望对知识点尽快掌握。教师可以在知识点的巩固复习阶段运用以确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单人竞赛、分组竞赛、进阶赛,都是可以采用的竞赛方式。游戏竞赛比较适用于对数的运算方面,尤其是加减乘除的口算运算,通过教师出题学生抢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度。
4.5引入多媒体,通过屏幕式点读等游戏形式复习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小学生在家多使用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教师也可以借鉴多媒体的软件,设计出与课堂教学内容匹配的点读游戏。尤其适合对于方位、时间等不容易板书展示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方位时,如何正确理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应用带小动物回家的方式,在电子屏幕上设计出不同的小动物和方位,请同学们通过触摸屏幕点读的形式,按照书本上关于方向的指向将不同的小动物带到正确的方位。
结语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奠定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必须培养起小学生对于数学逻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阶段,教师应积极研究和采用恰当的游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薛宏生.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67-68.
[2]武彩云.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25):71-72.
[3]梁健玲.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2020(27):99+101.
[4]程爱华.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3):111.
[5]吕小燕.游戏铸造精彩——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2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