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20-09-10张宇轩
张宇轩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其自身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38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事实上,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国家发展少走弯路,保护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那么,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受到威胁时,如何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已经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建设与以上四种建设共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与其他四种建设相辅相成地发挥其自身的关键作用。
1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经济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生态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经济建设主要涉及如何解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滥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如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也要与经济建设进行充分融合。
首先,对于自然资源滥用问题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可缺少,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用一些少一些的不可再生资源,还是需要时间周期进行恢复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有些企业或个人,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时常会忽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滥用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来说,更是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经济需要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农业发展、工业发展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发展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发展中废水废气废渣的肆意排放,第三产业发展中虽然污染相对较少,但是也不能忽视人们在参与到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时,往往也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染。这些污染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土壤、水源、空气等都受到较大影响,这也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自身发展,虽然经济水平上去了,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亟待解决。
最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融合中不能忽略的就是生态破坏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时常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捕捞、过度砍伐等一系列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这些行为产生的生态破坏不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利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需要得到重视与解决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经济建设首先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的融合促进绿色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政治建设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政治建设,主要是通过政治引领来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得到逐步推进,具体涉及体制机制改革、法律规范以及政策引导。
首先,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确切地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种“体制”的改革创新,是生态建设融入政治建设之中的具体表现。体制机制改革具有统领性作用,在体制机制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可以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影响更远地解决一系列生态文明相关的问题。
其次,严谨的法律规范是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保障,在法制社会中,严谨的法律规范可以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法律文本的规范补充,可以在法律的监督下促进社会各个群体遵循统一的规范来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平稳运行。
最后,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之中,政策引领作用也不可忽视,体制机制改革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政治规范,而政策引领相对来说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政治导向。对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政策制定更具有灵活性,无论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哪些方面,政策制定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具有方向引领作用的政策指导,这对于在实质上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政治建设相融合,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引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上,两者相融合既可以促使政治建设得到补充和完善,也可以直观地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种融合是双赢的。
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种着力于精神层面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创新精神崛起三个方面。
首先,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普通民众对于生态文明了解甚少,日常虽然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自然之中,但是对于生态文明与自身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普遍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让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共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文化建设支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其次,近些年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冬日里的雾霾和越来越反常的极端天气,这些环境的变化都离不开曾经不为重视的生态破壞,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索取常常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往往得不偿失。面对这些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同时仍然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国家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坚定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客观地推动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要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创新精神崛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定不能局限于过去已有的发展模式,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冒进,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根据生态建设的发展需求予以创新精神贯穿其中的文化建设支持。综上,可以清晰地发现,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促进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虽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高度,但是其实施与落实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人民群众的支持可以通过文化建设来加以促进,如此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可以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质量水平。
4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主要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建设,它涉及社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社会建设,主要是将生态文明的国家利益与广大企业的利益、千家万户的家庭利益以及國家之中每一个个人的利益相融合,在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利益相统一的前提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将更具有活力。
首先,生态文明的整体发展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切实相关的,而国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又是直接相关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要与国家利益相一致。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就必然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需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或者是通过技术变革来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这对于大环境来说自然是好的,但是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便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成本必然增加,收益则有可能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协调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只有企业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紧相连,才能够促进企业自愿、高效地加入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者的行列。
其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及社会建设中的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利益,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幸福的共同体,每一个家庭都想获得更加干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的与每一个家庭的需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将生态利益、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相结合,促使生态建设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效。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真正意义最终都会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在同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要享受到这个国家所提供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能源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就是保证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过上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因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推动个人、家庭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社会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陈映.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程回顾与未来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19(11).
张明皓.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9(06).
潘晓滨,宋奇.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十年来的成就与经验[J].求知,2019(01).
高世楫,王海芹,李维明.改革开放4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程与取向观察[J].改革,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