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难当
2020-09-10马小迪
马小迪
摘要:在广播剧创作中,如何塑造出鲜活的新时代平民英雄人物形象是创作中的难点。本文以笔者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创作广播剧《勇者无敌》为例,阐释在广播剧中应该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人物形象。
关键词:广播剧;道德模范;柳斌
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少爱岗敬业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无私奉献的人。然而,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了他人的安危挺身而出、舍身忘我的人却不多。广播剧《勇者无敌》正是以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成员、兵团第四届道德模范——柳斌,为人物原型而创作。作为该剧的编剧,创作这样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展现一名普通人因为一件突发事件,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平民英雄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还真是收获了不少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一、相信好的选题一定是好作品的基石。
在创作这部广播剧之前,我收到三个备选的选题,那么究竟该选哪一部进行创作呢?我在头脑里飞快地列出了一系列选题标准。
首先,一部好的广播剧,一定带有明显的新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题材和内容方面,肯定会格外关注现实环境下的社会需求。
备选题材中柳斌的故事就带有明显的新闻属性和社会属性。“2013年3月7日中午,一名暴徒持刀从新疆库尔勒市金都广场天都电玩城至金三角商贸城大门前,一路疯狂砍杀无辜行人,导致四死八伤。在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金三角商贸集团公司电工班班长柳斌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制服了暴徒,阻止了罪恶行径进一步发生,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当代兵团人的使命与担当。”事件发生后,这则新闻便在各大媒体平台出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客观、冷静、公平公正的报道,促使人们不仅在第一时间了解了金三角商贸城发生的事件全过程,而且也让人们对事件的主人公——柳斌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我们常说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而艺术创作又会对社会生活起到反哺的作用。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而广播剧创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满足广大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柳斌见义勇为的故事无论在题材还是内容方面,正好达到和体现了关注现实环境下的一种社会需求。
其次,广播剧既然是剧,属戏剧艺术的范畴,那么它必然具备戏剧创作中的“冲突律”原则,即人物故事必须能够构成戏剧冲突。
柳斌见义勇为的事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戏剧冲击力,况且事件发生前后,柳斌的生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与周围人的互动也由原来的模式进入一种新的模式,在个人情感上、在与他人感情的碰撞上,也必然会充满戏剧性。
再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备典型性,是否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不可能是对现实生活里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搬硬套。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我们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不能仅停留在生活的浅层次上,他应该具备典型性,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应该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他的形象应该具有概括他那一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广泛意义,使人们能够通过他那单一的个人形象了解整个他所代表的群体的形象价值,进而全面认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通过快速的分析,我发现柳斌的故事与上述选题标准完全吻合,于是我果断挑选其作为我这次广播剧创作的故事原型。然而,选题确定后我才发现,这则新闻故事的背后,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而我手头掌握的关于柳斌的资料除了这则新闻,可以说一无所有。而任何人都知道写人物故事,仅仅靠新闻事实做支撑,根本立不住、撑不起。
二、挖掘人性內在真相,展现事物应有的真实。
作家万方曾说:“写作要编故事很容易,但这很表面,我的剧中人,必须扎扎实实的活着。只有找到并摸透人物活着的状态,笔下的人物才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心。”因而,我故事的主人公,不能仅仅活在新闻里,他必须活在生活中。按照这个创作原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大纲,所幸在这个时候,我的老师王安润给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他建议我重点讲述英雄背后的故事。这不禁使我开始思索,英雄人物在其成为英雄的瞬间是否都具有同样的心理感受——即没有过多思虑,完全出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一致反应,行为先于思考本身。既然所有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如此相同的心理、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同是英雄,却各有各的人生?到底什么才是人性内在真相,我们应该如何展现事物应有的真实?我想,英雄他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有社会阅历,生活给予他人的磨难一定也会落到他的头上,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然而,他在生活给予的磨难中的选择,以及他对生活困境的认知,使他有别于其他人,正如本剧的主人公柳斌的生活经历,他在成为英雄之前,经历过孩子尚小岳母重病、夫妻又陆续下岗、为了生存干尽了苦活累活;甚至在成为英雄之后,面临升职加薪,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却受到原同事的妒忌和猜忌。这可能才是人性内在的真相,才是事物该有的真实吧。面对生活给予的好与坏,柳斌始终坦然面对,这是他的选择和态度。也是我创作的重点。
三、以可信的虚构营造艺术上的真实。
广播剧就是要利用广播的艺术和技术手段,为听众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在播放过程中,使之达到真实可信的地步,使听众沉醉其中,认同这种真实,接受这种艺术的感染力。我的故事的主人公柳斌经历了一个突发的暴力事件,事件本身极具真实性、爆炸力和刺激感。因而在创作这一段内容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渲染便能营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听觉虚拟世界。但正如前面所阐述的,任何一部剧都不能仅依靠突发事件本身支撑全剧。只有透过事件看本质,才能找到故事的依托。柳斌是个见义勇为的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只写他怎样成为一名英雄就过于浅薄了,所以我得反着来,得发现不一样的故事,得写出新意,得写他“英雄难做”的故事才行。这个时候我必须得依据他本人在事件发生前后的部分经历,对整个故事的脉络和他本人未来命运的走向,进行合理的预判和虚构。要给他成为英雄后的人生设置障碍,让他继续经历痛苦和抉择。于是,我写了他对升职加薪的态度,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他“原同事现下属”对他的真实的态度——妒忌与猜忌。这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因为当人的境遇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变得比周围大多数人好的时候,必然引来他人的妒忌和猜测。在剧情设计上,以突发事件为源头,慢慢展开故事,当讲到柳斌成为英雄以后遭到来自昔日伙伴的妒忌和不满,这个时候,他更多的是念及来自家人的一种关爱。于是我采用了一个暖心的动作,来触发主人公对往昔的回忆。这是全剧最温暖的部分,也是我赋予主人公的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
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我设计人物语言更贴近生活,背景环境音更具生活化和冲击力,尽量描绘出一种电影般的声音质感,让听众完全相信这个广播剧所展现出的艺术真实性。
也许大多数人会觉得,所谓的英雄人物只是碰巧遇到了突发事件,又很偶然地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好事。但事实是,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才构成了我们周围精彩纷呈的世界。在我看来,他们的行为一点也不平凡,因为当我们遇到困境深处危难之时,是他们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我们的幸福,助我们摆脱困境。对这些英雄,我们应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