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心:有了爱就有一切

2020-09-10何向阳

阅读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冰心巴金大海

何向阳

冰心是20世纪同龄人,她1900年出生,1999年去世,经历了整个20世纪。至今她依然令人想念,原因也不复杂,就在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里:“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冰心留下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

冰心深爱大海,她的多部作品中弥漫着对海的依恋之情。她出生于与海相邻的福建,幼年又随父亲到烟台居住,海的景象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代表的大自然中,年轻的冰心勇敢地证明自己。大海暴烈的一面也被她静观了悟,成为养育自己轻健身体、清澈目光的一部分。比如她向往着要成为一个灯台守,在怒海之上守卫灯塔的“光明的使者”,她觉得“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最有诗意的生活”。

面对女儿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的勇敢,父亲表示他对“牺牲”者的担忧。面对父亲的犹豫和珍爱,她郑重地回答:“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这已超出了谈海的范畴,大海暗示着注定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灯塔守护者隐喻的是崇高的人生理想。于是,父亲断定,“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

然而做一个燃灯者,就必须能够耐得住大寂寞,能够将自我的价值与众生的进步紧紧地捆在一起,就要全心全意,并且一念至诚,坚持到底。冰心曾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事,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感人。”

冰心以她毕生的创作践行了这一理想,正如巴金所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茅盾在《冰心论》中曾说:“一个人的思想被她的生活经验所决定,外来的思想没有‘适宜的土壤’不会发芽。”郁达夫称冰心“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要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这些思想、风格的肯定,都说明冰心在早期写作中已经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才华。

从传播学上看,冰心在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繁星》和《春水》。《繁星》短诗164节,《春水》182节,作为新诗的代表,它们在当时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冰心也由此确定了自己的文学样貌与行文韵致,“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憶”,短小有力的文字形式,朴素而温婉的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的优雅诉说。从这些清新朴素的小诗中,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像涟漪扩展开来的“爱”,对自然、母亲、孩子的爱。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这句诗就出自于《繁星》,在诗的语境中它是对“文学家”提出的要求。如果说,茅盾注意到文学创作中“土壤”的重要,那么冰心更关注到“种子”的重要。在这样广袤的田野中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关系到文学的果实是酸涩的还是丰硕的。她以女性作家的敏锐,发现作家的主体人格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至关重要。

在《归来以后》中她感叹:“有的是健康活泼的儿童,有的是快乐光明的新事物,有的是光辉灿烂的远景,我的材料和文思,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活泼而欢乐的孩子鼓舞着她,微风细雨,明月星辰,欢声笑语,都催促她再次提笔,与孩子们对话。继1923年写下具有广泛影响的《寄小读者》29篇通讯和1944年写下《再寄小读者》4篇之后,她于1958年写下《再寄小读者》14篇,1978年开始写《三寄小读者》,共计10篇。

贯穿半个多世纪,跟不同时代的孩子交流,用意何在?可能还是要回到她的“种子说”。冰心看重这些将要生长成为大树的“种子”,她要将良好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单纯的心田,让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保持对生命的咏叹之心、对友谊的称颂之心、对祖国文化的爱慕之心。这些美好的文字,恰如叶圣陶所言,既“柔细清丽”,也“苍劲朴茂”。

冰心多次讲到儿童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头等大事”。她在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我的热切的希望》中谦逊地写道:“儿童的食物有多种多样,他们吃着富有营养的三餐,他们也爱吃些点心和零食,有时还需要吃点‘药’!不论是点心,是零食,还是药,我愿贡献上我微薄的一切。”

“青年人,请你着笔”

冰心早年有留学经历,后来经常出访,她深知不同文明间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她深爱着人类所创造的璀璨而多彩的文化艺术。10卷《冰心全集》,译文就占了两卷。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翻译家,第一个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诗译为中文,还翻译过朝鲜、尼泊尔作家的诗歌,80岁高龄时还翻译了马耳他诗人安东·布蒂吉格的诗集《燃灯者》。

冰心有大量与朋友们的书信。其中有与老友的叙旧倾谈,也有对新人的提携关爱。她与萧乾、臧克家、袁鹰、吴泰昌、周明等作家友情深厚,对张洁、刘心武、张抗抗、铁凝、王安忆、霍达、葛翠琳、赵丽宏、李辉等作家关心有加。特别是她与巴金之间的通信,那种好声相和、相惜相助,成就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绵长也最深挚的友谊。《冰心全集》所辑的最后一封信是她写给巴金的,那年她已97岁,信的内容只有这样几个字——“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令人读之仍能嗅到如兰的气息。道德文章,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如此成就着人文,寥寥数语,也从来是情文相生、纸短情长。

这就是冰心所赠予我们的“爱”。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温存地播种,欢乐地收刈,用你灵魂的气息去充满你所创造的友爱、智慧、慈悲、忠诚、坚贞、真挚与温柔。“我足踏枯枝,我静听树叶微语。清风从林外吹来,带着松枝的香气”——这是冰心爱着的世界。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这是世界对爱的呼应。

冰心曾寄语我们:“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她一生郑重而肃穆地践行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的理想。现在,轮到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冰心巴金大海
大海捞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吹泡泡
问大海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冬日的大海